DeFi到底會不會重蹈首次代幣發行覆轍?

買賣虛擬貨幣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使用正在大幅增長,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以及包括華爾街在內的加密貨幣社羣廣泛關注,並且這波加密貨幣的牛市也是它引領的。這似乎讓人們又看到了三年前首次代幣發行(ICO)的盛景,那麼DeFi會重蹈首次代幣發行覆轍嗎?

首先,我們看到這兩者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DeFi和首次代幣發行都是試圖“去中心化”現有業務模式的,也都是透過代幣投機構建應用和社羣。他們主要選擇了一些市場上現有的中心化業務模式,然後再對其進行去中心化,都是透過投機代幣價格升值來引導早期網路效應。並且,他們都是透過“某平臺或某專案的去中心化版本”的說辭來吸引人們入場並構建出最早的社羣,創造了大量流動性並獲得經濟收益。

接著,我們不可否認這兩者都對以太坊區塊鏈造成了一些影響,比如交易費用上漲、網路擁堵等,但這些影響同時又刺激了開發人員對以太坊擴容解決方案的研究和投資。隨著不少專注於網路可擴充套件性的競爭對手的出現,如今的以太坊網路也仍在研究可擴充套件性,並且這些擴容專案可能會加速發展。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DeFi和首次代幣發行的出現都減少了ETH代幣的流通供應量。由於參與DeFi和首次代幣發行專案都需要購買和鎖定ETH或其他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代幣,導致ETH市場流通量將會減少,這一趨勢通常會支援價格升值。首次代幣發行專案普遍接受ETH作為投資代幣,然後再向投資者提供新的代幣,專案方則持有大量ETH;DeFi同樣為投資者提供了新鑄造的代幣,以換取ETH或其他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代幣。

我們可以看到,首次代幣發行熱潮是從長期風險投資資金“緩慢”開始的,之後吸引了大量散戶資金入場並得以加速發展,可以說首次代幣發行市場繁榮始於風投公司和天使投資人注入到以太坊首次代幣發行專案裡的資金,接下來隨著加密社羣越來越多散戶開始投資,技術創新和早期投資成功為很多後續首次代幣發行專案提供了支援。如出一轍的是,DeFi繁榮也開始於那些專注於早期階段投資的風投公司和天使投資人,現在這一領域裡已經有大量專案啟動並吸引了更多“快速移動”的資金。

不過,從監管角度來看,首次代幣發行和DeFi兩種模式是有明顯區別的。大多數首次代幣發行都會被監管機構認定為證券銷售,而DeFi代幣則被看作是一種“交換”,這也就意味著某些DeFi專案發行的代幣可能不會被監管認定為證券、或是不受證券法約束。因此,相比於首次代幣發行,DeFi可能會對ETH更有利,不僅如此,由於投資者“耕作”新代幣,ETH可以在在專案之間快速回收。

此外,首次代幣發行專案的產品目標使用者群與首次代幣發行代幣自然投資者群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而DeFi具有相對適度的用例範圍,而且這些用例基本上遵循了“加密原生”本質,DeFi提供的則是真正的加密交易,而且是向同一類目標客戶提供貸款服務並分發代幣,繼而讓投資者立即成為專案使用者,也能使社羣得到更快發展。

這兩者之間不得不提的還有一點區別就是,儘管許多DeFi專案活動可能得益於臨時代幣激勵才能“流通”起來,但這些活動都是“真實”的活動,只是以流動性的形式向加密貨幣交易者提供即時價值。與之相反的是,大多數首次代幣發行專案卻從未釋出過真正可用的產品。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地支援首次代幣發行和DeFi,其他協議也開始遵循以太坊的腳步,但以太坊仍然擁有首次代幣發行和DeFi的絕大部分交易活動。對於首次代幣發行而言,專案方推出ERC-20代幣具有“可組合性”優勢,擁有廣泛的基礎架構支援基礎,比如可以支援多種數字貨幣錢包、易於新增到交易所等。而對於DeFi來說,“可組合性”優勢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因為DeFi協議通常會進行更廣泛的互動,而且跨鏈解決方案仍處於新生階段。

希望這次DeFi熱潮不會是曇花一現,在獲得高度流動性的當下DeFi專案方能夠積極最佳化產品,成為首次代幣發行的進化版。

本文部分內容編譯自雅虎財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