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朋克消亡史(中)

買賣虛擬貨幣

賽博朋克(cyberpunk)誕生於波譎雲詭的後冷戰時代末期。


1984年,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在《神經漫遊者》中描繪了一個超前的數字空間——也就是後來為人津津樂道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它是賽博朋克思想的引領者。


賽博空間的最大特色在於,參與者跳脫了肉體束縛,實現了精神意識與虛擬世界的互動,影史經典科幻電影《駭客帝國》準確地復刻了這一思想。


在小說中,主角凱斯奉命潛入跨國企業竊取機密情報。透過將自己的神經系統掛上全球計算機網路,他遊走於計算機構建的數字空間,竊取機密情報,參與資訊大戰。


賽博朋克,將“cyber”(計算機的)和“punk”(朋克)組合,形成了以“計算機網路控制”為絕對核心,帶有“反烏托邦精神和悲劇色彩”的全新流派。它涵蓋了駭客、虛擬實境、人工智慧(AI)、都市擴張、貧富差距等話題。


因而,賽博朋克透過強烈的反抗精神,以技術為武器,實現對社會、人際關係的全新塑造。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建築學教授邁克爾·本尼迪克特,對這個虛擬空間構建的新世界以及全新的社會關係尤為感興趣。


1989 年夏天,本尼迪克特開始籌備了一場盛大的賽博空間大會。《神經浪遊者》的作家威廉·吉布森,曾2次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家布魯斯·斯特林都是座上賓。


這次的賽博空間大會在 1990 年 5 月如期舉行。在奧斯汀的弗勞恩學術中心,與會者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圍繞賽博空間主題,丟擲了各種天馬行空的論調。


來自WELL網站的活躍人士約翰·巴洛,也參與了這次會議。此前的幾年,巴洛因 FBI 特工“闖入”他家,而對賽博空間遭到入侵表達了焦慮。他的住處是在一次線上討論時暴露的,給了駭客可乘之機。


或許是受到會議的啟示,他建立了電子前沿基金會,目標是“將憲法擴充套件到賽博空間”。1996年,他釋出了《賽博空間獨立宣言》,宣佈“網際網路是一個獨立世界,不受任何政治力量的管轄。”


獨立、不受任何力量管轄,賽博朋克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的世界政治氣候的流變,同時也透過這些思想的傳導,在技術領域鋪就了一條通向絕對自由的道路。


Reddit的賽博朋克板塊上,寫著這樣一句話「high tech ,low life」。繁榮的高科技世界和乾涸飢餓的精神世界,是密碼朋克的溫床。


宣揚“無隱私,無自由”的密碼朋客,正可謂是其來有自。


03

密碼朋克創世紀




從賽博朋克到密碼朋克,這些新世界的反叛者,為自由和愛人而戰,正像他們在《加密朋克宣言》裡說的那樣:


“我們的任務是在可能的地方爭取自決,在不可能的地方阻止烏托邦的到來,如果這些都失敗了,那就去加速它的自我毀滅。”


這篇寫於1993年的宣言,已經劃時代的提到了匿名交易、匿名通訊、密碼簽名和電子現金。


“開放型社會中的隱私需要各種匿名的交易系統。迄今為止,社會中首要的系統還是現金。匿名系統使個人能夠在有意願的時候,而且只在有意願的時候暴露自己身份;這就是隱私的核心意義。”


密碼朋克們正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步向前走,與所來之處的賽博朋克,一起齊頭並進。


在《賽博朋克宣言》發表的同年,《連線》(Wired)雜誌曾在一篇文章中聲稱:“賽博朋克,安息吧”。


和所有流行文化的分支品類一樣,賽博朋克在慢慢發展的過程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新鮮感和原創性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可重複的商業配方,走向了套路化的極端。


此時的賽博朋克作品質量已經全面下滑,從一些作品的浮誇程度就能看出幾分。


在尼爾·斯蒂芬森科幻小說《雪崩》中,一個送披薩的小哥的出場,身上帶著兩把武士刀,駕駛著一輛其電池能量能將一磅培根,發射到小行星帶的汽車。


賽博朋克們日復一日的沉迷於幻想,想象自己能用極其高階和驚人的技術,在這個世界上揚名立萬。實際上他們只能在現實生活中登入聊天工具找人胡侃,過著20世界肥宅一般的生活。


肥宅不一定貶義,現代很多技術大神,都因為自己不愛出門對外宣稱自己是「肥宅」,最愛喝的飲料可樂也被稱為「肥宅快樂水」。


熱愛技術的人們一邊喝著肥宅快樂水,一邊在鍵盤上敲下程式碼。抱著對技術的巨大狂熱,他們不甘於受限於現實,渴望有一個自由的棲息地。


「不自由,毋寧死」。


當技術枷鎖綁縛自由思潮,那麼必將有人站出來打破僵局。


上世紀 70年代,加密技術像是被囚禁在籠子裡的“金絲雀”,一直被美國軍方管控,密碼學家們也都收編在其麾下。


轉折點出現在1976年,密碼技術專家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 )和馬丁·赫爾曼(Martin Hellman)提出了全新的非對稱加密技術,並公開出版了科普圖書《新密碼技術指南》。而這項技術也正是當今網際網路安全的基石。


加密技術解禁,引發了公眾的熱烈討論。它到底應該自由使用,還是嚴格管控?這一爭論在上世紀 80 年代末期達到了運動式的高潮。


沒有標準答案,但並不意味著故事戛然而止。另一個故事迅速銜接,孕育著新的未來。


新故事發生在1992年,我們在文首寫下的,那場影響了區塊鏈歷史的加密朋克組織聚會,如平地驚雷般,影響了後世眾生。


回顧密碼朋克組織初創的情景,凱文在《失控》中給與了大段描寫。


他將這群人的行為稱之為「駭客的頭腦、程式設計師那種要把事情幹得最漂亮、找到最短路徑的衝動,衝擊著論文的學院做派。」


業餘密碼學鑽研者們質疑著每一個論斷,講述者一遍又一遍的將問題解釋清楚,很快他們就達成了共識。


在此起彼伏的討論聲中,他們做出了一個又一個專案。一個分散式計算的工具誕生了,一個元件從軍事機密的遮蔽下傳送到了網際網路這個開放的網路,網際網路早期的基石在這裡得以奠定。

由於本文篇幅較長,共分為三部分,敬請期待明天的下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