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 Metrics丨為什麼說 BTC 是對沖通脹的工具?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
Nate Maddrey & Coin Metrics Team

在比特幣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機構通常以比特幣是一種風險性、投機性資產為由,一直遠離投資比特幣。然而,在2020年的過程中,許多機構已經開始認可比特幣。這種變化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比特幣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

例如,5月初,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Paul Tudor Jones宣佈,他有超過1%的資產在比特幣上。他解釋說,他將其視為對沖通脹的工具,他說:"我們正在見證貨幣大通脹--每一種形式的貨幣都在前所未有地擴張,這是發達國家從未見過的。"

在他們最近的報告 "為什麼企業國債可能會考慮比特幣 "中,富達數字資產公司將潛在的通貨膨脹作為企業開始考慮在企業國債中持有比特幣的主要原因之一。MicroStrategy、Square等公司,最近都買入了比特幣,並表示他們認為比特幣是抵禦通貨膨脹的一種保護措施。

2020年初COVID的快速傳染,似乎在一夜之間改變了巨集觀環境。2020年3月市場暴跌後,全球央行開始印鈔,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再加上積極的財政刺激,速度之快前所未有。3月底,美國透過了CARES法案,提供了價值約2萬億美元的刺激資金。因此,美國M2貨幣存量,如下圖所示,在2020年的過程中,美國M2貨幣存量從約15萬億美元增長到約19萬億美元,增長幅度極大。2007-2008年金融危機後,從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M2貨幣存量增長了才不到1萬億美元。

資料來源:FRED經濟資料

量化寬鬆和M2貨幣存量的增長不一定會直接導致通貨膨脹率上升,因為新印製的貨幣通常會留在銀行儲備中。但加上全球經濟滯後導致的財政赤字不斷增加,猖獗的量化寬鬆政策將聯邦銀行逼到了極限,並創造了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的條件。

資料來源: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微觀經濟資料中心

雖然通脹率仍在2%左右,但未來潛在通脹的不確定性增加。換句話說,雖然目前對預期通脹率的估計中值仍固定在2%左右,但預期的差異已經擴大。這一點反映在下圖中,來自紐約聯儲的資料顯示,2020年3月之後,通脹的不確定性增加到3%以上。

資料來源: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微觀經濟資料中心

這種不確定性的增加也反映在美聯儲2020年8月釋出的最新貨幣政策宣告中。雖然美聯儲歷史上的目標是2%的通脹率,但更新後的宣告表示,"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實現通脹率適度高於2%的目標"。

相比之下,比特幣並沒有受到貨幣政策不確定的影響。比特幣的核心屬性之一是其可預測的供應時間表。每當有新的區塊被開採出來,就會發行新的比特幣,作為對成功開採該區塊的礦工的獎勵。這是創造新比特幣的唯一方式,也是比特幣協議的關鍵部分。

比特幣目前的區塊獎勵是6.25,也就是說,每次開採一個區塊,就會發行6.25個新的比特幣。平均每十分鐘開採一次區塊,這通常意味著每天約有800-1000個新比特幣被髮行。由於新區塊的具體開採頻率不可預測,每天都會有輕微的差異(比特幣的難度每兩週調整一次,使平均區塊時間保持在十分鐘左右),但從長期來看,這種供應發行量是確定的、可預測的

重要的是,比特幣的供應發行也是透明的、可審計的。任何人都可以執行一個比特幣節點,並獨立驗證比特幣在整個歷史上的發行量。下圖顯示了比特幣的日發行量,可以追溯到2012年,使用30天移動均線。

來源:Coin Metrics Network Data Charts

比特幣的發行量每4年減少50%。這些減半也是比特幣協議的核心部分,在未來是可以預測的。最近一次減半發生在2020年5月,這使得比特幣的年均通脹率降到了2%以下。

來源:Coin Metrics Network Data Charts

和貨幣不同,比特幣的總量是有硬性上限的。每隔四年就會發生一次產量減半,直到達到2100萬比特幣的供應上限。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很好地預測未來,並明確1年、5年、10年後比特幣的通脹率會是什麼樣子。

來源:Bitcoin- A Novel Economic Insititution

比特幣的可預測和透明的金融政策,最終使其成為對沖通脹的良好潛在工具。雖然美元和許多其他貨幣在未來幾年面臨著通脹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加,但比特幣的通脹預期是預先確定的。由於其定期減半和最大供應上限,比特幣的通脹率在未來會降低,而非貨幣的通脹率可能會增加。


Nate Maddrey and the Coin Metrics Team
作者
李翰博
翻譯

Sherrie編輯


內容僅供參考 不作為投資建議 風險自擔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嚴禁轉載

作者:關注,來源:加密谷Live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