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代幣中最大的難題:基礎架構與應用程式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聯合廣場風險投資(USV)的一篇部落格文章揭露了基礎設施的技術神話,加密貨幣社羣對此做出了迴應。在他們的文章中,USV解釋說,基礎設施的許多突破是由應用程式的發展所驅動的,並將這些想法外推到Web 3.0/區塊鏈空間。我發現USV中的一些想法非常有思想,但也過於簡單,以至於在加密貨幣空間的許多領域都不切實際。今天,我想深入探討當涉及到安全代幣時,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之間的兩難問題。
基礎架構與應用程式的摩擦是安全代幣行業中最重要的爭論之一。像Securitize公司的執行長卡洛斯•多明戈(Carlos Domingo)等加密安全領域最聰明的人都認同這樣的觀點:複雜的安全代幣將成為加密安全領域基礎設施的主要驅動因素。Carlos的哲學思想反映在與交易所的整合上,這樣他們就可以比競爭對手更快地推出多個安全代幣。由SpiceVC的Ami Ben-David等人支援的另一個學派認為,安全代幣需要特定的基礎結構構建塊才能達到所有不同的相關性。另一些人,如來自flu的Michael Oved,展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實用主義思想,建立了關鍵的基礎設施模組,如airswap或Two-Token-Waterfall協議。當涉及到安全代幣時,確定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之間的正確優先順序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透過加密貨幣證券啟用的特定功能。安全代幣中的基礎設施應用程式週期從概念的角度來看,整個安全幣空間可以抽象為兩大類:1對現有證券或其他資產進行數字包裝的安全代幣。
2代表當前市場上不存在的新型證券形式的證券代幣。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你可以把第一組看作是現有證券的加密數字化的結果,而第二組是對現有基礎設施無法構建的新型證券的重新設想。

以這兩個群體作為基準,我們可以解釋加密貨幣證券中的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之間的關係,其結果非常有趣。鑑於第一組中的安全代幣是現有證券的符號表示,它們還需要對現有基礎設施構建塊進行可程式設計的表示,以便能夠執行。遵從性和披露是這類基礎架構構建塊的主要示例。為了使安全符合某些規則,該規則需要在代幣的智慧合約中以某種鏈上形式表示(即使只是與鏈外資料互動的Oracle)。類似地,受到特定公開要求的安全代幣需要一個公開基礎設施來發布可能影響代幣行為的公開重要資訊。為了使組1中的安全代幣變得相關,它們需要一些基本的基礎設施協議,這些基礎設施協議可以導致更復雜的安全代幣,進而建立更好的基礎設施。

第2組中的安全代幣代表了一種新的證券形式,這種證券的出現僅僅是因為加密貨幣證券具有可程式設計的能力。傳統的證券是現金流和投票權的結合。有了安全代幣,我們可以想象新的證券形式,因為這也代表投票權或現金流。傳統金融工具不可能創造出的新型衍生品,也可能出現在安全代幣領域。我們不知道這種型別的安全代幣需要什麼樣的基礎架構。因此,我認為第二組中的安全代幣的基礎結構將主要由空間中的新應用程式驅動。

《跨越鴻溝》

在《跨越鴻溝》一書中,傑弗裡•摩爾(Geoffrey Moore)提出了一個框架,當分析技術市場的演變時,這個框架已經成為了一個黃金標準(如果允許我們在加密領域使用這個詞的話)。除了許多其他事情,跨越鴻溝框架限定了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之間的關係,使我們能夠確定技術空間何時為應用程式的啟動建立了足夠的基礎設施。我最近在瑞士蘇黎世的加密貨幣峰會上的講話中,我提出了一個圖表,它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不同的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構件,它們將有助於安全代幣跨越行業間的鴻溝。

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之間的摩擦是安全代幣空間中最重要的難題。為了與現有證券一樣有效,安全代幣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形式。同樣的基礎設施將支援新形式的安全代幣。


更多數字貨幣資訊: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