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暴漲150%:震盪小熊市,大家都在用什麼辦法偷偷攢幣?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的比特幣14000美金高點後市場,說牛肯定不是,說熊比特幣又還有10000美金左右,等著周均線慢慢爬升的過程,有些投資者直接將其歸於“垃圾交易時間”。

但其實,牛市買買買,震盪期和熊市也不是隻有50倍100倍做空這種刀尖舔血的操作能盈利。

很多“躺著賺錢”的穩健方式,公認符合震盪期大部分人的投資策略。除了大戶紛紛轉向挖礦這種方式,還有什麼辦法能安然渡過這段市場情緒的煩躁不安期?

有的,一個個分析。

01 挖礦:算力暴漲,投雲算力算得過賬?

據coindesk報道,近三個月來,暴漲的算力表明已經有超過60萬臺礦機投入生產。從全網算力上看,從今年5月份以來,算力一直在暴漲,而且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從年初40E一直飆到了現在近100E,漲幅近150%。

算力上漲的主因是近期礦機大批次上線運轉,動力還是來自於年後的幣價拉昇。暴漲的算力直接反映著入場礦圈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我們也有所耳聞,包括各大交易所,機構陸續佈局礦池業務,以及去年因為深陷XMX社群割韭菜傳聞黯然離場的玉紅,在今年也大張旗鼓地入局挖礦。

礦圈,作為獨立於幣圈鏈圈的小圈子,相比於一級市場投資和二級市場炒幣來說,盈利模式非常清晰,挖出的幣減去挖礦成本就是純利潤。礦場礦池模式運營多年,也有很多有價值的經驗。所以挖礦行業經久不衰,尤其在牛市來臨之際格外受歡迎。

那麼如何低風險地參與挖礦?

首先在家裡挖礦已經不現實了,電費高,噪音大,加上散熱困難,目前礦機都是放在專業的礦場管理。如果有大量資金投入,就可以考慮自建礦場。

自建礦場的目的是節約成本,場地選址電費價格以及政府關係都需要考慮進來,同時還要招募相關的技術人員,比如建設廠房,電力設計等等。綜合來說最終成本會比託管低一些,但是費時費力。據瞭解,從考察選址到礦場修建完成,順利的話也要兩三個月的時間。礦機就是印鈔機,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十分適合礦圈。三個月的時間足夠幣市變盤,由牛轉熊的風險也要考慮進來。

對於資金體量沒那麼大或者嫌麻煩的投資者,參與挖礦適合的方式就是買礦機進行託管或者購買雲算力。之前幣圈邦德分析過,在全網算力75E的情況下,購買礦機的年化收益接近200%,回本時間在200-300天不等。不過現在算力大漲,幣價漲幅卻不大,購買礦機回本週期已經延長。挖礦的本質上是算力和幣價的比賽,如果幣價漲幅超過算力漲幅,那回本週期縮短,否則回本時間延長,甚至很難回本。

從這兩年算力和幣價的歷史上看,佈局礦機最好的時間點在17年初和19年初,因為幣價的漲幅超過算力漲幅,礦機可以快速回本。在礦機回本之後只需要付出電力和運維成本,十分划算。但目前來看,幣價在10000美金震盪,算力卻大幅上漲,而且距離比特幣減半還有210天左右。按照靜態收益來計算,現在入場礦機在比特幣減半之前回本已經不太可能實現,如果還是想要佈局礦機最好選擇能效比較低的型號。

另一個挖礦產品就是雲算力,優勢在於入場門檻低,無需承擔礦機成本以及礦機維護成本,只需要花費算力租金和電力成本即可。為使用者排除了購買礦機和運營的種種坑,看起來是無的風險投資行為,但事實是這樣的嗎?

以位元大陸旗下雲算力產品位元小鹿為例,雲算力並不是沒有成本的,租賃算力至少以120天為週期,最多可以租420天,這筆錢是要一筆付清,所以還是存在類似“買礦機”的成本。

這樣算來,對於使用者來說,租算力的成本還是讓雲算力產品於買礦機挖礦無異,本質上還是算力和幣價的遊戲。按照當前算力和幣價計算,主流雲算力產品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也就表明雲算力的挖礦成本是實際幣價*90%。但如果算力漲幅減去比特幣價格漲幅超過10%,雲算力產品會虧本。

目前能效低的主流礦機關機幣價在20000左右,差一些的也在40000,意味著現在挖礦成本不到幣價的一半。所以對比下來,在算力一直上升的情況下,入場礦機會延長回本週期,但購買雲算力可能會虧本。

不過現在幣市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目前比特幣處於一個牛市週期的前期,甚至推特上的分析師十分樂觀地預測,在減半之後幣價會漲到10萬美金。如果在未來一年內真的存在大牛市,那現在無論是佈局挖礦還是雲算力都算是好時機。

Staking:萬幣侯遊戲還是充值信仰?

除了雲算力這個“看起來”無風險的理財方式,幣圈還有很多“看起來”無風險的事情,Staking也算一個。

Staking模式是和POS相隨,POS共識採用的是抵押幣數量決定出塊概率和節點獎勵。除了節點們要鎖倉保證自己能收穫獎勵,使用者也可以將自己的幣抵押給節點,分享節點的獎勵。

但在Staking模式下,通貨膨脹,也就是分發獎勵是按照幣本位計算,雖然目前流行的staking的年化收益在10-20%不等,但在這期間幣價下跌幅度如果超過增發數量,那按照法幣本位還是虧本的。

巴位元的海倫曾經計算過,如果拿出10000美金參與排名前十的Staking專案,結果全是虧本。除了幣價下跌的風險,如果抵押的節點作惡或者丟塊,那參與節點抵押的使用者還可能隨之受到懲罰。

所以綜合來說,相對於挖礦和雲算力,Staking不太適合拿著法幣入場的投資者。但是非常適合準備長期持有POS專案代幣的使用者,Staking是參與生態的一種方式,如果參與者變多,抵押代幣數量變多,最終還是會反饋到幣價上。順便賺點幣,何樂而不為?

幣圈餘額寶VS DeFi &幣圈P2P:你更希望誰借你的幣?

還有借貸平臺,同樣是持幣生息的模式。

類似於餘額寶的平臺有很多,主要針對主流幣,比如BTC,USDT,ETH等,商業模式和銀行類似,鎖倉者相當於存款獲得利息,貸款者付出利息,之後再拿著幣去做多做空。

這種平臺主要分為兩種,去中心化平臺和中心化平臺。去中心化平臺主要指的是DeFi專案,透過智慧合約抵押借貸給對方,不存在平臺跑路的風險。

中心化平臺就很可能出現“我想賺利息,你卻拿走了我的本金”這種情況。當然這主要取決於這個平臺的公信力。小的平臺動輒年化20%,甚至最高可以直接幹到40%-100%。而的大的平臺公信力雖高,平臺夠安全,收益卻不夠吸引人。幣安的推出的幾次餘幣寶理論年化都在4-7%左右,OKEx的餘幣寶理論年化經常變化,但是比特幣在年化0.2-0.5%左右。

邦德相信參與幣圈的使用者沒有誰是衝著年化個位數的收益來的,這樣的低風險收益實在是不太夠看。如果資金量小的使用者,甚至存滿一年連提幣手續費都賺不回來;不過資金量大的使用者確實可以考慮,尤其是幣本位使用者,參與大平臺的餘幣寶倒也風險可控,這是餘幣寶行業值得思考的一面。

借貸平臺或者叫DeFi借貸平臺,也是值得人關注的。借貸平臺實際上是去中心化的P2P,個人可以把不用的USDT、USDC等ERC-20資產透過智慧合約的形式借給他人。他人則會抵押一些以太坊等資產做保證金。

理論上來說,這樣的P2P平臺如果設計合理的話,年化7%的USDT收益確實跑贏傳統行業,而且因為有ETH抵押,風險極低,但這並不是每一個平臺都能保證的了。對於因為Bug和系統漏洞而丟幣的一類案件,大家早已見怪不怪。如果本金不是因為暴雷,而是被駭客薅走,那想必對借貸雙方來說都不是一個Good Ending。

“比特幣不就是一段程式碼,怎麼會有價值,炒來炒去”,有很多圈外的人用這句話來諷刺幣圈。比特幣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可以不相信系統裡的任何人,卻還能完成轉賬過程,系統的設計讓礦工,也就是記賬者不得不按照規則完成任務,否則不會獲得挖礦收益,純靠人性驅動。

但上述的一些理財產品,就很可能在“人性”的驅動下,專案方跑路,整體崩盤。比如雲算力,因為使用者不會接觸到礦機實體,只能憑著對平臺的信任投資,或者中心化借貸平臺。平臺運營方道德缺失,卷錢離場的事件並不罕見,這些我們在過去愛西歐專案上有過教訓。

所以在幣圈引入合規或是實現“Code is Law”非常必要,你覺得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