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區塊鏈的過山車

買賣虛擬貨幣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最近一年,“區塊鏈”這個概念坐了趟過山車。一年前,藉著比特幣價格大漲的勢頭,原本小眾的“區塊鏈”開始走入大眾視野,並很快在某大佬的呼籲、三點鐘群的熱議中,受到騙子、投機者和夢想家們的集體追捧。那時候的區塊鏈,彷彿成了跨越階層、改變世界的萬能神藥。

如今,喧囂過後,一地雞毛。比特幣回落到了一年前的價格,整個虛擬貨幣市場總市值較最高點跌去75%;ICO破發率接近99%,一半虛擬幣走向“歸零”;Token Fund集體放假,專案裁員、倒閉不斷;大佬們有的流落海外,有的被迫跑路,當初表演慾強烈的如今都不再發聲;維權故事天天上演,痛哭流涕的有韭菜、有專案,也有投資機構。

當曾經豪言用區塊鏈顛覆BAT的網際網路老炮、不久前還在朋友圈曬自己剛買下的兩個酒莊的楊寧都在假裝受害者,說出“我被割了”、“後悔進入幣圈”等話之後,關於區塊鏈的所有謊言都現出了原形。

區塊鏈是萬惡之源嗎?不,人性才是。

過去一年,在被技術和夢想偽裝的區塊鏈世界裡,傳統與規則遭遇不勞而獲與處心詐騙的多重挑戰,人性深處的黑暗與瘋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

而在這場雪崩之中,沒有哪個鏈圈人、幣圈人是絕對無辜的。

區塊鏈需要一場反思,主題關於人性。

大佬火速潰敗

所有人都以為精英來了,結果卻是更高明的騙子。

還記得某大佬今年年初在微信群的呼籲嗎?他說:“區塊鏈革命已經到來,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它對傳統的顛覆,將會比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來得更加迅猛、徹底。”

大佬呼籲司擁抱區塊鏈,本來是好事。過去十年,幣圈沉浮、鏈圈萌芽,大家都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主流群體認可區塊鏈、擁抱區塊鏈,行業離真正爆發也就不遠了。

從遊戲行業而來的玉紅和王峰加重了這種幻覺。玉紅創立的“3點鐘無眠區塊鏈”微信群,在春節期間火得一塌糊塗,投資圈、娛樂圈的大佬都在裡面,總身價號稱上萬億;王峰創立的火星財經,順勢推出“王峰十問”系列,對話了薛蠻子、陳偉星、李笑來、朱嘯虎等行業大佬。這些半夜三點不睡覺的大佬們,不停地討論區塊鏈,從經濟學聊到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觀點紛呈,彷彿大變革就在眼前,而導火索便是區塊鏈。

喧鬧之中,幣圈大佬寶二爺說了大實話,結果被踢出了群。他說,“他們在吹牛逼”、只談區塊鏈不談虛擬貨幣“不符合人性”。寶二爺不掩飾,他就是來賺錢(俗稱“割韭菜”)的,但其他大佬都把自己偽裝成了區塊鏈技術的信仰者和傳遞者。

寶二爺

結果呢?蔡文勝與美鏈關係曖昧,後者被質疑狂割韭菜;李笑來站臺了幾十個專案,錄音門一席“真話”道出實情;號稱曾在微軟參與過Windows系統開發、回國後潛心研究作業系統17年的陳榕,搞的亦來雲專案深陷維權風波;創辦過ChinaRen、空中網,揚言要用區塊鏈顛覆BAT的楊寧,搞的CDC消費鏈專案無疾而終,離場時劇情狗血……

嘴上談的是區塊鏈,實際乾的是發幣。如今,大佬們人設集體崩塌,外界對於區塊鏈的信任也急劇降低。圍觀群眾不禁想問:“這些大佬,是存心想用區塊鏈來割韭菜的嗎?”

沒有人知道答案。但在如今的區塊鏈世界裡,即使你有美好的初心,也恐怕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

潰敗,是整體的。

垃圾專案充斥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區塊鏈領域的大部分專案,如果放到傳統的股權投資市場,都是拿不到任何投資的,甚至是註定會失敗的。

但是靠著ICO,這些專案會很輕易地拿到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幾十億。誇讚ICO的人認為,它是平權金融,可以去掉“投資機構”這個中介,讓一些專案更容易拿到投資。但是不要忘了,P2P剛出現時也高呼自己是“普惠金融”,讓借貸更直接。 

站在專案的角度,建立一個以ICO為目標的區塊鏈專案的初心大概有這麼幾類:1,完全奔著圈錢而來;2,信仰區塊鏈技術並期望落地;3,夾在圈錢和信仰之間的搖擺人。

人心難測。傳統投資市場有投資機構對專案的質量進行把關,專案需要有深刻的行業洞察、完備的商業計劃、與目標匹配的團隊,但在區塊鏈世界裡,一個白皮書包打天下,有時候甚至連白皮書都不需要。還有不少專案的白皮書都是由第三方團隊代寫的,有時候酬勞可以低至數千元。

發個白皮書,拉幾個名人站臺,在微信群裡炒一炒,專案就開始接受投資。但是對於專案究竟要做什麼事情,能否順利落地,幾乎沒有人真正關注。投資機構有自己的算盤,他們急功近利且目光短淺,散戶也不例外,大家都盼著專案代幣登上交易所的那一天快速變現。

好一點的專案,動輒拿一大筆錢,還沒創業先暴富了,這不符合人性,專案也駕馭不了這麼多錢。差一點的專案,拿的錢很少,代幣登上交易所之後,投資人和散戶該變現的變現、該離場的離場,錢能花多久?幣價要不要管理?都是難題。

更可怕的是,即使專案套現跑路,暫時也不會得到任何懲罰。因為代幣屬於灰色地帶,既不是股權又不是債權,且專案普遍把主體設在海外,法律上很難追責。所以騙子才會大行其道,劣幣不斷驅逐良幣。

像CDC這種專案,實際操作根本不按白皮書承諾走,錢到手了,丟下一句“我被割了”、“我不玩了”,看得一堆投資人目瞪口呆。按理說,楊寧是來做專案的,不應該過分關注幣價漲跌,但在價值觀混亂的幣圈,什麼言論都不會令人意外。

區塊鏈技術還處在早期,落地本非易事,在短期炒作的ICO邏輯裡更不可能開花結果。而沒有靠譜專案,整個區塊鏈行業都失去了前進的根基。

投資人速生速死

去年以來,Token Fund遍地開花。

牛市的時候,一個專案從啟動到登陸交易所,可能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這意味著,投資機構的退出週期非常之短。在傳統股權投資領域,退出週期超過5年是非常正常的事,每年賺取10%、20%的回報就非常不錯了。但在區塊鏈行業,動輒2個月、3個月的退出週期,動輒10倍、100倍的回報率,讓不少人都為之心動。

因此,才會出現那麼多Token Fund。他們在私募階段以較低的價格向專案買幣,等到專案登陸交易所之後第一時間拋售,猶如一群嗜血的狼。什麼鎖定期,都是“君子之約”,大部分投資機構都不會選擇遵守。

專案圈投資機構的錢,投資機構圈散戶的錢,這個鏈條在2018年年初沒玩多久,就難以為繼了。隨著行業走弱,韭菜割到盡頭,投資機構慢慢發現他們成了最後的接盤者。ICO破發率持續走高,專案上了交易所之後,代幣的價格比私募時還低。

不少投資人由此走上了維權的路子。他們想向專案要說法,甚至會嘗試法律途徑,但很多時候由於法律上不好定性、缺乏有強約束力的合同,以及專案會想方設法規避法律法規,維權往往無疾而終。

所以,熊市來的時候,所有的投資人都放假了。

沒有人去思考幾年後的區塊鏈行業,沒有人去尋找和甄別真正靠譜的區塊鏈專案,沒有人打算和創業者一起奮鬥。

他們速生速死。

散戶自生自滅

散戶被戲稱為韭菜。

投資人還會看看白皮書、團隊,再來決定要不要投資一個專案,韭菜則是完全跟風。他們搭上了所謂“社群經濟”的船,在微信群裡天天聽人講區塊鏈,偶爾跑出幾個其他韭菜(有可能是託)自稱買了某個專案賺了幾十倍、幾百倍,韭菜們終於眼紅了,蠢蠢欲動了。災難也就隨之開始了。

韭菜有很多種。較為理性的是,只投資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數字貨幣,且只買現貨,這種不會虧得太慘;不夠理性的是,跟風投了各種空氣幣,隨後幣價腰斬,本金虧得一塌糊塗;最不理性的是,迷上了期貨合約,爆倉如影隨形,虧完本金虧貸款,虧到走投無路才收手。

韭菜是圈錢遊戲的最終買單者。專案需要韭菜,投資人也需要韭菜,所以他們都需要有影響力的人幫助,所以“站臺”盛行,李笑來們賺得盆滿缽滿。但出來混最終是要還的,各位大佬的站臺會帶來韭菜,專案出事後韭菜們也會找大佬算賬,所以大佬人設會崩塌。

韭菜畢竟不是合格的投資者,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承擔不起其中風險。他們帶著發財的美夢而來,但很快會發現自己虧了很多;這時,大部分人的心態變成了撈本心態,加大注碼、希望一擊制勝;最終愈陷愈深,直至血本無歸。

玩上期貨合約的韭菜更加可怕。不少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局,一開始只投入了幾萬元,臨近爆倉時捨不得割肉,繼續追加保證金,越追越多,甚至舉債不斷、幻想翻盤。這類韭菜可能是整個行業最慘的一群人,他們中的部分天天堵在OK公司的辦公樓下,希望能堵到徐明星、給他們一點賠償讓生活得以繼續。

韭菜的數量是有限的,特別是當一個個騙局被曝光之後。但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心態永遠不會消失,所以韭菜永遠存在,只是會跟著市場沉浮。

毒害韭菜的不只是專案和投資人。

悲劇的幫兇們

專案做局、投資人分食、韭菜買單,這就是現在區塊鏈行業最盛行的玩法。錢只是從一群人的口袋轉移到了另一群人的口袋,不僅沒能創造新的價值,還造成了很多悲劇。

幫兇有很多。比如說交易所,94之後,明知違規、照行不誤,甚至有交易所推出了10倍、20倍槓桿的期貨產品,肆意宰殺沒有辨別能力的韭菜們;比如說自媒體,拿著專案的佣金到處幫忙宣傳、吸引韭菜,甚至幫專案拉韭菜群、做代投賺差價;比如說量化基金,透過各種手法拉漲拉跌,在沒有規則的世界裡大行其道;比如說幫人寫白皮書的、做社群服務的、做技術方案的……

奇怪的是,每一個騙局的參與者都不覺得自己有錯。很多人的心態都是:我只是做了某一件很小的事情,如果有人要擔主要責任,那也不是我。

區塊鏈技術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兒,現在所有的亂象都不是真正的區塊鏈。

談到區塊鏈的時候,我們會想到它的去中心化,它的開放性和自治性,它的匿名性和安全性,這些都是它美好的地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建設一個蠻荒、沒有規則的世界。過去一年發生的故事正好說明這一點:區塊鏈需要監管、需要規則,需要分辨優劣,需要再次反思。

不要挑戰人性,人性經不起挑戰。

所有借區塊鏈暴富的幻想煙消雲散後,這個行業才可能健康成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