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交易所多事之秋,資金安全怎麼保障

買賣虛擬貨幣

2018年可以算是交易所的多事之秋,各大交易所頻頻被盜,先是BTG遭受雙重支付攻擊,交易所損失數千萬美元;再是coinpark交易所遭到駭客攻擊,其比特幣被砸破1000美元,一時之間交易所的安全問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一、 交易所多事之秋

7月3日,美國網路安全公司CipherTrace釋出的一份最新的安全報告中顯示:2018在上半年的時候數字貨幣交易所發生的盜竊案中涉及的金額已經是2017全年的3倍了。如此驚人的數字使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交易所安全問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加密貨幣跟著風雨飄搖,投資者們跟著膽戰心驚。

由於最近交易所頻繁被黑,網上不禁有人調侃到:“近三次交易所被盜,時間跨度上這麼短。駭客們這是要搞‘一帶一路’嗎,秉承著發財不忘兄弟們,排隊來黑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嗎?”

可是調侃歸調侃,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APT(高階持續性攻擊)是交易所難以承受的重量。那麼,為什麼交易所會成為駭客們排隊前來的地方呢?在我個人看來,是因為數量和價格的雙重吸引。交易所的錢包裡往往會聚集數額巨大的代幣,這對駭客來說是極具經濟吸引力的。因為如果盜取成功,他們獲得的不僅僅是鉅額的資產,還有操控市場上這些代幣價格的權利。也就是說,他們會在盜幣之後先把該幣的價格拉上去,再以高價售出。

再者從法律角度看,相比證券交易所和銀行攻擊數字貨幣交易所要更容易的多,數字貨幣目前處於法律監管的模糊地帶,其次系統技術防護體系和監控程度低、匿名性難以溯源等特點,造就其低風險、高回報的特殊屬性,這也是為什麼駭客們會排隊來黑交易所的原因。

假設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你的數字資產在進入交易所的那一刻就註定成為駭客眼中的待宰肥羊。當交易所被盜後,必定會引發使用者的擠兌狂潮,其中有一部分人註定無法取回自己的資產,最終淪為這場被盜悲劇的買單者。

二、 錢包或成資金安全保護傘

雖然說每個交易所被盜的方式不一定一樣,但是不同的方式一樣的結果,最終受損者都是使用者。這就導致了另一個保護傘——錢包的上場。就像網友調侃的那樣:“畢竟你以後是幣圈土豪,把幣握在自己的手裡,才是自己的。”那麼到底什麼是錢包呢?

簡單的說,錢包是專門用來管理加密數字貨幣的應用。錢包應用按照密碼學原理建立1個或多個錢包地址,每個錢包地址都對應1個金鑰對:私鑰和公鑰。公鑰主要是對外交易使用,每次交易都必須使用私鑰對交易記錄進行簽名以證明對相關錢包地址裡面的資產有控制權。私鑰是唯一能夠證明對於數字資產有控制權的憑證,對於數字資產錢包來說,私鑰是最重要的。私鑰的生成和儲存方式決定了資產安全與否。所以說,只要把握好你的私鑰,那麼你的資產就相對比較安全。

此外,錢包還分為冷錢包和熱錢包。熱錢包即私鑰儲存在能被網路訪問的位置。冷錢包即將金鑰離線儲存,它是最有效的安全技術之一,對於一些大額的、平時不多用的數字資產,為安全起見,可放於冷錢包地址之上。

當然,錢包的安全性也不是百分之百,個人丟失私鑰的情況在業內也時常發生,但相對來說,使用錢包的話可以將自己的資產採用不同的儲存機制分散開來,比如電腦錢包和離線(冷儲存)錢包。這無形中就平衡分散了我們的資金風險。

這些資料證明了加密貨幣市場安全措施的不足,尤其是交易所。在呼籲交易所加強安全措施的同時,使用者也應學會保護自己的資產。比特幣誕生的初衷就是讓人人都掌握對資金的控制權,而交易所的出現只是為了方便交易,並不能保證使用者的資金安全。所以說,在交易所頻頻被盜的多事之秋,錢包或許暫時可以成為投資者的新選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