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悄然吸籌,唱空比特幣的高盛讓華爾街難以信服

買賣虛擬貨幣
隨著全球流動性危機的衰退,加密市場的情緒正日益高漲,高盛卻大潑“冷水”。“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不是一種資產類別,它們既不能提供現金流,也不能對沖通脹。我們認為,如果一種證券的增值主要取決於其他人是否願意為此支付更高的價格,那麼對我們的客戶而言,這種產品並不合適。即便加密貨幣波動性高會讓對沖基金可能認為其具有吸引力,但這並不能構成可行的投資理念。”高盛的財富管理部門在客戶會議上,在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一種“漠然置之”的態度。不過,外界對高盛這種“看空”看法卻嗤之以鼻。“華爾街想要比特幣,而且他們並不在意高盛說什麼。”獨立研究員Kevin Rooke在推特寫道。而加密研究機構Messari執行長Ryan Selkis則用“吸血烏賊”的老綽號來暗諷高盛。詩人里爾克說:“微風有時發出一個訊號。”雖然高盛的財富管理團隊仍在唱衰比特幣,讓他們的高淨值客戶繼續購買傳統的債券等資產,但種種資料顯示,在比特幣開啟的新世界裡,正掀起一股“all in”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踏入這塊“領地”了。而高盛在加密貨幣市場似乎有些“格格不入”。1. 交易所迎來“撤資潮”

5月26日, Glassnode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從Bitfinex、火幣、BitMEX、幣安等主流交易所流出的比特幣資金已經創下新高。自3月12日黑色星期四以來,已經有超過31萬枚比特幣流出主流交易所。其中,Bitfinex流出共計126845枚比特幣,數額最大,火幣流出95496枚比特幣,BitMEX流出95438枚比特幣。

而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各大主流交易所錢包的餘額總量一直在持續減少,接近一年內低點。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交易所出現“撤資潮”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使用者對交易所缺乏信任,他們更希望保障自己資金的安全。例如在“312”極端行情下,BitMEX曾“意外停機”了大約25分鐘,而火幣也在價格暴跌中經歷了網路擁堵;二是很大一部分使用者的投資觀念發生轉變,場內流動性的降低代表著投資者將比特幣視為價值儲存,而不再是一種交易資產。

Glassnode的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從“312”大跌後,比特幣巨鯨數量(即至少具有1000 BTC)激增,地址數也創下近兩年來新高。

有趣的是,受“比特幣第三次減半價格飆升”的期許,在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前後的幾個小時,交易所淨流量顯著下降。不過,這之後投資者從交易所內提取比特幣的這一趨勢並沒有受到影響。

對於整個市場而言,交易所的比特幣數量降低或代表著一種積極訊號。

2. 是誰在買買買

“比特幣將取代黃金,成為投資組合中的價值儲存手段。”在Barry Silber不遺餘力的宣傳下,他其旗下子公司——灰度投資(Grayscale Investment)成為華爾街最大的比特幣信託(GBTC)管理機構,也是今年一季度整個現貨市場最大的多頭。據灰度投資在推特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灰度的比特幣持有量約為34.7萬枚,資產規模達33.02億美元。

而據加密研究員Kevin Rooke釋出資料顯示,自減半以來,灰度投資旗下比特幣信託(GBTC)增持18910枚比特幣。而自5月11日以來,礦工僅開採12337枚比特幣。這意味著,灰度投資在比特幣第三次減半後增持的比特幣數量為同期礦工開採比特幣總量的150%。

由於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使用者88%都是機構投資者,大手筆的“買買買”背後也說明了,礦工目前挖出的比特幣遠遠滿足不了機構投資者的購買需求。對於大規模機構投資者而言,GBTC極具吸引力。

為何GBTC會受到眾多投資機構的青睞呢?我們要從它的運作機制講起。GBTC成立於2013年,以不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限制的定向增發方式上市。2015年,GBTC在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批准下上市,成為首隻公開交易的比特幣投資工具。

根據GBTC機制,一般每個季度都會在一級市場對符合條件的機構或合格投資人開放私募,他們可透過比特幣或美元入金到信託,但每次最低額度為5萬美金。由於GBTC不支援回購,因此投資者需鎖倉6個月後才能到二級市場交易(注: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在SEC註冊成功後,持有時間從12 個月縮減至6個月)。而其他不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們,也只需一個美股賬戶便可在二級市場參與交易。

對於投資者而言,GBTC既降低了門檻,又解決了平臺跑路、丟幣等安全問題。除此之外,由於美國國稅局(IRS)的納稅檔案一直在更新細則,美國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對納稅非常頭疼。尤其是大型的投資機構,一旦搞錯應納稅款,可能需要繳納更多的稅款,甚至是罰款。而GBTC則可以避開稅費這個問題。

可以說,GBTC開啟了加密貨幣市場,讓其走向了大眾。雖然機構湧入灰度投資不能被視為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必然標誌,但這無疑表明了加密市場正在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前進。

當然,不止灰度投資,在全球經濟壓力上升的環境下,對沖基金、家族辦公室、高淨值人群等都在搶灘加密貨幣市場。

3. 危機之下,比特幣與黃金“比翼雙飛”?

或許,從去年灰度投資一直推動“DropGold”活動,試圖說服更多人投資其加密產品來看,比特幣等數字資產就已經可以和黃金“媲美”了。

在歷史長河中,貨幣的形式從貝殼到貴金屬,再到以信用為背書的紙幣,每一次變化都記錄著人類文明程序的重要變化。而在1971年8月15日,佈雷頓森林體系成立27年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向全世界宣佈,美國政府不再進行美元和黃金的兌換。這個訊息宣告了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金匯兌本位制的瓦解,黃金就此走上非貨幣化的道路。

“亂世買黃金,盛世買古董”。雖然黃金失去了貨幣屬性,但稀缺性和儲存優點使其成為了全球信用對沖工具,被全球被全球廣泛接受。尤其是在金融市場上,黃金與美元、美國國債一起被當成主流的避險資產。

“股市震盪加速了比特幣向‘數字黃金’的過渡。”今年4月,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在《比特幣成熟飛躍》報告指出,新冠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遭到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需求和供給衝擊,各國央行都推出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刺激政策”,而這些刺激措施將會使比特幣與黃金關聯度創下歷史新高。

報告還指出, 2020年比特幣跌幅保持在了2018年低點上方,而該低點距離價格峰值大約有80%的價差。相比之下,過去的一個多月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自創下歷史高點之後就已跌破兩年前的價格底部。新冠疫情對全球市場的破壞類似於2008-2009和2000-2002年時的金融危機,但持續時間和影響程度卻要大很多。尤其是金融市場震盪後,雖然比特幣和黃金價格有所下跌,但很快就復甦回暖。而今年股市的震盪支援著比特幣和黃金價格升值,比特幣和黃金似乎正在鞏固牛市,而且相比於股市,它們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回到了支撐位。

儘管很多黃金投資者並不認可比特幣可以作為一種投資選擇,但比特幣和黃金關聯度確實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從歷史資料來看,每次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之後似乎都會迎來價格大漲。比特幣價格趨勢也開始和黃金價格走勢越來越相似。而比特幣波動性下降與黃金價格上升,進一步表明了兩者之間的關聯更加牢固。

除此之外,比特幣的年度發行率/開採率降也接近黃金(最早的非主權價值儲存手段)。Bitstamp與Messari聯合釋出的報告指出,近十年內,黃金的開採率變化不大,2010 年為 1.7%,自 2013 年至今始終維持在 1.8%。但比特幣的發行率在十年內經歷了驟減,第一次減半(2012年)後降至32.7%,第二次減半(2016年)後降至7.0%,第三次減半後將至2.5%,並將於2021年達到1.8%,與黃金開採率等值。

而區塊鏈研究平臺Glassnode的資料顯示,比特幣可能比人們此前想象的更稀缺,因為其實際供應量可能遠低於先前的預期。當前比特幣供應量的7.78%(約130億美元)已經超過十年沒有發生轉移。

不可否認的是,與黃金一樣,比特幣已成為非主權性質的儲備資產,它正得到不少金融機構專業人士的認可。就連華爾街傳奇操盤手、知名巨集觀對沖基金經理保羅·都鐸·瓊斯也認為,在當前全球主要央行大肆印鈔背景下,持有比特幣就像1970年代購買黃金一樣可以對沖通脹。

4. 負重十年,漸入“佳境”

2008年,時任微軟CEO的Steve Ballmer在公司準備進軍雲端計算時,喊出了“For the cloud,we’re all in”的口號。如今,我們似乎也可以喊出一句,“For the bitcoin, we're all in”。

誕生於金融危機的比特幣,也是個充滿神奇色彩,且頗多爭議的新鮮事物,普羅大眾對其也是一知半解的,甚至不少人還痛批它華而不實,是個徹底的騙局。不過,總有不少數字貨幣領域擁簇者會抽絲剝繭,先去看看我們稱之為隱秘而偉大的事情,並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去接受,甚至主動加入到HODLer的大家庭。

例如,Twitter CEO Jack Dorsey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比特幣的堅定支持者,Jack Dorsey一直在最大程度地購買比特幣,並且公開喊單比特幣,甚至將其Twitter主頁個人簡介設定為“Bitcoin“及比特幣符號。他認為,比特幣白皮書是電腦科學在過去的 20 年或 30 年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新增使用者數呈爆發式增長。Glassnodes的資料顯示,自2018年比特幣價格底部區間形成以來,地址餘額在0.1到1枚比特幣的地址數量上漲了10%。

同時,數字貨幣分析平臺Santiment資料也顯示,持有超過100枚比特幣的錢包總量正在增長,近五天內這些地址共買進了超過1.2萬枚比特幣,總價值達1.08億美元。

這是一個積極的訊號。不過,加密貨幣的發展仍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耐心,才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拐點”。或許不到百花深處,很多人沒法知道all in one的one到底是什麼。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