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時代」原型黃何:我離茅侃侃還有多遠?

買賣虛擬貨幣


他屢次提到茅侃侃,不斷唏噓創業不易。


文 | 十葉希


《創業時代》的結局裡,“魔晶”創始人“郭鑫年”最終不敵資本的擠壓,被迫將“魔晶”賣身,做決定的那一夜,他和“李奔騰”喝的爛醉如泥。

在此之前,他曾在殘酷競爭面前拼命地寫程式碼;或突然半夜發狂想到一個創意,便興奮而起給“那藍”打電話;被運營商“圍剿”至四面楚歌悲壯地為自己辯駁;還有“命懸一線”時被本來給了他希望的資本誆騙,怒而摔東西走人。 

這一切,黃何如今回首起來,都無比熟悉。他正是“郭鑫年”的原型之一。

那個瘋狂創業的年代裡,黃何在香港創造了那款語音聊天軟體“魔晶”的原型——Talkbox 。2011 年 3 月,Talkbox 創立不到兩個月,衝到App Store 社交榜第一,成為火遍東南亞的現象級 APP。最高峰時,Talkbox 的註冊使用者有 1300 萬。

跟“郭鑫年”一樣,彼時的黃何對 Talkbox 寄予厚望。但是很無奈,在隨後的推廣中 Talkbox 經歷了被遮蔽伺服器、山寨軟體和資本同時擠壓,最終在不到 3 個月時間裡便黯然退場。最令人唏噓的是,3 個月的競爭時間不足以申請專利,最終“按住說話”的專利權被騰訊獲得,Talkbox 不得不退出市場。

如今 8 年過去,再次回顧那段經歷,坐在 Odaily 星球日報面前的黃何仍忍不住感慨,他也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創業者,8年間他從沒停止過創業。 

Talkbox 之後,黃何又創造了兩個專案,分別是能夠獲取大資料的“簡信”,和針對郵件消費的區塊鏈專案——Measurable Data Token(以下簡稱“ MDT 量數”)。

後者目前在區塊鏈熊市背景下,正在艱難奔波。

採訪那天,黃何剛剛回國,送別一位因不堪創業壓力而自殺的朋友。他心情低落,問自己,創業這麼多年來,離茅侃侃還有多遠。

創意來自父母不會打字

2010 年,剛從香港理工大學畢業的黃何放棄了上海產品經理的職位,加入了一個創業團隊 GreenTomato 。

彼時人們社交通訊的主要工具還是簡訊,香港地區有9個電信運營商,不同運營商之間無法購買套餐,傳送簡訊需要收取費用。這給消費者帶來不便,溝通成本也較高。

當年 6 月,蘋果釋出 iPhone 4 ,智慧手機的時代到來。黃何告訴 Odaily 星球日報,當時蘋果手機上出現了一款叫 WhatsApp 的軟體,透過它可以代替簡訊溝通交流。

黃何也給父母下載了這個軟體,但是他發現他們不會用智慧手機打字。

後來誕生的那款語音即時通訊軟體——Talkbox 的靈感就是來源於此,“父母不會打字,我就想,能不能做一款直接語音通訊,讓它按住就能說話。”

跟“魔晶”團隊一樣,黃何和他的團隊也經歷了夜以繼日的開發。

2011 年 1 月,Talkbox 上線,很快便衝到 App Store 社交榜的第一,最高峰時達到 1300 萬。

不幸的是,上線不久,黃何團隊發現 Talkbox 在大陸的應用不能使用,“伺服器被遮蔽了。”

遮蔽伺服器這一段,後來出現在《創業時代》裡是分量很重的幾場戲。國內 3 家運營商曾聯手起訴“魔晶”沒有取得運營牌照,違法運營,在相關部門的建議下,起訴改為調解,“魔晶”取得了喘息之機。但就在這個時候,運營商突然兩次遮蔽“魔晶”的伺服器,險些要了“魔晶”的命。“魔晶”團隊緊張萬分,四處遊說找人組織運營商別那麼做,因為如果再停一次伺服器,“魔晶”就死了。

這個過程黃何深有體會,Talkbox 在大陸不知被遮蔽多久,彼時的黃何萬分焦慮,但毫無辦法。

更不幸的是,當時正處於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Talkbox 創意一出來就被模仿。

“在東南亞和大陸簡直是‘千信大戰’的局面。”黃何說。激烈的競爭面前,黃何還沒有足夠的人手開發支援各種系統的新版本。他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

《創業時代》裡還有一條重要但衝突激烈的線索,就是資本擠壓“魔晶”股份。這個過程黃何也經歷了。

2011 年 5 月,微信更新了 2.0 版本,加入了“按住說話”的功能。2011 年 7 月開始,微信排名上升,Talkbox下滑。在 QQ 使用者實現有效遷移後,微信成為中國最主流的即時通訊應用。

所以那一年,Talkbox 和其他一些山寨語音聊天軟體都在大的資本碾壓下,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更多的是焦慮和無可奈何,一直知道這一天要到來,面對巨頭的碾壓,人手不足,即使是快速增長,也無法開發更多的系統版本,只能以不服輸的態度硬撐下去。”黃何說。

當時還有許多公司找黃何,探討能否進行合作或者收購,但是情況複雜,最後都不了了之。

很快,Talkbox 使用者出現大幅回落,黃何的團隊不得不進行業務轉型。

“殺回去”

10 月,《創業時代》開播,已經離開 Talkbox 8 年的黃何坐在香港的電腦前,一集不落……

全劇最後一幕,輸了“魔晶”的“郭鑫年”,帶著故事女主角“那藍”又回到了“魔晶”誕生的地方——拉錯拉姆湖。

純淨的湖水鑲嵌在青藏高原皚皚白雪的山下,鏡頭緩緩定格在平靜的湖面上,“那藍”雙手合掌,眼瞼微垂對著湖水許願,“我希望你還能做出一款比魔晶更棒的軟體,殺回去。”

“郭鑫年”愣了。

看到這一幕的黃何也愣了,然後他發了一條的朋友圈,“2011 年的那場移動網際網路社交大戰歷歷在目。羅維在同訊釋出會以‘沒有魔晶就沒有同訊’來致敬 Talkbox 團隊的創新對‘改變人類溝通方式’的貢獻,也為那段瘋狂的經歷畫上了最後的句號”。

“殺回去。”他自已給自己評論說,似是在鼓勵“郭鑫年”,也在說給他自己。

那天是 11 月 11 日,黃何剛好從美國回國。黃何所說的“殺回去”,不是指回國,而是跟“郭鑫年”一樣,在“魔晶”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發展之後,以一個創業者的姿態重新殺回創業者隊伍,創造比“魔晶”更好的產品。

黃何的確也是這樣做的。

Talkbox 後來並沒有死掉,至今仍在香港發展,只是在競爭中進行了業務組合調整,砍掉了面對大眾的通訊業務,只做企業服務了。

2015 年,黃何團隊又開發了新專案,簡信(MailTime),這是一個把電子郵件變得像發簡訊一樣簡單的聊天APP,同時也是一個郵件大資料的產品。它比 Talkbox 順利得多,很快拿到了徐小平的投資,而且還入選了美國頂尖創業伺服器 Y Combinator。

“相當於從比較絕望的 message 的產品找到了一個大資料的出路。在 Y Combinator 的時候,Gmail 的創始人,也是我們所在組的合夥人,做郵件協議的產品,他幫我們重新梳理了一個業務邏輯,我們就開始往大資料轉型。”黃何說。

但是在做大資料的過程中,他又遇到了問題。這個行業中存在的資料造假,會用黑色渠道“偷資料”,同時用黑市等各種手段獲取使用者的隱私資料。這讓黃何難以理解,也難以接受。

投入區塊鏈

2013 年,在對大資料操作存在遲疑的背景下,黃何在美國接觸到了區塊鏈技術。帶他入行的是矽谷 Dfinity 專案創始人,Tom Ding。

“它能夠改變生產關係,顛覆既得利益者。”黃何說,這使他看到了有效解決資料造假、保護使用者資料隱私的可能性。

不久,黃何在矽谷推出了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專案,MDT 量數。這是一個基於匿名郵件資料的大資料分析平臺,面向企業端,提供不涉及使用者隱私的消費等行為的資料。

11 月 7 日,帶著剛下飛機時的疲憊感,黃何穿一身運動衣和牛仔褲、揹著灰色的雙肩包出現在 Odaily 星球日報記者面前。區塊鏈行業從今年下半年以來轉入低谷期,專案進展並不十分順利,MDT 幣價也在下跌。

業內也有一種聲音在質疑 MDT 量數,比如透過郵件進行資料探勘分析的模式是否過時,其資料本身是否有價值。

黃何辯解:“在海外郵件仍然是人們開具發票等各項活動的重要憑證,中美之間稅務制度不同,而我們 95% 的業務在海外,並且安全合規。”

“我離茅侃侃有多遠?”

時間推回 8 年前,黃何不會想到,自己選擇的這條創業路走的如此艱辛。他曾因為 Talkbox 創造過屬於他自己的高光時刻,但創業就像在戰場,實力不夠強大,即便是自己一手創造的果實也會被別人搶走。

黃何坦言,壓力非常大。

一個不幸的訊息是,他一位創業時代的摯友剛剛因為不堪壓力跳樓自殺,而他此次回國的目的,就是幫這位朋友料理後事。

他屢次提到茅侃侃,不斷唏噓創業不易。

這幾年來,他有 4 位朋友因創業壓力太大而自殺。在採訪的電梯裡,他一直顯得低沉。

朋友因為資本等壓力結束了生命,他感到痛心,他知道那個過程,公司不能運轉了,“但是還有感情,捨不得。”

他也感慨自己的經歷,朋友圈裡,他感謝過《創業時代》的編劇付瑤。8年前的場景歷歷在目,他為了 Talkbox 能在大陸順利運作,時常到北京,泡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車庫咖啡裡,在那裡,他認識了車庫咖啡老闆,以及想要從網際網路創業時代裡找故事的付瑤。

觀眾對《創業時代》這部電視劇褒貶不一,但是黃何最終還是喜歡。

“它更強調創業者創業的過程,而並非是以成功者的姿態進行激勵或者緬懷。它強調的是創業的艱難之處,創業中的風險以及起起伏伏。”黃何說,他認為這個記錄創業者的過程,很有意義。

今年第二季度開始,MailTime 簡信的 APP 與美國電信運營商 Verizon、AT&T 及國內手機品牌小米、三星等展開了合作,覆蓋美國和歐洲手機郵件應用市場。

隨著《創業時代》的播出,黃何的團隊也展開了一場借勢營銷。推出了情懷版的“簡信”,簡信改名為與劇中手機通訊應用同名的“魔晶”應用。

憑藉著電視劇的熱度,該應用在釋出兩天內即登上蘋果應用商店社交榜單第二名,並登上熱搜榜,18 天內下載量就超過了 100 萬。黃何說,這次產品的開發也給公司帶來了許多融資機會,目前正在洽談。

創業時代結局了,但是真正的創業者卻還在繼續。

採訪那天,黃何也反思了朋友的結局,認為創業公司的失敗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有在浮躁的泡沫下,資本過高的估值、創業浪潮下許多人盲目的加入、媒體的過度渲染,然而,當泡沫破裂,熱情冷卻,剩下的只是創業者自己。

“有時候我在想,我離茅侃侃還有多遠呢?”他說。

原創文章,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道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