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就有人提出類似比特幣的概念?有網友在Reddit上貼出1921年紐約時報的報導,當時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正在倡導一種基於能量單位的新貨幣來取代金本位,其概念與現在的比特幣竟有些類似。
無限量的能源幣可打破金本位
1921年12月4日,《紐約時報》在報導中概述了亨利福特的願想,其認為可以建造世上最大的發電廠、並以能量為單位建立新貨幣體系、取代黃金,最終的目的是要打破金融菁英對全球財富的宰制、終止戰爭。
福特大膽的表示:能源貨幣的概念是在一個小時內施加一定的能量、使其價值約等於一美元。這只是一個概念和計算示範,它跟我們習慣的國際銀行集團規範不同,我們(世人)以為沒有其他理想的標準可用。
福特甚至稱若美國國會有興趣瞭解,他願意著手製定能源貨幣體系的相關細節。
能源貨幣可打破銀行菁英宰制的說法不無道理,彼時國際銀行家坐擁大量黃金,足以輕鬆發動戰爭,甚至有人說是美國銀行援助德國復甦、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在福特發表此說的20年後)。
若真出現能源貨幣這種可透過耗電產幣的幣種,便可視需要印鈔,從而讓世界擺脫有限量的黃金、以及將其牢牢握在掌中的銀行家。
福特是Crypto先驅?網友正反論戰
儘管福特的願想並未實現,但在近百年後,比特幣(BTC)似乎實現了類似的概念,以能源密集型的挖礦作業來實現貨幣產出,BTC自誕生以來已取得實際的價值,甚至成為世界矚目的新貨幣形式。
網友們看到後紛紛留言盛讚福特,有人說其領先於當時的環境、看出了銀行家對世界的過度控制,並引述福特的發言來形容世界現況:全國人民不瞭解我們的銀行和貨幣體系就太好了,因為如果他們瞭解,我相信明天早上之前就會發生一場革命。
有網友認為網路和Crypto技術正帶來這場革命,更有人稱中本聰一定參考了福特的概念。
但也有人指出福特提倡的就是非金本位支援的另類法幣,這無異於現代貨幣體系。更有人認為福特只是因為仇恨猶太人控制的銀行,才會做此提案。
反方網友的意見並非全無道理,能源貨幣與BTC確有不同之處。
BTC的總供應量是有限的、且產出量會逐漸減少,能源貨幣則可無限供應、且由大型集中的發電廠產出,遭中心化機構把持,反觀比特幣理論上由分散式的礦工來生產、並維護交易,兩者的設計初衷有本質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