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人尖叫,一半人離開

買賣虛擬貨幣

本篇是小白第27篇原創文章

——全文共2510字——

耽誤你10分鐘,或許能有所收穫。

前兩天我朋友圈有人分享曹政的《你憑什麼做好網際網路》,裡面提到做產品的第一原則是不妥協,因為你無法讓你的產品討好所有人,如果試圖讓所有人滿意,那結果可能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作品。

所以好的產品總是讓一半人尖叫,一半人離開。

我非常認可曹大大的觀點,但請所有的產品經理警惕,不要因為這個理由,做出讓“一半人離開,一半讓人噁心”的產品,不妥協的前提是有自身的追求和責任感。

這當然不只侷限於產品經理,任何職業都是一樣,值得所有人共勉。

我同時聯想到了自己所在區塊鏈行業現狀。

2017年的暴利行情沒能在過去的一年裡繼續上演,許多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的企業也如洪水過境般凋零,年初被人標榜的區塊鏈+甚至比2013年時期的網際網路+來的更猛烈。

如今區塊鏈+還在,但基本不再提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而是直接轉行,只是還在原來的體系或公司的架構下。

比如羊駝做了檔的電音相關節目、位元吳新增了脫口秀節目,胖妮、未來傳媒等做了區塊鏈旅行節目、還有的公司直接把原來的的定位從專注區塊鏈改成了專注金融科技。

我並非說做這些延伸不好或不對,未來怎樣不做又怎會知道呢?但相比網際網路+時期企業家們的主動擁抱,如今這樣的區塊鏈+更多了一分無奈,區塊鏈離開的可能不止一半

不止企業離開,留下來的也並不好過。

到了年終,往年的主題應該是年終獎,今年卻是裁員。

前幾天在微博建了個#幣圈年終獎#話題,可我找來找去找不到什麼內容。老闆為了不離開已經拼盡全力,留下來的小夥伴又怎麼好意思提年終獎、升職加薪什麼的呢,這就是今年行業大趨勢下凋零之態。

各種專案鏈真假難辨,但同行間的鄙視鏈卻一直存在。

行業的不景氣還體現在同行間的互相鄙視,已經不是新話題了。窺探其原因,還是自帶金融屬性,讓這個行業太過於浮躁與求成,幾百家媒體說起就起了。

我們前面也說過,鏈圈活動的主題往往不是海報,而是logo。幾乎佔到整個畫面的70%甚至更多,這在其他行業是很少見的,大家都想在這個新行業裡趁著紅利期分一杯羹。

我很能理解鏈得得趙何娟的憤慨。區塊鏈媒體的問題我們之前已經談過好多次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我覺得應該是——

“區塊鏈媒體沒有品牌”

是的,包括鏈得得、包括趙總所說的其他頭部媒體。我曾經收集過幾十個還算常見的區塊鏈媒體品牌,從品牌名、定位、slogan到產品介面、內容、互動等都是極端的相似(用這詞以表友善)。

品牌就是一個人,當別人對你沒有印象,那你在他眼中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出現如今的局面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內容是不是真的符合使用者需求,現狀是幾百家行業媒體內容的同質化,而鏈圈的使用者只關心幣價,單靠幾篇推廣就能拉盤的時代也已經不再了,韭菜會成長的。

現在媒體真正面對的c端使用者更可能是同行

只有同行才去關心資訊,只有小編們才會去挖掘內容和深度,可僅靠同行是否能夠支撐起一家企業,這個問題倒是可以思考一下。

於是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內容的可信任度

假想一下現在媒體面對的核心人群是炒幣使用者,這些鋪天蓋地的分析以及夾雜的推廣軟文,哪一篇才值得信任,怎樣的分析才是有用的?

目前,我沒看到有哪一家企業抱著多高的行業信仰在做事,你始終還是無法分辨,眼前這篇分析到底真的是真的深度還是軟文,說到底無法提供真正的價值。

即使這樣,你有的別人家小編還是馬上就control+v過去了(對專案方來說有時倒是省了不少推廣費)。

我剛到我目前所在公司的時候,有段時間梳理品牌價值觀,發現信任和作惡應該是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及痛點,於是聯想到谷歌的品牌價值觀與口號——“不作惡”。

但許多人覺得不作惡這個詞看起來很不高階,算哪門子價值觀,價值觀不應該是崇尚完美,追求卓越之類的麼。

價值觀沒有貴賤,是一家企業和創始人內在的基因。

一家企業首先得堅定自己的價值觀,符合創始人的意志,不管高不高階,甚至不管好與壞,從口號到執行上去落實,才不會偏離自己的航道。可如今,許多區塊鏈企業早已經偏了十萬八千里了。

剛好在最近的看的一本關於品牌的書——《吃大魚:像第一名一樣思考,挑戰者品牌八大制勝法則》重新看到這個觀點,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覺得谷歌離我們比較遠,我再分享一家內地企業的價值觀——華與華。

這是一家做定位於戰略諮詢+產品開發+廣告創意的公司,算是我以前的同行,在諮詢與傳播領域是許多小夥伴學習的物件,而他們公司的價值觀,與谷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企業文化都在走心。


偉大的企業,一定是有一個上下統一的價值觀與文化。

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兩個價值觀的相同之處都是在為客戶著想,我們的企業要想更好的發展和盈利,出發點難道不應該更是這樣麼?

在進到這個行業之前我在餓了麼待過一段時間,那時候還沒有被阿里收購,但依然能感受到很強的阿里基因,特別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時候的價值觀考試,如果沒有透過,就別想評職稱了,足以見大企業對價值觀的重視。

我們回到前面提到的思考——僅靠同行是否能夠支撐起一家企業?很多區塊鏈媒體同行轉行擴大成金融或科技領域的原因正是出於這點考慮。

之前有個同事跟我討論,她說“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沒有單獨的媒體,為啥區塊鏈會有?所以單做區塊鏈媒體肯定活不了”,但我認為之前沒有的以後不一定沒有,當然也不一定有,到目前為止,我依然選擇當那一半尖叫而不離開的人。

而且我給了另一個例子,還是我之前所在的廣告行業,廣告也是一個偏小的行業,但同樣也有自己的媒體,比如數英網、頂尖文案和廣告門、甚至還有像站酷這樣的單純的設計網站,到今天我還是經常瀏覽。

我不知道他們的產業目前有多大,但至少到現在都是五到十年左右的公司了。所以,行業不在於大,想活下來說到底在於能否在細分領域裡如何提供獨特的價值。

最後,說了這麼多,我依然在提醒大家不要忽略掉值得尖叫的另一半。

大趨勢可能很凋零,可羅胖跨年演講時不也說了,我們還有小趨勢呀。我的理解是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同時多為別人(客戶、老闆、員工、同事、供應商等)著想,不管你是離開的還是留下的那個人;是老闆也好,員工也罷。你都有機會繼續發光,有機會抓住屬於自己的小趨勢。

以上,算是我對2018年行業、品牌的一點總結感悟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對你有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