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如何擴容?讀懂比特幣鏈下擴容技術進展與投資現狀

買賣虛擬貨幣
在比特幣鏈下擴容領域,關於閃電網路基礎設施和使用者服務的投資一直都有顯著增長,而側鏈的敘事則大多已轉向互操作性。撰文:Mohamed Fouda,加密貨幣研究者及投資者,TokenDaily 研究團隊成員,美國西北大學博士編譯:Perry Wang2017 年,加密貨幣牛市引發交易量劇增,這讓比特幣和以太坊網路不堪重負。兩個網路都受困於擁堵、交易延遲和費用高企等難題。為應對這些問題,人們提出了多個擴容方案,或者將目光再次投向鏈下和 Layer 2 的實施。

企業家、研究者和投資者大多認為,Layer 2 (L2)方案的缺點不多:只需要對共識層進行微調,也可避免底層協議的中心化。與此同時,這些方案的優點似乎還不少。這些方案包括比特幣的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以太坊的 Raiden,後者或可稱為真正的 L2 方案,還有像比特幣的 RSK 和以太坊的 Plasma Chains 這樣的側鏈方案。

2018 到 2019 年間,圍繞 L2 開發有很多積極的動作。

比特幣方面,閃電網路(LN) 2018 年 3 月主網啟動。以太坊方面,多個 L2 變體,包括狀態通道,例如 SpankChain、Plasma/Plasma Cash 和 Loom Network 也紛紛上線。

不過,伴隨 2018-2019 年持續的熊市,鏈上活動出現顯著下滑。無需深究,原因很明顯:隨著這些網路中的投機活動銷聲匿跡,對擴容方案的市場需求也就越來越弱。而伴隨 2019 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市場行情的逐漸好轉,我們發現 L2 方案開始得到更多關注——一方面是預期新的牛市會帶來網路擁堵,另一方面則是希望給底層協議增加隱私保護等更多功能。

我們將撰寫系列文章,審視當前鏈下網路的發展趨勢,並評估其可投資性。我們還會考察過去兩年鏈下方案的普及和使用情況。共分兩篇,這是第一篇。第一篇主要關注比特幣的生態系統,第二篇將觀察以太坊的鏈下趨勢。

閃電網路

閃電網路 (LN)是到目前為止最重要、討論也最多的鏈下擴容方案。自 2015 年 LN 白皮書釋出以來,這一專案一直被人們熱烈探討和辯論。自啟動以來,LN 在通道數量、網路容量(capacity)和用例等方面的增長都讓人印象深刻。然而,企業家和投資者仍在思考,在 LN 生態系統中究竟什麼樣的商業機會最有價值。他們探索的方向包括:構建流動性樞紐以收取路由費,在 LN 上提供整合和使用者服務,用 LN 實現的支付渠道,以及投資於 LN 基礎設施。

在 LN 中提供流動性

由於 LN 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支付網路,尤其是為微支付服務,所以,最容易想到的創業機會就是構建一個與支付有關的生意:提供擁有幾百個通道的多個 LN 節點,為付款提供路由,賺手續費。最初人們以為,這種服務能產生足夠的收入,以覆蓋運營成本,產生無風險的利潤。

這種觀點的反對者很快指出了其中的技術風險和 LN 內在的資本低效,即只有在費用高或交易量大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所謂的無風險利潤。過去兩年的實踐表明,懷疑者到目前為止被證明是正確的。當下,僅靠收取 LN 路由費,是不可能構建一個可盈利的生意的。

從理論上講,在 LN 上執行節點和為付款提供路由,應該只是一個更大的可盈利業務的一部分,這一點與執行比特幣全節點類似。像 LNBIG 這樣的團隊,即 LN 中最大的流動性提供者的運營方,正是寄希望於這一思路。LNBIG 目前運營著 25 個公共節點,控制了 LN 總容量的大約 50%。 

LNBIG 的匿名創始人在接受 The Block 採訪時說, 迄今為止,LNBIG 的這筆投資可能是虧錢的,但他們押注於 LN 的未來普及率。

關於在 LN 中提供流動性的經濟機制,如果你對更嚴謹的資料感興趣,可以看一下 BitMEX Research 於 2019 年 3 月發表的詳盡分析,報告基於他們自己的 LN 費用的體驗。該報告的主要結論是,在 LN 上線的第一年,在最優條件下,例如通道費率方面,來自路由費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大約僅為 1%,並且,該回報還沒包括開通渠道所需的鏈上費用。

LN 使用者服務

LN 生態系統的第二種投資型別,也可能是最多的型別,是使用者服務方面的投資。這個領域的範圍很寬泛,包括與客戶直接互動的所有服務。我們可以將這一領域分成三大主要板塊:

· LN 賦能的微支付
· LN 上的金融服務
· 改善使用者體驗和與 LN 整合度的服務

在 LN 服務的第一類中,最早出現的就是「微支付服務」,這其實也是 LN 最初講的那個故事。出版平臺 Y'alls 和加密貨幣禮品卡提供商 Bitrefill 是 LN 網路中最早提供這類服務的商家。

隨著 LN 的壯大,方便接入 LN 的工具越來越多,包括支援閃電網路的錢包,例如 Zap、 Eclair 和 BLW。Bitrefill 也開始提供服務,向使用者開放通道,比如 Thor 通道。這些產品讓 LN 生態更加成熟,進一步促成了聚焦於金融的 LN 使用者服務的興起,例如商家服務 / 比特幣返現服務(Fold),以及基於 LN 的比特幣「上車」服務(River Financial 和目前已中止的 Sparkswap),以及整合 LN 的交易所 (Bitfinex,LN markets)。

LN 使用者服務板塊是 LN 領域中投資最集中的垂直領域,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1. LN 使用者服務領域的企業數量,多於另兩個垂直領域。從統計上看,更多的投資機會,意味著這些專案更有可能獲得融資。
2. 在該垂直領域脫穎而出的贏家,也有可能搶佔加密領域之外的市場。

例如,Fold 主要提供以比特幣為主的返現(cashback)服務,但它走出了常規的加密社羣,瞄準範圍更廣大的主流人群。於是,LN 就被當做一個使用者體驗更好的工具來使用,以交付比特幣獎勵。憑藉這一市場方向,Fold 在去年 9 月融資 250 萬美元。與此類似, Bitrefill 也因為使用了 LN 來擴充套件比特幣商家服務,而在 VC 融資中成功募集到接近 200 萬美元。儘管這是基於 LN 的使用者服務普遍令人興奮的地方,但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有些企業,例如 Sparkswap,儘管曾成功獲得 VC 融資,但之後卻發現,其業務過於超前。在創業領域,過於超前也是一種錯誤。

把 LN 當工具使用的一些金融渠道

儘管這是 LN 生態系統中相對新穎的一個方向,但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它將成為一個主要趨勢。這個方向的目標,是利用 LN 的各個特點,如全球覆蓋、即時結算和低廉費用等,瞄準加密領域之外的使用者。換句話說,這個方向的企業,往往把 LN 當作一個在後端執行的支付渠道,使用者無需瞭解他們是在使用 BTC 還是 LN。我們可以將之類比成 Cash App 或 Venmo 這樣的公司,他們在底層採用 ACH 和 Swift  等協議,以實現使用者資金的流轉。

這一垂直領域最早出現的專案之一是 Zap。Zap 計劃利用 LN 進行日常美元付款的結算,例如商家付款或個人現金轉賬。把 LN 作為結算層來使用,其好處是即時結算和費用低廉,這有可能取代傳統支付渠道,後者按資金規模收費,最高可能收取 15%。比如 Zap 推出的 Strike 產品就實現了這一目標,使用者或商家根本無需使用比特幣。這一方式也解決了比特幣難以在支付系統中採用的主要障礙,比如價格波動性,以及比特幣支付方面不太友好的稅法政策等。

LN 基礎設施

在加密領域中,用風險資本投資於加密基礎設施,例如購買那些開發協議的企業的股權,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不過,這方面的用例其實是非常清晰的。以 LN 而言,這意味著投資於建設和推進 LN 協議的團隊。這一垂直領域主要有三家初創企業,分別是 Lightning Labs、ACINQ 和 Blockstream。由於 LN 的關鍵部分已經構建出來,這些企業致力於改善使用者和開發者使用 LN 的體驗。例如, Lightning Labs 開發了 Loop 和 Faraday 等工具,以幫助節點運營者便捷的管理他們的通道。與此類似,ACINQ 正在開發類似 Stripe 的 API 工具,使企業可以輕鬆整合 LN。

談到投資回報率時,事情就有點複雜了。對那些聚焦於加密領域的風險投資基金而言,為 LN 開發者提供服務,是否足夠建立盈利和可持續的生意,這一點並不清楚。有些人認為,基礎設施專案並不能直接盈利,他們其實是在為以下兩者花錢:

1. 有機會更早接觸和獲得最新見解,然後可以投資於整合了 LN 的閉源第三方。
2. 透過支援 LN 來利用他們現有的比特幣頭寸,因為 LN 許諾將引入大規模的使用者和商家。

不論爭議如何,過去幾個月,懷疑論並未妨礙 Lightning Labs 或 ACINQ 募集到不錯的 A 輪融資。Lightning Labs 在 2 月初募集了 1000 萬美元的融資,公司的總融資額也達到了 1250 萬美元。與此類似, ACINQ 去年 10 月完成了 8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

比特幣側鏈

LN 最初聚焦於支援微支付,且無需任何需信任的中間人。這一焦點排除了許多令人激動、為人渴求的功能,比如比特幣大規模交易的快速結算、保密交易以及比特幣交易的可程式設計性等。反過來,這為其他的鏈下擴容方案,即所謂的側鏈,創造了機會。側鏈也為比特幣生態提供了許多激動人心的投資機會。

Liquid

Blockstream 在 2018 年末引介了 Liquid ,旨在解決比特幣交易的保密性問題。Liquid 在 2019 年緩慢成長,在其側鏈中鎖定了不到 100 個比特幣。不過,自今年 1 月以來,該側鏈每個月都會有好幾百個比特幣的持續流入,在 4 月中旬突破了 1600 個比特幣的容量,也就超過了 LN 的容量。

Blockstream 目前列出了 44 家實體,作為 Liquid 的成員,其中一些比較知名的企業都是近期才加入的。Liquid 目前在比特幣使用者中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據 Liquid 區塊瀏覽器顯示,大部分側鏈區塊都是空的,或者僅有個位數的幾筆交易。儘管 Liquid 的主要重心已經轉向代幣化證券,但 Liquid 上的代幣化資產的流通市值還極小。Tether (USDT) 目前是 Liquid 上發行量最大的證券,其市值僅為 1650 萬美元。Liquid 將重心轉向資產(代幣)發行的舉措並未在比特幣社羣獲得太多響應,許多人認為,這一發展方向是試圖複製以太坊的 ERC-20 模式。如此低的採用率應該不是其投資者所希望看到的,畢竟,Blockstream 的 A 輪融資募集了 5500 萬美元。

RSK

RSK 的終極願景是在比特幣上覆制以太坊。為實現這一目標, RSK 實施了一條與比特幣雙向錨定的側鏈,並使用了以太坊智慧合約的一個分支,以實現所錨定的比特幣資產的可程式設計性,這被稱為 RSK Smart Bitcoin (RBTC)。與 Liquid 類似, RSK 用一個聯盟(Federation)來確保雙向錨定, RSK Federation 的成員名單沒有公開,只能透過公鑰來識別。與 Liquid 類似, RSK 側鏈也在力爭獲得更大規模的採用。儘管 RSK 自 2018 年 12 月以來一直保持活躍,但該側鏈也只吸引到約 160 個比特幣。在 2019 年,該側鏈的網路平均僅有 50 個比特幣。 

當目前為止,RSK 的表現低於投資人的期望值。據 Crunchbase 的資料顯示,RSK 專案背後的企業——RSK Labs 募集到 730 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外, RIF Labs 在代幣私募階段還籌集到 2.2 萬個比特幣。RIF Labs 與 RSK Labs 已合併,建立了 IOV Labs。更糟糕的是,現在在比特幣與各智慧合約區塊鏈之間構建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的專案越來越多,這意味著 RSK 的競爭對手日益增多。

可互操作的比特幣側鏈

一度,很多加密領域投資者相信,不論隱私還是可程式設計性,所有功能都將在比特幣之上構建為某個層級。因此 Liquid 和 RSK 側鏈聽上去是很不錯的投資標的。不過,近期這種觀點已發生改變。對於考慮將可程式設計性加入比特幣的投資者而言,在比特幣和以太坊或者其它智慧合約平臺之間構建橋接的團隊,已被證明是更好的投資目標。只需看看 TBTC  近期的崛起就知道了。The Keep/TBTC 團隊幾周前宣佈募集到 770 萬美元融資,以加快專案發展。

TBTC 不是什麼特例。實際上,幾乎所有新興的智慧合約平臺都在考慮,如何構建一個通向該平臺的比特幣側鏈 / 橋接。在 Cosmos 生態系統中,Nomic Bitcoin Sidechain 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專案。該專案利用 Tendermint 技術棧以實施了一個比特幣側鏈。一旦 Inter-Blockchain (IBC)  協議生效,Nomic BTC (NBTC) 即可以與其它 Tendermint 資產實現互操作。與此類似, Tezos 的粉絲也開始啟動 tzBTC 專案,即在 Tezos 區塊鏈中鑄造 BTC 代幣。

總而言之,過去兩年,在比特幣鏈下擴容領域,我們見證了很多實驗和專案建設。LN 領域的投資,尤其是 LN 基礎設施和使用者服務的投資,一直在顯著增長,而且很可能在未來幾年繼續增長。

另一方面,在比特幣上構建的側鏈專案則舉步維艱,難以得到足夠的關注,也吸引不到太多開發者的想象力。關於側鏈的敘事大多已轉向互操作性。這裡的邏輯是,「如果我已橋接到相同的功能性,而且更加魯棒、流動性更大,幹嘛還要重複建設呢」。

要知道,我們仍處於行業的早期階段,上文所寫的很多內容在未來幾年可能或多半會發生變化。不過我們也相信,今天所追蹤的很多發展趨勢,未來將成為新一代金融系統的支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