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場每年電費3.6億元,是怎麼賺錢的?礦機耗電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此前有資料顯示,一臺礦機根據算力大小不等,一天24小時的耗電量大約在30度到50度之間,每月耗電量則在1000度左右。對於挖礦者而言,順利挖礦的前提便是找到好的礦場,最主要的是需要便宜的電費來拉低挖礦的成本價。
說起比特幣,也許很多人並不陌生,這是一種虛擬貨幣。而與大多數貨幣不同的是,比特幣不依靠某些法定的貨幣機構發行來發行,而是依據特定演算法,透過大量的計算來產生。據業內人士稱,這種貨幣的安全性非常高,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越是稀缺的東西就越值錢,這是一個規律。
比特幣是如何產生的呢?其中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依靠挖礦機。所謂比特幣挖礦機 ,就是用於進行運算的比特幣的電腦,這類電腦一般配備專門的挖礦晶片,耗電量較大。使用者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體然後執行特定演算法,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
那麼,比特幣挖礦機到底有多耗電呢?就在7月12日這天,有媒體小編走訪了四川省內一個小型的比特幣礦場,這個礦場在業內屬於小型的,有2980臺礦機,每月交100萬元電費,一年就是1200萬元。
這個數字相信很多人看後會嚇一跳,別急,這還是很小的呢,大的有礦場有多大呢?小編隨後走訪了一家大礦場,這是一座在建的礦場,預計裝機10萬臺,建成後,預計每年僅電費就要繳納3.6億元。
據說,有些大礦主因為耗電太大,甚至要自己建個電廠,專門供挖礦用。
有人就問了,既然這麼耗電,還有那麼多人去幹,肯定是很賺錢了,那麼,比特幣挖礦到底能賺多少錢?
業內人士估計,一枚比特幣成功挖出的成本約為13000元人民幣,而現在市場交易的價格是53000元左右。
下面是2018年7月24日13點25分時刻各大比特幣平臺的交易價格。
而現在新型礦機的回本時間大約是70天-90天,當然這還要看運氣以及使用的軟體。
有業內人士統計,有些大礦主每年去除電費和人工成本,電腦、顯示卡等損耗費用,每年淨利潤數億,當然也有不少小礦主幹不下去了,把裝置都處理了,挖礦其中電力是最大的消耗,在一些用電成本高的地方,很多挖礦的小礦主並沒有賺到錢。
礦機運轉需要大量耗電,電費成為“礦場”運營的最重要開支。若將比特幣“礦場”建在北京等大城市,電價可能是偏遠山區的兩倍。此外,在城市中,機器晝夜不停運轉產生的巨大噪音也難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