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區塊鏈,引領下一個技術和商業風口

買賣虛擬貨幣

2017年的兩大風口非人工智慧和區塊鏈莫屬。全行業+AI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且隨著計算能力和資料的豐富AI正在變得更加智慧。如果說AI透過釋放人類巨大的勞動力來推進社會進步,那麼區塊鏈則是解決了人類歷史上最難以解決的信任問題,透過多種技術的精妙組合,區塊鏈正在將商業文明推上一個新的高度。雖然仍有很多不完美存在,但是任何一項新的技術都會遵循Gartner的技術成長曲線,需要有一個從開始走向成熟再走向實用的階段。MERGE認為,目前從業者、參與者、資本的情況來看區塊鏈的成熟落地相比於之前的技術要快很多,畢竟10年前基礎設施的完備性不可與今天同日而語。



區塊鏈與商業信任

在利益優先的商業社會中,信任是無價的,但信任的建立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和精力。目前來看,具有法力效力的紙質合同則是解決信任問題的最好方式,違約的一方要收到懲罰,合同使得信任強制存在。

隨著IT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資產細節已經不再能完整的書寫於紙質合同之上,那麼一種更加適應IT環境的“合同”就必將出現。很顯然,就是智慧合約。通俗來講就是智慧合約在一個計算機系統上,當一定條件被滿足則可以自動執行合約。那麼它的使用場景在哪?為什麼說它更適合未來。

MERGE為我們舉了一個最簡單的場景—資料交易:A公司在國內最大的資料交易所T購買1TB金融行業資料,那麼原來的紙質合約只能寫上,A公司以10萬元向交易所T購買了1TB金融行業的資料。資料交易所T肯定不希望A公司將買走的資料進行二次倒賣,這樣會導致資料貶值,但傳統的合約沒有辦法限制。而透過智慧合約交易所可以規定資料的交易方式、交易時間、有效期、甚至透過區塊鏈+確權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防止資料被二次專賣,當然這已經不是一個意淫出來的場景,36氪報道的京東永珍正在做類似的事情,而且手段就是區塊鏈。

智慧合約是隨著社會邁向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必然產物,用技術抵禦風險,用技術提升商業效率,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


區塊鏈與個人信用

如果說企業之間的信用靠合同來維持,那麼個人之間的交易更多的來自於長時間建立起來的信任。MERGE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你的閨蜜找你借幾千塊你可能連問都不問就把錢給她,但是一個陌生人跟你說,你借我10塊錢明天還你,你肯定是拒絕的,因為你們之間毫無信任可言。

那麼如果使用智慧合約呢?一個陌生人跟你說您借我1000塊,下個月還你1100快,這個時候你們只要簽署一份智慧合約,到了月底他發工資的時候這個本金和利息就會自動劃到你的賬上,他得到了應急的錢,你得到了利息,這就是智慧合約帶來的一場雙贏的交易。

MERGE指出,區塊鏈摸準了商業社會的命門—信任,低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成本,甚至說將信任成本降低至0。當信任成本降低,社會效率提高,帶來的改變並不止是在金融行業了。


區塊鏈+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和區塊鏈都被稱為下一個風口,那麼二者有沒有可能結合?怎麼結合?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涉及多種學科,多個細分領域,同樣也是。如上文所說區塊鏈就是一段可執行程式碼,在人工智慧眾多演算法中,肯定有能和智慧合約完美結合的。舉個小例子:神經網路的訓練模型就可以以智慧合約未載體,從終端收集資料模型進行訓練,而訓練模型可以存在分散式賬本上,形成可信的訓練記錄。

當所智慧合約普遍之後,更適合智慧合約的數字貨幣就將進一步走進人們的生活,那麼如同現在銀行之於貨幣,那麼類似MERGE這樣優秀的、智慧的、安全的數字化交易所對於數字貨幣的意義也是重大的,是未來數字商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小結:

IaaS服務正在逐漸傳統伺服器叢集,SaaS正在革傳統ERP CRM的命,短短几年的時間雲端計算就以一種令人驚歎的速度普及開來。在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的情況下,技術的迭代區塊鏈的應用一定會比預期的要快。

在資本層面,自2014年6月以來,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10家銀行共參與了9輪總計2.67億美元的公開融資,其中包括6家區塊鏈公司(包括一個聯盟,R3)。除了投資外,銀行還與區塊鏈公司和其他公司在區塊鏈試驗和專案上合作。花旗與納斯達克(Nasdaq)合作,利用其投資組合公司的區塊鏈技術,解決私人證券交易中的流動性挑戰,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則與SWIFT在區塊鏈的跨境支付概念(也就是富國銀行(Wells Fargo))展開合作。JP摩根大通也在與區塊鏈開發商AMIS公司合作,擴大其內部區塊鏈Quorum。

MERGE認為,在可期待的未來,和人工智慧都必將改變我們的生活。目前MERGE交易所的運營代幣MGE已在chaoex.com和KEX.com上線。

---------------------------------------------------------

1.本文援引自網際網路,旨在傳遞更多網路資訊,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

2.本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