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登姚前關於數字資產演講刷屏!高頻詞統計+30條名言

買賣虛擬貨幣
今天中證登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前7000字的論文演講被刷屏了。

在9月17日,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區塊鏈新經濟· 新十年新起點”在上海正式開幕。上午場的主旨演講中,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前發表了題為“數字資產和數字金融”的論文演講。

簡介如下:姚前,工學博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總經理。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巡視員,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副主任。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區塊鏈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發表文章近150篇,著作6部,多次獲得銀行科技發展獎等省部級獎項一等獎,多項專利發明人。


頻次統計

姚前在學術上著作頗豐,造詣頗深。理論水平高、責任意識強、公眾形象好。透過中國知網搜尋其公開著作,研究文獻近百篇,按文獻主題分類,涉及數字貨幣(22篇)、區塊鏈(20篇)、比特幣(14篇)、虛擬貨幣(6篇)、法定數字貨幣(5篇)等。文獻大多來源於《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中國金融》、《清華金融評論》、《軟體學報》等金融和技術領域的頂級期刊。其中,《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想》、《關於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和《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初步方案》分別被引用38次、36次和22次。

對於今天的刷屏文章,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統計。其中,“數字”、“金融”、“數字資產”和“監管”出現最多的高頻詞。

首先出現頻次最高的是“數字”(113次)一詞。其中,“數字化”出現25次,“數字金融”和“資產數字化”各出現15次,“自金融”出現11次。相類比,“證券”出現30次,但“資產證券化”僅有2次。

其次,出現頻次次高的是“金融”(84次)一詞。其中,“數字金融”出現15次,“自金融”出現11次,超過“金融科技”。

最後,“數字資產”出現34次,“數字貨幣”出現17次,“虛擬貨幣”和“加密貨幣”各出現6次。但是,“虛擬資產”和“加密資產”均出現0次。

此外,“監管”一詞共出現31次,頻次非常高,“區塊鏈”出現11次,臉書的“Libra”出現7次,“比特幣”出現2次,“以太坊”和“ICO”各1次。

統計結果:

數字113

數字化25次

資產數字化 15次

數字經濟5次

金融84

數字金融15次

自金融11次

金融科技7次

新金融3次

資產證券化2次

監管31

區塊鏈11次

比特幣2次

以太坊1次

ICO1次

數字資產34

數字貨幣17次

虛擬貨幣6次

加密貨幣6次

虛擬資產0次

加密資產0次

證券30

資料20次

技術23次

科技15次

可信11次

使用者10次

網際網路9次




 30條名言

姚前的演講高屋建瓴,鑑往知來。我們精煉摘抄了30條名言,涉及數字金融、數字資產、監管、區塊鏈和ICO等各個方面。必須知道的是,每條名言均需結合具體語境看待,建議結合文末演講全文,口感更佳。本文以下部分得到姚前本人確認:OK!

1.“網際網路+”是“術”的層面,遠沒有到“道”的高度。網際網路上的價值交換依然依賴於金融專網完成最終的價值轉移。

2.數字資產才是數字金融的核心命題。

3.數字金融或將重構金融執行方式、服務模式乃至整個生態系統。

4.數字資產的新金融模式下,邊界模糊了。

5.數字金融的發展將模糊場內與場外之間的邊界。

6.數字金融既可自律,也可他律。

7.在數字金融時代,由公私鑰體系升級了商業銀行的賬戶體系,這在金融史上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

8.資產數字化將催生金融的零售革命。

9.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如果說數字經濟是軀體,數字金融就是血脈,而數字資產則是核心。

10.只有數字資產活了,數字金融才能滿盤皆活,因此,資產數字化是數字金融的基礎,它打通了金融市場的“任督二脈”。

11.資產數字化後,天然就有了流動性,就無須證券這一層薄紗,也就沒有什麼所謂的證券屬性認定了,相應的監管體制也隨之消解。

12.經濟學上有句名言:貨幣是罩在實物經濟上的一層面紗。套用這句話,任何的金融工具,如貨幣、證券等均是罩在底層資產上的一層面紗。

13.面對新型的非常規數字資產,現在各國監管部門的反應,要麼否定它的出現,要麼像SEC一樣,試圖想把證券這一面紗,重新再蓋回新型數字資產上。

14.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資產應該是原生的、包含全量資訊的、以數字形式展現和流轉的資產。數字資產就像證券一樣,可流通可交易,但它們難以按傳統意義上的證券劃分標準,被歸類為哪一種證券。

15.Pascal之父——Nicklaus Wirth曾提出一個著名公式:“程式=演算法+資料結構”。資產數字化離不開金融科技的運用,“金融科技=演算法+資料”。

16.資產的數字形態既可是一串二進位制的加密資訊,也可是以中心化或分散式賬本的形式來表達,未來還可以是以量子位元的形式儲存的量子資訊。

17.區塊鏈作為一項可信技術,有可能創造一個全新局面。可以說區塊鏈承載了太多的理想,獲得了資本和產業的熱捧。

18.把資料資源轉化為價值資產,從中產生信用併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恰恰是資產數字化的關鍵所在。

19.資料資訊是原生的,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證與他證,從而引申出了自金融的概念。

20.自金融的典型特徵:使用者自主掌控數字身份和數字資產,承擔交易責任。使用者之間點對點交易,可以獨立於第三方中介機構。

21.任何資產均可利用可信技術開展數字化,流轉盤活起來,而不完全依賴法律增信,此時,什麼是場內,什麼是場外,也就不再“涇渭分明”。

22.數字資產呼喚數字貨幣!

23.加密貨幣與虛擬貨幣的概念需要重新審視,加密貨幣已經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24.各國開展的央行數字貨幣試驗,還停留在B端(機構端)應用場景。若按1.0版本的數字貨幣,中國早就是全球首個實現法幣數字化的泱泱大國。

25.央行加密貨幣(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CBCC)應是最熱的前沿焦點。

26.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金融中介的參與,融資活動照樣可以開展。

27.ICO之所以爭議很大,除了被利用成為詐騙工具之外,就在於數字股權的公開發行、流通和交易,與傳統的股票概念、模式有所不同,使傳統的證券概念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整個金融體系和監管規則,出現了歧義。

28.機構准入的牌照管理,應轉變為使用者准入的許可權管理。對本國居民節點設定各類業務參與許可權。

29.一個智慧合約就代表一個金融業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管住智慧合約,就管住了未來的自金融業務。

30. 以監管科技應對金融科技是合乎趨勢的應對之道。某種意義上,與其擔心未來不可控,不如警惕可能管得太死控制更嚴。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