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十幾歲的加密後浪們

買賣虛擬貨幣
  十幾歲的開發者、kol、甚至專案方,後浪們的力量比你想象中更大。

一個由 12 歲的小學生所開發的 the randomdao 專案莫名的席捲了幣圈。


這一專案最初僅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一次嘗試,是其個人學習智慧合約程式設計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其功能也頗為簡單,每個錢包地址均可領取 rnd token 空投。目前,這一專案已連續數日快速上漲。


3 月 10 日,huang zheng 在推特上宣佈,rnd 空投已結束申領、完成領取。截止至今日,rnd 總市值約為 3200 萬美元。


「經驗 6 年」的傳奇小學生


這名年幼的開發者並未止步於開發,甚至已經當上了教學者。不久前,一套智慧合約教學影片在網上流傳。而影片作者正是當下大火的 the randomdao 創始人——huang zheng。他是一名年僅 12 歲的智慧合約開發者,目前正值小學生六年級在讀,自稱學習程式設計已六年。


目前這一教程仍在持續更新,現已更新至第九節。而更為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後浪開發者,甚至還製作了中英雙語版本,錄製了不同語言的兩份教程。


影片中,huang zheng 在 ethereum 鏈上部署了一份智慧合約。這個課程是基於他部署的這份智慧合約的整個過程。課程將詳細介紹智慧合約的建立、部署、測試、空投、挖礦等內容。希望大家能從這個課程當中學會如何自己建立一份智慧合約。


(「我學程式設計已經 6 年了」)


作為 huang zheng 本人的成果,最終他部署了一個名為 the randomdao 的專案,這便是近日來熱度頗高的 rnd 專案的起源。


坊間傳聞,huang zheng 其父為某交易平臺創始人。儘管這一傳聞無從考證,但從其發展方向來看,如此年輕就已接觸智慧合約,人們作出如此推測也在情理之中。在雞娃家長日趨普遍的當下,學習少兒程式設計、數理思維、自然拼讀已經無法與同齡人進行差異化競爭,blockchain 開發成為了一條另類、冷門卻又有趣的選擇。


當眾多加密開發者轉型自傳統網際網路之時,一個 12 歲的「原生」開發者自然激起了市場的無限想象,更引發了人們的驚歎:加密世界的年輕化,比我們想象的更劇烈。


在加密世界,「後浪」力量的崛起並非不可思議,後浪的蓬勃生長,本就是加密領域的常態。


「進入加密 5 年」的 12 歲加密 kol


「我只有 12 歲,但對於加密領域我卻懂得很多。」


這是網友 bitcoinboyizzy 在推特上自我介紹,而據他自己描述,他今年才只有 12 歲。對於久經市場洗禮的投資者來說,這或許有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而事實上,後浪們的確正以超出我們想象的速度大踏步地邁入這一領域。


不久前,bitcoinboyizzy 在推特上發起了一場 space 討論,這場討論的主題同樣令人震驚——「與 12、15、19 歲的孩子一起聊加密貨幣」。在這場 space 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即是討論的發起者和主要嘉賓均為十幾歲的少年。


推特網友「cryptocoinkid」也是參與這場討論的嘉賓之一,「cryptocoinkid」本名 kamea lafontaine。與 bitcoinboyizzy 相同的是,他也一樣年輕——年僅 12 歲。更為誇張的是,kamea 的推特介紹稱早在 2017 年他就已開始進入加密領域。這一履歷若屬實,或已超越市場內的大多數成年投資者。


kamea 不只是一名推特 kol,同時也是一名 youtube 博主、podcast 主播。甚至,他的推特還被 huobi 官方賬號點選了「關注」。瀏覽他的 youtube 頻道可以發現,他釋出的內容大多都圍繞著加密領域展開:《兒童如何購買 bitcoin?》、《什麼是 nft?》、《什麼是 stablecoin?》、《為初學者準備的 defi》……


(少年博主正老練的向觀眾介紹什麼是 defi)


加密世界的少年,正愈發深入的探索加密領域。對於他們來說,傳統金融和資本市場或許過於遙遠,但 dapp 和 token 卻是觸手可及的。儘管現在來看這些後浪創作者、後浪開發者還稍顯稚嫩,但「無需許可」和「去中心化」正深遠的改變著一代人的認知。


在傳統網際網路的世界,985、211 已經是進入大廠成為開發者的起點。沒有數年的豐富經驗幾乎無法參與一款產品的核心開發工作。光鮮的履歷和背景成為進入開發者世界的門檻。日益「內卷」的網際網路職場讓「成為開發者」甚至比「開發」本身都更為艱難。


「平均年齡不足 20 歲」的加密團隊


而在加密世界,無需許可和去中心化的開發方式讓年輕化的團隊成為了行業的常態。赫赫有名的一線風投,甚至招聘了一名高中生。


2 月中旬,知名加密風投機構 paradigm 公佈,匿名開發者 transmissions 加入 paradigm 擔任研究工程師。transmissions 作為匿名開發者,網路上關於其個人的資訊並不多,但 paradigm 公開的資訊表示,此人將利用業餘時間在加州完成高中學業。


(圖片來源:paradigm)


而整支團隊的低齡化,也不是未曾發生過的。


今年稍早些,一張隨拍在社羣裡迅速流傳。圖片中幾個少年在一所房間中正進行遊戲,就如同大多數男孩聚會一樣自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該圖所示場景實為 rari capital 的辦公室隨拍。rari capital 是一個長尾資產借貸的 defi 產品,與其他 defi 專案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創始團隊的年齡了。


rari capital 的辦公室裡,團隊平均年齡不到 20 歲,年齡最小的 ben mayer 僅有 14 歲。



rari capital 由 18 歲的 jai bhavnani、19 歲的 jack lipstone 和 19 歲的 david lucid 共同創立。


儘管他們年齡與大多數投資者相距甚遠,但他們的從業履歷並未像年齡一樣稚嫩。兩位創始人 jack 和 jai 早在高中還做同校同學時,就已共同開發了一款名為 ambo 的 defi 錢包應用,而後該專案被賣與 mycrypto。


隨後,jack 和 jai 又邀請 david lucid 加入,共同創立了 rari capital。年僅 19 歲的 david lucid 同樣也非加密新人,lucid 曾創辦過一家 dex 平臺。在專案日漸豐滿之後,他們又依次聘請了 14 歲的 ben mayer、17 歲的 justin yu 和 19 歲的 richter brzeski。


目前,rari 治理 token rgt 市值約 1.6 億美元。若以歷史最高價格計算,市值一度突破 5 億美元。


2011 年,誕生不久的《bitcoin weekly》雜誌正苦於缺乏內容來源。一名 17 歲的少年為了掙取每篇文章 5 枚 btc 的稿酬(在當時這僅價值數十美元),在這家雜誌擔任撰稿人,並向世人孜孜不倦的介紹、推廣著年輕的 cryptocurrency。


這位年輕的俄裔少年名叫 vitalik buterin,在若干年後,中文網際網路賦予了他一個我們更熟悉的暱稱——v 神。


v 神和 ethereum 的故事已無需贅述,這個比 bitcoin 更年輕的 crypto 常年位居市值第二大的寶座。而智慧合約在鏈上的首次實用化更讓 ethereum 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公鏈之王,這一創舉也深遠改變了 crypto 的敘事和歷史。


我們把故事回到最初的原點:是那本啟發了無數人的雜誌嗎?不,這並不是開始。


1998 年,4 歲的 buterin 收到父親贈送的一臺電腦,這也成為他的啟蒙物。buterin 開始痴迷於程式,年僅 4 歲的他開啟了他的程式設計之路。12 歲他就可以用 c++撰寫簡單的遊戲給自己玩。18 歲獲得奧林匹亞資訊獎銅牌。


17 歲,v 神和 bitcoin 相遇了,而此時,距離他第一次撰寫 c++程式已經過去 5 年。


2013 年年末,與 bitcoin 相識兩年的 vitalik buterin 釋出了 ethereum 初版白皮書,而這時他才年僅 19 歲。再之後的故事則無須贅述,已成為業內人盡皆知的了。


一個 4 歲接觸電腦的人,距離設計出 ethereum 尚有萬里之遙。但我們知道的是,如果沒有 4 歲時收到的那臺電腦,buterin 的這一切可能都不會開始。


既然 web3 是年輕的,web3 的建設者們為什麼不能同樣年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