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變革: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啟蒙運動

買賣虛擬貨幣

8月21日,中原區塊鏈週二講堂第45期,我們邀請到了數字經濟學家 劉志毅 先生。他分享的主題為:《區塊鏈變革:數字經濟時代的啟蒙運動》。以下為文字實錄。

商業認知啟蒙:從傳統組織管理到自組織生態


我們先從區塊鏈本身的屬性來談,來探討區塊鏈帶來的商業變革是基於什麼樣的技術特質,它提供了哪些原有的技術正規化不能提供的特質,以及解決了以往資訊科技不能解決的哪些問題。正如布萊恩.阿瑟所說,經濟就是技術的一種表達,要討論區塊鏈的經濟,就不得不討論區塊鏈技術的實質。


1


第一個特質,是區塊鏈構建的分散式網路的技術,解決了點對點通訊的問題,也就是網路化效應的構建。實際上這個點對點技術在網際網路中早有應用,只不過區塊鏈透過徹底的去中心化的技術將其實現了,並將價格和金融的要素放在了網路中流通,而我們看到網際網路過去二十年則越來越中心化。換言之,區塊鏈構建的去中心化網路是網際網路在越來越中心化之後的一次自我糾偏,也是對20年前尼葛洛龐帝所預言的數字化生存世界的實現。簡單的說,也就是從區塊鏈技術開始,資訊科技才真正的推動人們的大規模數字化遷徙運動,人類社會才真正開啟了從物理空間走向資訊空間的大門。


2


第二個特質,區塊鏈在分散式網路基礎上,以非對稱加密的方式構建了分散式賬本,實現了商業歷史上的重大躍遷:從複式記賬到分散式記賬的變化,換言之,就是以資本為核心的工業經濟轉向了以價值為核心的位元經濟。如果說複式記賬相對流水記賬是工業革命相對農業革命的一次變革,那麼分散式記賬則是資訊革命的再一次變革。透過對資訊的全息記錄以及在記賬過程中的採用去中心化組織的方式作為交易主體,以演算法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的商業契約和市場機制終於在網路中實現了,帶來的就是真正實現了零交易成本以及完整的網路效應,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網路是完整的市場,而市場是殘缺的網路的概念。交易費用的產生就是因為市場的企業主體還是有較高的信任成本,而區塊鏈解決了這個問題。


3


第三個特質,區塊鏈基於共識演算法和智慧合約,產生了數字貨幣機制,或者叫通證機制。目前大多數通證經濟的核心將重點放在了數字資產證券化上,也就是所謂的交易所上市的過程,但是我認為這個邏輯並不是完整的,因為通證交易所上市的只不過是數字資產的證券,跟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沒有直接聯絡。我認為區塊鏈經濟的變革核心應該在於以通證為核心建立一種基於使用權而非擁有權的產權機制,這是區塊鏈帶來的真正變革。換言之,以使用權為核心的共享經濟將在區塊鏈時代真正的變為主體,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後面我會詳細討論其經濟學原理。


這是第一部分內容,簡單的說,區塊鏈的最大變革就是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去中介,從而實現了資訊經濟的真正變革,也構建了一種基於使用權的數字經濟生態的技術基礎,這是我理解的區塊鏈商業變革的核心。


大家觀察 | 劉志毅:數字經濟學 —— 起源、現狀與展望,這篇文章講的更詳細一些。


經濟秩序啟蒙:從新古典正規化到數字經濟學正規化

我們在前面討論過新古典經濟,也討論過奧地利經濟學的框架,這裡我們需要梳理下數字經濟學正規化與其它兩個框架的異同之處,因為數字經濟學針對的是數字經濟,資訊經濟下的經濟發展的框架, 因此所發展出來的框架與前兩者都有不同,這裡我們主要從數字經濟學相對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上的正規化轉移提出幾個關鍵要點。限於篇幅,我們在這裡主要三種不同經濟正規化的基本邏輯討論。


首先從經濟行為假定來探討,因為經濟學就是在觀察人類經濟行為的科學,而這個過程中關於人的經濟行為假定就是經濟學理論分析的邏輯起點。傳統經濟學即新古典經濟學的假定是理性人假定或者經紀人假定,也就是假定人的自私性是所有行為的前提,這是亞當.斯密思想下推匯出來的經濟學最重要的假設之一。主要包含三層含義:


  • 第一,追求自身利益是人們經濟行為的根本動機。


  • 第二,理性的經濟人能夠根據外部市場和自身利益做出判斷,最大化個人的私利。


  • 第三,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行動,會無意識的增加整體社會的公共利益。


正是基於這個經濟人假設,新古典經濟學運用邊際分析和一般均衡的理論,對經濟人的核心思想進行了嚴格的形式化的證明和理論抽象,並賦予了經濟人的理性進行成本收益的經濟計算的理論含義,從而構建了以數理經濟學為核心的主流經濟學的發展路徑。事實上,這個假設以及接下來的理論推導就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因為新古典經濟將個體的工具理性作為核心而否定了價值理性,也就是將個體成為經濟增長的機器,也忽視了個體行為的目的和動機,對行為約束和行為過程也沒有解釋,因此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缺陷。


另外一個假設來自於奧地利經濟學派,也就是基於人類行動學和主觀價值論的假設,將經濟行為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個體上,從個體人的行為出發思考經濟問題。於此同時強調主觀主義的經濟學,為價值是主觀的,不是商品固有的屬性;奧派也強調企業家精神,以“人具有創造性”這一假設為理論的基本出發點。還有,奧派是“市場過程”學說,而不是市場均衡學說,如米塞斯本人所言,使奧地利學派經濟學不朽的,在於它是“行動的經濟學”而非“均衡”的經濟學。簡而言之,奧地利經濟學派採用的是“行動人”假設,也就是假設人是有主觀價值和創造性的,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因此帶來的經濟理論與新古典經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新古典經濟學關注的是個體或者國家的效用最大化,比如巨集觀經濟學關注的是國家的效用最大化,而微觀經濟學關注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而奧地利經濟學派關注的是行動人之間的協調,認為經濟學是一個“秩序”問題,奧地利經濟學派將人的行為分為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關注的核心就在那個無意識的結果。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核心在於行為、協調和制度的研究,發展出來的就是我們現在所關注的行為經濟學的基本邏輯。但是,奧地利經濟學派也不是完美的,這個邏輯的缺陷就是不關心人類行為的動機和目的,而只關注人類行動的結果,這也導致了奧地利經濟學派忽視應用、追求邏輯自洽以及徹底忽視數學使用等結果,因此著眼與個體的複雜性問題算是奧派的進步,但是並沒要解決關係的複雜性問題,這是我們在價值網路理論裡面討論的核心內容。


數字經濟學選擇的假設更偏向於奧地利經濟學派關於個體行為的假設,不過需要補充的是數字經濟學強調的是基於合作的經濟人的假設,也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協作來完成互利的行為,這是數字經濟中關於人的假設。一方面採用了新古典經濟學彙總關於自利和經濟人的特質,正因為在“自私的基因”作用下,人們的行為有了動機。另外一方面,這些動機產生的後果又不完全是自私的,是透過互助協作產生的。這個假設不僅保留了關於“自私”個體的經濟學假設,同時又透過行為之間的協作來對其中的不足進行彌補,實現了自利和互助之間的和諧統一、目的和約束手段的統一,以及在行為過程中動機和結果的一致。因此,透過將人的自私理性和人的社會學結合在一起進行討論,數字經濟學研究的是在約束條件下如何透過互相協作進行參與、合作、共享以及秩序的構建,其核心是基於“互利協作”的經濟學秩序和結果的研究,並不排除數學工具和思想的應用。


總結下,新古典經濟學關注到的是理性人假設下約束條件的配置,追求個體和組織的效用最大化,因此發展出來的是一整套嚴格的形式化的經濟學,具備較好的實踐特徵,但是由於其忽視了個體的價值以及人與人的相互協作,因此過度工具理性的思維帶來了其侷限性。奧地利經濟學派則提出了一系列基於人的行為和主觀價值理論的經濟學思想,這些思想演化成了行為經濟學等理論,然而奧地利經濟學派完全不關注數學工具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導致其實踐層面的作用較為侷限。而數字經濟學則採用了二者各自的長處,透過“自私理性的個體”的“互利協作”作為經濟學研究的假設,一方面關注自私個體的工具理性,一方面也關注個體行為下的互利協作機制,這是我們選擇的一條基於數字經濟研究的比較合適的經濟學假設。簡而言之,數字經濟學建立了一種以自私假設和資源稀缺為前提,但是以相互協作為主要手段實現個人主觀價值,在市場過程中來探討動態均衡的理論。




在實踐層面,這樣的學術體系的價值在於:


  • 第一,關注到了企業家個體的作用,認為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是經濟得以發展的基石。


  • 第二,關注到了人性自私以及互相協作的邏輯相容,正因為人性的自私,才會使得個體為了更大的利益放棄眼前的短視行為,從而促成合作的達成。


  • 第三,放棄靜態的均衡理論,而以動態不連續的均衡理論替代,因此可以用數學工具進行演算和實踐。


制度契約啟蒙:從市場契約到共識智慧合約機制


這一講的最後,我們來討論關注價值理論和制度契約的問題,也就是對經濟活動的價值理論以及產權理論的研究,這個部分的基本邏輯我們之前討論過了,而現在主要看數字經濟學建立的價值理論與傳統的區別


首先來看價值論的變化。經濟學關注的主要就是兩種基本關係:一個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就是物質生產活動。一個是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社會交往行為。這兩個基本關係在經濟行為中並不分開而是在同一個過程中發生的。新古典經濟學側重於人與物的關係,因此把經濟學變成了資源配置的學問,制度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則關注人與之間的關係,因此發展出來了制度分析以及產權理論等重點。因此,我們需要同時關注兩個方面,既要關注物質的生產,也要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數字經濟學發展出來的重要進展,也是數字經濟學中同時討論了資本和生產理論以及政治經濟學的原因。


具體到價值理論上,也體現了上述的兩種關係:一種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就是財富的產生,一種是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財富的主體屬性。迄今為止經濟學中的兩大價值理論是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前者是古典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價值論,後者是新古典經濟學(包括新制度經濟學)和奧地利經濟學的價值論。所謂勞動價值論是一種客觀價值論,是從供給和成本角度討論價值的,認為價值是反映人與人的關係和財富的主體屬性,而不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財富的客體,這樣就確實了是否使用資源的價值,只剩下佔有或者不佔有的價值。所謂效用價值論則認為價值是人們對使用或者消費商品的主管感受和判斷,並不包含客觀因素,因此就會出現了內部邏輯衝突,混淆了使用價值和擁有價值。


上述兩個理論都是基於擁有的價值理論,但是都沒有關注使用,而我們之前提到了數字經濟學關注的是以使用為基礎的價值理論,認為“使用而非擁有”是數字經濟的本質,也是我們關注共享經濟的原因。這樣價值理論就豐富起來了,至少包含三個基本邏輯:


  • 第一,商品具備了物質層面的使用價值。


  • 第二,商品本身的價值被認可。


  • 第三,人的目的的價值在使用過程中得到了體現。





如果說農業經濟時代的思想關注的是第一種價值,工業經濟關注的是第二種價值,那麼數字經濟則在前面二者的基礎上,又疊加了一層價值屬性。


然後來看產權理論,我們之前已經討論智慧合約的產權理論學說,理解到了“使用而非擁有”的產權邏輯是如何體現的。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包括企業的合約理論的成果非常豐富,包括企業的契約理論、交易費用經濟學理論、代理理論、企業的企業家理論、不完全合約理論等。不過,現有產權理論和合約理論都是以擁有權為中心,以權利歸屬為主導的,而權利歸屬在本質上是一種封閉性安排。在現代股份制企業中,股東擁有財產權,這種擁有權以股票為載體,變成股權。這不是對實物資產的擁有,而是變成了一種符號權利。簡而言之,工業經濟的產權是以擁有權為主導的,基於企業組織的產權理論。


而我們來看數字經濟學中的產權理論,形成的是一種基於智慧合約的、共享經濟為主的、以使用為核心的產權關係。而這種產權關係得以成立的原因是三個:


  • 第一,數字經濟使得所有的客觀經濟物件以數字和位元的方式存在,擺脫了具體實際物體的限制,從而創造出了一種基於體驗和服務的經濟模式,而這種經濟模式的核心是使用。


  • 第二,由於資料或者位元的邊際成本為零,因此帶來了強大的網路效應,這種網路效應帶有壟斷特質,因此形成了以平臺和生態為主題的網路組織,這種組織的核心就是透過使用權的開放來擴充套件內在的生態。


  • 第三,數字經濟學的核心主體是去中心化的網路組織而不是企業,因此相比所有權使用權更具備價值,網路中的去中心化的組織透過零交易費用和技術契約進行快速交易,使得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能獲得服務,這是數字經濟執行的基本邏輯。


最後,我們來討論之前說過的基於租值的資本理論問題,在擁有權主導的工業經濟中,租借形成的關係是立足於擁有權來考察的,而使用權為主導的數字經濟中,由於借用的標的物並不是貨幣或者實物資產,而是以數字資產為核心,基於利息的資本問題就轉化為了如何透過分享獲得租值的問題。


傳統的制度經濟學理論認為完善的市場是不會發生租值消散問題的,只是由於現行制度安排的影響和限制,擁有者應當得到而沒有得到這部分租值,因而導致了租值消散。可見,租值消散仍然是基於擁有權來討論的。換句話說,傳統制度經濟學關注的是物有所值,而不是物有所用。如果不是從擁有權主導來觀察問題,而是從使用而非擁有來考察,那麼,就不存在租值消散的問題,而是發生了租值聚集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數字經濟學提供的這種租值理論能夠最大程度上的創造一種基於共享的經濟模式,而不是傳統產業經濟那種基於擁有的模式,從而徹底解決收入分配等問題。


簡而言之,如果我們把使用權作為區塊鏈經濟的核心,那麼就會同時產生三個正向效果:


  • 第一,從經濟增長上,不會再單純的以數量為指標而是真正的強調滿足每個個體的價值需求。


  • 第二,從個體價值上,異質化的資本效應就體現出來了,每個人都會基於個人的主觀價值去做選擇和決策。


  • 第三,從收入分配上,由於是以使用權而非擁有權為核心,因此會大大降低收入分配問題帶來的衝突和不穩定。


總結下三個部分的內容:


  • 第一個部分主要討論的是區塊鏈的技術本質帶來的經濟邏輯的變化,重點在於理解區塊鏈的技術創新的核心與經濟之間的關係。 


  • 第二部分主要討論的是經濟秩序以及數字經濟學研究正規化的問題,重點在於如何基於經濟學思想的演化建立一種適合數字經濟研究的理論正規化。


  • 第三個部分主要討論的數字經濟學中的價值理論和產權理論問題,也就是我們未來將建立一個以使用為核心的經濟形態,能夠比較好的解決以單純數量發展為核心的工業經濟所帶來的收入分配問題以及經濟週期問題,這是數字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價值。





我們正處於區塊鏈變革的開端,也是數字經濟時代商業啟蒙運動的開端,而數字經濟學,正是在試圖在商業啟蒙運動中探索出一整套適合數字經濟時代的經濟學邏輯,為各位企業家和創新者提供思想的給養。感謝各位讀者的時間,也歡迎各位多多交流。


問答環節:


問題1:嘉賓有提到“網路是完整的市場,市場是殘缺的網路”這個概念,聽分享大致瞭解了前半句的概念。那後面這句”市場是殘缺的網路,可否簡單分析下?

劉: 

按照科斯定律,企業之所以成立就是因為交易費用相對較低。但實際上企業仍然存在著交易費用,而區塊鏈網路是基於技術契約的網路,因此交易費用可以認為是零。事實上,張五常分析過這個問題,企業是一種特殊的合約形式,而區塊鏈的網路組織應該是更好的合約機制。

未來的網路經濟形態中企業將越來越邊緣化,而網路所構建成的共識性社群則成為主流, 我寫的這篇文章有助於理解這個問題。

問題2:現在關於區塊鏈的應用討論的非常多的一點,就是資產的數字化以及確權,和之後的無障礙流通,利用去中心化和非對稱加密,首先解決的應該就是資產的確權歸屬,也就是擁有權吧?所以,能否再擴充套件解釋一下,您提到的:“ 區塊鏈經濟的變革核心在於以通證為核心的基於使用權而非擁有權的產權機制 ” 這個說法。

劉:

數字資產本身應該是以使用權為核心的共享經濟的資產,但是過渡到那樣的經濟形態需要時間。現在的資產數字化與確權就是還是在以擁有為主體的邏輯下的改良運動,而到了數字經濟發展比較完善的階段,就應該是以使用為核心的共享經濟為主體的正規化了。

網際網路花了20年時間也就推動了10%的經濟數字化,區塊鏈要做的工作和麵臨的困難更大一些。

問題3:如果是以使用權而非擁有權為核心,那麼擁有權是不是失去了以往的價值?比如房子不會那麼貴?產權分割?

劉:

資產的價格問題,實際上還是以擁有為核心的邏輯下去理解的,正是因為凱恩斯主義那種以經濟增長為核心的邏輯,才導致了干預的貨幣政策以及資產價格大幅度上漲。

數字經濟時代的話,共享經濟為核心就不太會存在這個問題了,但是我要強調的是,數字經濟針對的是可以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的資訊經濟,並不是對所有經濟問題都有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