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號原創扶持計劃# 幣股同權與通證經濟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村頭二舊

最近一段時間聯盟鏈的落地應用話題一直在網上進行討論,尤其是關於區塊鏈在我國新基建的七大方向上進行結合也是有很多同仁在進行研究和表述。

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 基站建設、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這七個領域又可以劃分為三大網路,資訊網、交通網和能源網。區塊鏈是一種協作關係,這些網路方向是不是有區塊鏈技術緊密結合的地方呢?或許是有的,但是今天的主題並不是這些區塊鏈落地緊密聯絡的方向,區塊鏈技術還在發展的早期,怎麼落地以及和哪個行業去配合進行落地都還在討論研究之中。可能2020年就落地了,也可能到三年之後,如果不考慮這些所謂的“實際應用”的方面,區塊鏈是不是還有用?

至少有一個方向是有用的,而且早就已經開始使用,叫做“通證經濟”。

Token早期翻譯成代幣,後來因為孟巖、元道等人的倡議和推廣,翻譯為“通證”。這是個很好的譯名。通證,流通的證明,很好的詮釋了,token在一個經濟系統內的應用以及token 的一些性質,比如第一,需要流通的,可以交易的;第二,這個token本身是一個證明。

由這個定義出發,可以思考如下三個問題,

1,  麥當勞或者信用卡的積分是不是通證?

2,  通證經濟到底有什麼用?

3,  專案的通證和公司股權有什麼關係?什麼是股同權?怎麼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我們下面根據這些問題組織內容進行表述。

關於第一個問題,很多場景很多公司也有積分系統,這是不是通證?不是。因為這些積分不能夠流通和順暢的交易。積分是一個證明但是做不到流通,所以不是通證。

以我個人的經歷為例,我使用某國內信用卡,我使用了更多的是吃火鍋的時候,用這個信用卡去付款,然後有相應的折扣,比如95折或者88折,我消費的夠多的時候,積分可以買一些積分商城的保溫杯或者電子產品,可以讓我在等飛機的時候,坐到VIP休息區。多數就是這些作用。

國內的信用卡系統和網路不如北美地區發達,也是催生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一大原因,這就是的所謂的金融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直接彎道超車進入電子支付。這是另一個話題了,我之前國外讀書的時候申請過美國運通卡(American Express 就是卡上面帶個百夫長頭像的那個卡),我申請的只是個普通的信用卡,但是裡面有大約兩萬積分,這個積分可以直接購買從卡爾加里到溫哥華的機票,相當於我在國內申請一張信用卡,然後信用卡積分基本就夠我從北京飛一趟上海了,這還只是第一條,更神奇的是,這個積分可以轉讓,有人專門收這個積分,我記得當時這個積分我用不著轉給別人的時候,有一個相對公開的價格,大概是200美元。這有點通證的意思了,但是還不是通證,為什麼?因為這些積分沒有公開的交易市場,我要賣積分,需要找到(或者被找到)相關收積分的機構或者個人,然後進行交易,整個交易過程並不是實時的,而是對方先打錢,我再轉積分,或者順序反過來,這裡就出現了一個信任問題。所以“通證”的“通”只完成了一半,不過積分可以轉讓已經比國內的信用卡更進一步了,這個事情發生在七八年前,可見北美的信用卡積分系統還是相對完善一些的。

如果信用卡積分,以代幣發行的形式出現,直接掛到交易所去交易,這就算是通證了。

關於後面兩個問題,可以一起說一下:通證經濟到底有什麼用?專案的通證和公司股權有什麼關係?怎麼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之前國內關於通證經濟的研究,更多的是關注在講通證看成一個系統中流通的貨幣對待,所以專家們的推薦書單上往往有哈耶克先生的《貨幣的非國家化》等關於貨幣的書籍。

通證在組織內部和組織外部,形成一種良性流通,刺激內部“員工”更加努力的工作,吸引外部資源更好的進入。

我個人更有興趣的方向是token和股權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去配合產生更大的效益。這方面的文章少之又少,我只能摸索著去研究和實踐。所以我希望各位讀者有興趣於這個話題的,可以留言我們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通證有很多分類,證券類通證,功能性通證;分發也被有些學者定義為0次,1次,2次,3次等等,這些理論研究是好的,面對的更多是巨集大一些的話題,而我想看的是股權激勵和通證激勵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組織(公司或者非公司、社羣等等)內部的激勵。世界上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應該是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7世紀,然後關於股權、股份、責任、權力、分紅等等的治理和融資手段延續了三四百年,這方面的歷史和股權的書籍,我建議各位讀者也要涉獵,我覺得比研究貨幣理論對實際的公司管理要更有用一些。

上文說到通證有很多型別,下面要談到股份所以更多的是證券型別的通證。2017年的94事件也就是因為這種理解,美國的情況也類似。如果數字貨幣被定義為商品,就不會有2017年的大事件發生。這種理解沒有對錯,只是角度的不同會有監管程度的不同。

請問投資股票(或者證券,可以簡單理解為股票是證券的一種)怎麼賺錢?

1,低買高賣,賺價差;

2,持有股份等分紅;

3,持有股份等公司回購。

買賣利差大家都比較熟悉,剩下的兩條大家應該也有所瞭解。是不是想到了區塊鏈行業一些很像證券的通證?是的,比如說交易所的平臺幣,如OK的平臺幣OKB。那麼,OKB的邏輯就很像證券了,每隔一定的時間,交易所對OKB進行回購,這種回購會導致流通量的降低,由於OKB有使用場景,也就是有需求,比如量化交易抵扣手續費。有需求然後流通量在降低,也就是說供不應求,幣價上漲就有了比較自洽的邏輯。

組織的股權和通證之間有什麼關係?幣股同權是什麼意思?

我們能看到的公開資訊是很多著名投資機構也在參與區塊鏈專案,很多個人也在投資區塊鏈專案。但是,沒有很多人去提及“股同權”,實際上,如果您是一個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代表,你會只投資一個未必能夠兌現的數字貨幣嗎?

簽署投資協議的時候,有時候會和專案方關聯公司一同投資,強勢繫結股同權。這樣可以降低投資的風險。具體來說,比如您要創業做專案,我投資你和你的組織,我佔有10%的股份,然後,你未來可能會發幣,發的幣有20%是團隊自己留存的,這時候,我會在協議中寫好“幣股同權”,也就是說20%*10%=2%,我有貨幣總髮行量的2%,一億個幣的總量的話,團隊留2000萬個幣,我要有200萬個幣。至於增發、鎖倉期和釋放方式,這都是可以談的。這就是股同權。

不披露股權資訊,有很多原因,第一,人家是非上市企業,沒有責任和義務去披露企業的股權劃分和實際控制人團隊情況;第二,也沒有必要披露,公眾看到的就是幣,大多數人不關心股權問題;第三,保護投資人;第四,發幣和股份都是比較敏感的事情,就不要把本就複雜的系統更加複雜化呈現給公眾了。第五,發幣組織一般是社羣形式,不以公司形式,但是,如果認為沒有關係,可能會錯失很多資訊。

所以,在telegram釋出各種融資(私募、公募)資訊要發TON幣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團隊或者主體公司的股份協議是怎樣的?這裡只是一個引子,各位聰明的讀者可以自己蒐集資料進行探索。

股份這個東西,已經發展了三四百年,股權激勵、眾籌等等一直在發展,通證經濟在公司治理內外協同方面有很強的優勢,所以有人認為區塊鏈或者數字貨幣是降維打擊,從這一個角度來說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每一個做研究的人,應該知道降了什麼維,打了什麼擊,而不是簡單的認為怎麼好或者怎麼不好。

關於通證經濟的作用我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說明,今天的文章講述了,通證的定義,通證的簡單分類,什麼是股同權,以及看專案的時候不能只看專案,要關注下背後的主體組織。

對投資的判斷是一個綜合考量的事情,我們要做的是提高勝率和收益,要做到這一點,第一條就是你可以獲取更全面和精準的資訊和資料,然後有合理的分析方法去處理這些資訊。當然,通證經濟對組織的促進作用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尤其是對於投資人、企業(或者社羣)管理者和創業者。

不知不覺竟然寫了三千字,希望本篇內容能引起您的思考。再次重申,通證和股權之間的聯絡以及協同作用研究方面的資料,能找到的很少,希望大家一起研究這個領域。就算區塊鏈的所有應用暫時都不落地,通證經濟對組織管理的利好也是可以期待的,其實,有很多組織已經收益於良好的通證經濟模型。我未來會寫相關的內容。

江湖一杯酒,加密二鍋頭。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