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ON肖風博士:區塊鏈的大規模商用必須是技術+經濟激勵+社羣治理

買賣虛擬貨幣
5月17日,由杭州市金融辦指導、巴位元主辦的2019全球區塊鏈(杭州)高峰論壇在杭州正式開幕。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CEO,PlatON創始人肖風博士做了題為《鏈內、鏈上與鏈外;技術、激勵與治理》的開幕演講,將區塊鏈分為鏈內、鏈上與鏈外三個部分。從近百年全球經濟的發展出發,肖風博士認為,區塊鏈的大規模商業應用不僅需要依賴技術,還需要激勵和治理。

以下為肖風博士的演講全文,有部分不影響原意的刪減:

感謝巴位元的邀請,也非常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個人對區塊鏈的一些最新體會。

我們今天的主題很清楚,是“擁抱商用時代”。作為一個創業過三次的創業者,我將從商業實踐的角度來談談區塊鏈。我的題目叫做《鏈內、鏈上與鏈外:技術、激勵與治理》,想表達的主題是:區塊鏈如果要適配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僅僅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激勵和治理。激勵和治理最後會化為技術,落實在程式碼的層面上,但更多是一種制度設計,是經濟學和機制設計等等。因此,首先要做一些制度上的設計,來補充技術的不足,這是我的看法。

1. 區塊鏈治理的奧秘?從全球經濟百年發展談起

正式進入話題之前,我們來回顧一下過去100多年全球經濟發展的一些現象,以及人類社會過去一百年的歷程。在1978年-1982年之間,全球有三位傑出的領導者:鄧小平、撒切爾、里根。這三個人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中國的改革開放其實也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

撒切爾夫人在英國的改革——賣掉所有國企,放松管制,也是市場經濟的體現。里根在美國也是一樣。1980年代裡根上臺的時候,美國是什麼狀況?美國對經濟的管制非常嚴格。在80年代、70年代有一個說法叫做“歐洲美元”。那個時候,外匯市場一定會談歐洲美元利率。為什麼會出現歐洲美元?因為利率在美國是受管制的,被管制的利率最後在歐洲形成了完整的美元市場利率。1970年代美國創造了一個貨幣市場基金,就是從利率管制而來的。存款利率被管制之後,人們把存款變成了一個投資工具,貨幣資產基金應運而生,利率在投資工具上是不受管制的。

1979年前後,這種現象為什麼會出現?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始於1928年,“五年計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一個國家要透過政府之手,強制性干預經濟並規劃經濟的發展。1930年到1934年,羅斯福在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也是想運用政府有形之手來補救無形之手的大蕭條,強制干預經濟。

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又是怎樣產生的?這可以追溯到1900年前後。那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大規模的供電網路、無線電、福特的生產線流水線,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於是那時出現了“柯立芝繁榮”的現象。柯立芝是上個世紀16年前後美國的總統,當時的總統都認為經濟是自由發展的,不需要政府的存在。這種對效率的過分追求最終導致了大蕭條。大蕭條之後,大家開始反思,“我們不能過分追求效率”,繼而政府開始出手干預。而一旦追求公平達到極致,效率就變得極其低下,於是出現了1979年、1998年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這樣的狀況。於是,人們又開始反思,“我們也要追求效率,不能只講公平”。於是里根經濟學實施之後,美國市場一直非常繁榮,直到2008年。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的根源也在於過分追求效率,最後造成了極大的貧富懸殊。金融機構以追逐利益為唯一目標,把款借給完全不具備貸款條件的人,最終引發了金融危機。

我們為什麼要回顧歷史?因為可以從這些歷史去看區塊鏈。

共識演算法是一個區間的概念。我們強調去中心化,從某個意義上來說就是在強調公平。去中心化強調公平,而中心化從某種程度上將是強調效率,公平與效率的問題並不是區塊鏈所獨有,過去一兩百年,整個人類社會一直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可調和。所以我們要明白的是,當區塊鏈要真正落地到不同的商業應用場景的時候,不同的商業應用場景對公平和效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如果這個場景需要極端公平,那麼我們可以用極端的去中心化的方式幫他實現;如果是極端追求效率,那我們就必須用中心化的方法來幫助他實現,這只是商業目的而已。

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手段,並不是決定性的,重點在於商業目的的實現。所以當你要追求TPS每秒30萬的時候,請你用支付寶這樣的交易確認機制。

2. 共識演算法的演變:區塊鏈應用驅動需求的變化

從PoW到PoS,是區塊鏈應用需求驅動的變化。如果更多地強調公平,那麼可以選擇PoW。從商業角度來說,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機制。共識演算法無非是一個區間的概念,追求極端效率和追求極端公平,就是在極端的去中心化和極端的中心化之間和不同的商業模式之間找不同的點尋求公平。以PoS為例,你尋求效率,那麼可以找其中一個節點;如果技術開發得足夠好,你也可以選101個節點,這是我從商業應用的角度出發的看法。PoS是如何產生的?是因為我們需要在公有區塊鏈上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而PoW不足以支援,加之很多事情並不需要極端公平,它要取得一個平衡,於是PoS就此應運而生。

你可以把PoW看作是我們追求用一套數學的方法解決效率和公平的問題,PoS包含數學成分,但也囊括了很多制度設計,而制度設計是由人來制定和執行的,即使你是隨機數抽出來的非特定的驗證人,最後還是你在投票、進行決策。其實,區塊鏈上我們追求的東西跟過去一百年人類社會追求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一個規律。當無形之手失靈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形之手來補救;有形之手失靈的時候,也需要無形之手來補救。

區塊鏈自下而上、分散決策的機制更像經濟學上講的“市場”。經濟活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市場的方式來組織,一種是由企業的方式來組織。區塊鏈帶來很大的變革,相比較來說企業的價值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市場有時候也會失靈,因此如果你純粹從技術和數學的角度來講,區塊鏈也會有失靈的時候。所以,PoS的技術加上制度設計,加上規則的設計,也許是解決我們所有的商業應用的一個最合適的方法。

3. 鏈內、鏈上和鏈外:從商業應用的角度看待區塊鏈

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區塊鏈已經不是區塊鏈了,不是隻有公有區塊鏈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把它理解為鏈內、鏈上和鏈外。鏈內是一個技術的世界,由共識演算法、密碼學、博弈論組成,是去中心化的技術底層。網際網路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訊機器,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器,這是區塊鏈和網際網路的區別——在商業信任機制上用了去中心化的機制。

鏈上是Dapp的應用,我把它叫做分散式的商業世界,它也不一定是完全的去中心。任何一個商業,最後一定有利益者,無利不起早,如果你說區塊鏈上的所有商業都不會有一個利益主體,那只是反人性的,最後一定玩不大。區塊鏈一定要讓大家更方便地在上面實現自己的商業目的,區塊鏈才能玩大,所以這就叫鏈上。

鏈外是什麼?大家也知道現實市場很有多上鍊,現實資產上鍊是否需要中心化的背書機制?你把房產Token化了,你不需要杭州市房產局證明你的產權,但當鏈外到鏈上的時候,需要Token化的時候,往往需要一箇中心化的背書機制,所以逃脫不了中心化。

如果你是從商業應用看這個世界,而不是從區塊鏈看這個世界,其實網際網路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技術,網際網路的底層技術是去中心化的。現在資訊的傳播還需要誰許可嗎?你們在微博、微信等各種網站上發表言論,需要誰許可嗎?最後只不過刪帖而已,當你想發表意見的時候,沒有人能阻止你,這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訊機器。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器,所以網際網路上並不排斥在一個去中心化機制基礎上長出BAT。BAT是壟斷商業,但如果沒有這樣的壟斷商業,網際網路的價值在哪裡,我們能僅僅透過發牢騷體現其價值嗎?

真的要讓區塊鏈適配商業應用,就不僅僅只需要技術。它確實需要技術,因為新技術帶來很多東西,但它同時需要技術以外的東西,比如說經濟激勵機制,比如說社羣治理機制。經濟激勵機制、社羣治理機制,社羣更多是用演算法博弈論,用演算法博弈論等很多方法來設計一套規則,讓大家按照這套規則無組織地、去中心地行事。所以這三者(技術、經濟激勵機制和社羣治理機制)要實現無形化、演算法化、程式碼化,只有這三者同時完善了,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才有可能發生。

去年7月份,我參與發起了一個新的公有區塊鏈專案——PlatON。PlatON就計劃按照我剛才講的這樣一個想法發展,我們在去年7月份釋出了技術白皮書,接下來一個多月之後,我們會發布自己的經濟藍皮書,然後在今年之內我們會釋出一個治理的紅皮書。這三者,都需要講清楚,都需要設計好,區塊鏈才能夠在商業層面上執行下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