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或通縮下的比特幣

買賣虛擬貨幣

使用者資金在整個數字貨幣系統中始終由自己掌控,是比特幣去中介化特性的一大體現。但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負利率政策已與比特幣開始出現繫結。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直接引發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集體大蕭條,致使中央銀行被迫長期使用非常規貨幣政策,例如持續10年的量化寬鬆。而最近,負利率則成為歐洲、日本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央行用來增加經濟活動、實現通脹目標的另一主要工具。

負利率政策(NIRP)的基本思路是,逼迫資金在經濟體系中始終處於流通狀態,以避免出現通縮。一般來說,價格下跌並不會增加消費或投資,反而將導致儲蓄積累,從而進一步造成經濟放緩、失業增加,並最終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陷入通縮後,經過20年的努力才初步擺脫其對經濟的影響。由此可見,通縮是比通脹危害更大的經濟風險事件。

世界銀行在2015年的報告中稱:非金融危機時期,整個歐洲負利率的擴散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已有5個開始採取負利率政策。

嚴格來說,“負利率時代”對於比特幣是大利好。硬性的上限設定和可預測的每日產出,令比特幣供應無法操縱這一獨有價值,在這個時代顯得非常的可靠和穩定。

比特幣“數字黃金”的別稱已被多數投資者所認可,並時常與黃金比較在應對通貨膨脹方面的價值。從近些年的總體狀況來看,不管是在通貨膨脹極為嚴重的委內瑞拉,還是在利率高企、出現貨幣危機的土耳其、阿根廷,比特幣都在當地受到追捧,並有不同程度的溢價。

負利率政策在全球範圍內的逐步推行是比特幣2019年上漲的主因。這種不利於儲戶的政策與比特幣下一個“減半”事件相結合,有可能令幣價出現飆升。以樂觀角度預測,到2021年底比特幣價格就有可能就會越過之前的最高點。

當然,在現實環境中是無法用單一因素來判斷貨幣政策對比特幣價格的最終影響程度,特別是比特幣作為一種新興的資產類別,除了可用來對沖通貨膨脹,避險屬性也在全球接連不斷的風險事件衝擊下持續顯現。

僅從對沖通脹風險來說,一旦比特幣進入機構或大型基金管理者的資產配置序列,就代表傳統金融機構開始進入幣圈,這將間接影響到比特幣價格的漲跌。

由於比特幣的通脹率永遠低於法幣通脹率,其本身更是處於通縮之中,且比特幣的“發行速度”更慢。在需求不斷增加、供應不斷減少、法幣不斷貶值的三重推動下,比特幣價格大趨勢將始終呈現上漲,也就是所謂的永恆牛市。

這話肯定有誇張成分,但10年來,比特幣僅出現過兩次年度下跌,其他年份都錄得上漲。

隨著負利率的擴散,比特幣的獨有特性及價格表現有助於吸引力的提升,作為近十年來表現最好的資產,也已逐漸走向大眾。比特幣,正在以永不通脹的貨幣理念獨自對抗全球“通貨膨脹”的貨幣理念。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