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區塊鏈自治社羣的理想模式

買賣虛擬貨幣

今天對區塊鏈社羣治理有所感觸,但感覺看法尚屬粗淺,不夠系統,只能先總結一些自我看法。

區塊鏈令人著迷的地方,除了通證設計的經濟模型、資料的可信底層,社羣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從願景來看,未來合理的通證激勵模型下,能引發人類在各個細分領域進行大規模的社羣自治,從而顛覆目前公司的形態。相對公司在時間、地理地理位置的侷限,區塊鏈社羣將是專案發展的根本之道。但是,合理的去中心化社羣運營是怎樣的,仍需要前期的大量探索才能找到理想的模式。

自治社羣,不等同啥也不管的社羣

區塊鏈專案在發展前期,專案方總以”區塊鏈去中心化、自治精神“為理由建立社羣管理,然後拉起微信群、電報群、媒體宣發專區後就稱為自治社羣,並以人數標榜自己的社羣規模大小。

但是,這種群體拉起來後,就不再對社羣進行管理、引導和解疑,只是作為專案方的宣發渠道,往社羣扔專案方的相關廣告。這確實是不強力干涉和干擾,但是無疑也沒有讓社羣成員認識到社羣成員。

在我看來,社羣的建立應該是分階段建立共識的過程。往往一個專案方在建立初期就號稱擁有上萬使用者,那不是正常的,只是來做個秀、顯示專案方資料,最終為幣價服務而已。比特幣社羣的建立看似就是一個經過長年”啥也不管“的無為自治產物,但其實初期看好比特幣的人都是加密技術的愛好者,並在加密技術愛好者帶動下形成今天的大規模社羣。


現在專案方想要建立社羣,我覺得應該也是建立一部分小而優的社羣,在專案方與小部分成員取得足夠強烈的溝通和互動後,逐漸再利用這一小波人去傳播覆蓋更大的一波人,最終將共識的邊際擴大後成為大規模自治社羣。以我深度參與的幣乎社羣為例,初期幣乎只是300內測使用者在專案方引導下的自治,建立強共識後進一步擴大公測、微信群服務範圍,最終形成今天上萬人數的強共識社羣。


自治社羣,不等同於無規則社羣

所謂社羣自治,並不等同無規則的社羣。自由人的群體協作,也是在相關規則約束、通證激勵下建立的。

如果只是將人導流拉攏到一個社羣,並啥都不管,任由成員自由發言,那必然不會形成共識的凝練。比特幣社羣發展到今天,也是依靠當年中本聰設計的通證模型在制定規則後一直執行到今天形成的共識。社羣的自治模式是需要透過制定符合大部分訴求的規則後,進行強力執行,並由社羣成員共同維護。任何一項新規則想要制定,也在取得成員的的共識後進行改動,否則就是將已制定的規則執行下去,才能在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形成強有力的社羣共識。

自治社羣,要傾聽社羣成員的意見

既然是自治社羣,那麼必然是需要成員的透過發表意見來凝練出共識的。區塊鏈專案的社羣治理,自然是需要傾聽使用者的意見,解決使用者的需求。


在這一點上,最近的EOS就顯示出強力的社羣治理方案。全新建立的公投方案,就是社羣意見表達之地。透過一票一Token的方式,雖然目前仍然存在過度利益相關導致一定的問題,但相信這麼先進的公投方案已經是邁出社羣合理化自治的一步。未來,探索更多反饋社羣使用者的意見方案將會更多。

成員意見表達渠道很重要,只有讓規則滿足大部分的人,才能取得大部分的共識,這才能讓更多人願意參與盡力。

自治社羣,能讓更多角色需求得到滿足

自治社羣,除了參與瞭解專案、向專案方提出專案痛點、表達意見等,更重要是解決使用者需求。

在專案方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的挖掘方向,讓使用者能在社羣中承擔起不同的角色,比如公鏈專案不僅需要持幣投資使用者,也需要技術人員、自媒體、底層提供服務節點等角色。在社羣建設中,要更多地容納這些角色存在,並對各種角色進行合理的激勵,提供表達、展示的舞臺,才能讓多種角色共存。

總結

社羣自治看似是一個簡單的人群導流問題,實際是自由和效率的平衡難點。過分“無為而治”只會讓社羣無法凝練出共識就崩潰了,因為效率低下;過分中心化,忽略使用者心聲和展示舞臺,那麼只會讓社羣規模越來越小。

探索出一種理想的社羣自治方式,將是專案方必須努力探索的方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