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對比特幣感興趣?

買賣虛擬貨幣

我為什麼對比特幣感興趣?


編者注:本文作者為chris dixon,a16z的合夥人,投資了比特幣創業公司coinbase。他的其他文章也很棒,點這裡。

有些人認為所有鼓吹比特幣的人都是自由主義者,但是我不是。我是堅定的民主派,過去兩屆一直支援奧巴馬。我認為美聯儲的作用不容小視,美國經濟的首要問題並不是通脹。

沒錯,許多早期的比特幣玩家都是自由主義者,但是別忘了,計算機歷史上幾乎每項關鍵性進步在早期都是由理想主義者推動的。第一臺 pc 的發展同上世紀 60 年代的反文化運動密切相關,開源軟體運動的最初推動者是那些相信軟體應該被所有人免費獲取的選手,部落格和維基百科這類協作系統的早期推進者希望能讓資訊的產生和分發去中心化。這並不是巧合,大規模的技術變革之所以在早期依賴不是為錢做事的參與者,是因為商業性的選手通常要滯後好幾年才會加入到這波浪潮中。

如果不是因為政治原因,那麼是什麼因素讓我對比特幣感興趣的呢?像很多人一樣,我對 08 年經濟危機造成的後果深表擔心。我認為政府做了該做的事情,但是錯失了重改金融體系的重大機會。我認為有兩種方法去最佳化這個系統,自上而下透過監管(我贊成),或者自下而上透過競爭。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探討了這個問題,我認為,如果科技界希望能重塑金融業,依託現有的金融服務公司去構建新服務是走不通的,這麼做就好像在 google 或者 apple 自家的平臺上構建服務,同時還想著去顛覆 google 和蘋果。要想顛覆,你得繞開現有這些大公司。我就支付領域舉了幾個例子:

visa 和萬事達的模式很賺錢,他們收取 20% 的銀行利息,每筆交易也會刮一刀。如果你能做成一家新的支付公司,不依賴現有銀行和信用卡公司,肯定是顛覆性的。

後來我投了一系列做金融服務的公司,都是基於上面說的理論。

對比特幣我大概是在兩年前開始注意的。同大家一樣,我最開始也誤以為比特幣是泡沫,或者是一種可以保值的貨幣(網際網路黃金)。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比特幣其實是一種新的軟體協議,在它的基礎上,你可以重構支付體系。

支付是一個年產值 5000 億的行業。就是說每年銀行和支付公司要花 5000 億美元的鉅款才能保證交易的順利進行,而這些交易說到底只是資訊在網際網路上的流動。他們還會提供諸如貸款、安全和糾紛調解等服務,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些服務的成本都是可以降得更低的。支付行業理應比現在小一個量級。

另外一件事,是我發現許多我參與的創業公司都很頭疼支付問題。比如你在網上賣電子裝置,利潤通常都在 5% 一下,2.5% 的交易手續費差不多要抽掉一半的利潤。這些錢本可以用於投資再生產,或者讓利給消費者,或者交稅給政府。這麼多選擇,結果我們把它給了銀行,讓銀行去推動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流動,不靠譜的選擇啊。創業公司在面對跨國支付時也有問題,有時候你最喜歡的技術服務在你的國家用不了,很可能就是因為跨國支付問題。

但是,比特幣最讓人興奮的一點(同樣也是最不確定的)是,在“可程式設計資產”的基礎上可能構建的新公司和新技術模式。比如,我非常看好微支付。第一次大規模的微支付實驗,就是 ios 和 android 平臺上的應用內購買,雖然有諸多設計上的缺陷(比如中心控制和 30% 的收費),這次實驗依然很成功。我認為比特幣會促成一個適用於開放 web 的微支付系統,從而為許多重要服務(比如新聞業)提供除開 banner 廣告之外的商業模式。

我沒有說比特幣或者任何一項新技術可以拯救經濟或者世界。技術行業創造的產品,要麼催生新的服務,要麼讓現有服務更廉價,vc 則負責投資創造這些產品的人。我相信科技界要想改變金融領域,需要繞開現有金融巨頭創造新的服務,比特幣很有機會改變支付行業,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沒能解決,但是這是一場值得一試的實驗。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