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零知識證明即時同步比特幣節點

買賣虛擬貨幣
本月早些時候,一位開發者提出了一種新的比特幣可伸縮性解決方案,它利用了零知識證明加密技術。 
該可伸縮性方案結合了加密貨幣專案Coda和零知識證明中開發和實現的各個方面,從而支援一種創新型別的比特幣客戶端。執行此實現的客戶端將能夠在理論上實時同步和驗證整個鏈,並且無論事務數量如何,資料大小都是恆定的,並且具有幾乎即時速度的完全驗證安全性。  此外,新提議無需對現有的比特幣軟體進行任何修改就可以實現,如果成功,將消除當前比特幣社羣普遍存在的許多規模問題。一個快速入門比特幣規模之爭一直是一個長篇大論、似乎永無休止的問題。有證據表明,中本聰甚至在推出比特幣網路之前就提出了規模擴張的擔憂。
2008年,當中本聰第一次向密碼學郵件列表宣佈他的專案時,一個叫James Donald的加拿大密碼學朋克第一個評論並表達了他對中本聰提出的系統似乎規模不大的擔憂。Donald對此的評論是:“我們非常、非常需要這樣一個系統,但在我看來,你的提案似乎沒有達到要求的規模。為了及時發現和拒絕雙重支出事件,交易必須大部分實現,這要求每個對等點有大多數過去的交易資料,或最近發生的大多數過去的交易資料。如果數以億計的人在做交易,那就需要很大的頻寬——因為每個人都必須知道所有的資訊或者至少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簡而言之,這是今天關於可伸縮性爭論的主要前提。比特幣網路如何在不損害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支援大量使用者?當時,中本聰對Donald的迴應是:“早在網路達到如此大的規模之前,使用者就可以使用簡化的支付驗證來檢查雙重支出,這隻需要擁有區塊頭鏈,即每天12kB左右。”中本聰的反應被廣泛引用作為證據,證明他相信鏈上擴充套件將是網路的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然而,儘管中本聰被認可了這種鏈上擴充套件模式,但該社羣一直未能就該問題達成共識。因此硬分叉導致了替代幣比特幣的誕生。鏈外伸縮解決方案需要權益信任,而鏈內解決方案則需要過多的空間,甚至可能是不可持續的空間。然而,如果有一種替代方案可以有效地擴大比特幣網路,而不需要像現在這樣改變底層程式碼,那會怎樣呢?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使完全驗證鏈狀態的過程比權益信任更有效,該怎麼辦?
Coda連線要充分理解這個方案,首先要參考Coda專案。Coda是一個加密貨幣專案,目的是提供一個區塊鏈,無論處理的事務數量或網路上的使用者數量如何,區塊鏈都保持不變。Coda優先考慮去中心化和可伸縮性。由於其區塊鏈的狀態較小且恆定,因此支援大量客戶機,並且可以在Coda區塊鏈上執行驗證節點。這也適用於通常儲存容量非常小的移動客戶機。Coda協議聲稱“將整個區塊鏈壓縮成一個只有幾條tweet大小的小快照”。協議透過使用遞迴的零知識證明來實現這一點。零知識證明是一種支援隱私的加密工具。這與其他加密函式類似。但是,與它們的對等項不同的是,在零知識證明中,證明以及從函式生成的輸出足以驗證函式是真實執行的。之所以用這種方式引用零知識證明,是因為驗證者必須不能訪問輸入來量化函式的執行情況。此外,驗證者不需要向執行該功能的人授予任何信任,因為該功能本身具有證明零知識證明的這種隱私增強功能使其在加密貨幣領域非常有價值,特別是對於以隱私為中心的專案。  
零知識證明的一個有趣特性是它們可以實現任何功能。這包括驗證其他零知識函式,甚至驗證它們本身。因此,使用遞迴的零知識證明,Coda區塊鏈能夠實現簡潔的區塊鏈。簡潔的區塊鏈是一種無論任何因素都能保持相同大小的區塊鏈。在Coda協議中,同步區塊鏈的節點也可以進行下載並驗證區塊鏈的完整版本。即時同步完整的驗證比特幣節點泰勒·史密斯發表的提案大量借鑑了《最後協議》。然而,史密斯建議建立一個覆蓋協議,它執行在實際的比特幣區塊鏈之上,並融合了零知識證明。建立第二層保護了久經考驗的比特幣網路的安全,但允許人們“透過零知識證明處理挖掘出的區塊,製作和釋出證據,實現比特幣的過渡規則。”“簡單地說,第二層網路將利用已經透過認證的塊,這些塊已經在比特幣網路上達到最終狀態,作為進一步達成共識的基礎。”史密斯將其解釋為“客戶機連線到這個網路,可以下載並驗證最有效的狀態雜湊值,並擁有一個經過驗證的狀態雜湊值,其完整性已得到驗證。需要狀態一致的一部分客戶機可以從網路上的狀態保持節點請求它。這個過程類似於標準的全節點同步。然而,在第二層,網路中計算的狀態將透過遞迴零知識證明進行驗證。
透過這個實現,客戶機能夠完全驗證整個鏈狀態,因為正如前面所討論的,在這方面的同步指的是下載和驗證整個鏈。此外,遞迴零知識證明是快速的,因此節點在幾秒鐘內就有了整個狀態。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建議,可以把它看作是工作證明。這個提議還處於構思階段。但是,如果開發人員能夠生成一個可行的概念驗證,並將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放在優先順序之上,那麼最終可能還是會很好的實現。更多數字貨幣資訊: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