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經濟思考(一)關係的重構(下)社群外部關係的價值實現

買賣虛擬貨幣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過程,可以類比到通證社群的發展過程。八十年代,主要是對內改革,刺激市場規模的成長,類似於通證社群的規模成長。一是農村經濟體制變革,刺激個人積極努力,擴大農業產能,為農村富餘勞動力離開農村、支援後來的外貿加工產業奠定基礎;二是回城知青的個體戶制度,打破物資局和供銷社的供給壟斷,引導知青轉變觀念,不再完全依靠國家分配和政府安排,自謀出路,減輕了政府和國企的負擔,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三是價格雙軌制,解放需求的經濟動能,有人先富起來,也刺激了很多人的物質需求,手錶、單車、收音機成為當時談婚論嫁的三大件。今天的樓市經濟,也受益於當初這種風氣的發展,房子、車子和存款成為今天的三大件。

       九十年代,一是招商引資發展外貿加工,我們有土地和勞動力,再加大稅收等政府的支援力度,張開雙手歡迎外商,眯著眼睛收取外匯,拿著外匯買美債,加大出國留學支援力度,引進人才等等;二是股份制實踐,一、解決國企負擔,二、謀求自主的資本市場,三、為先富起來的個人提供投資通道,四、激勵創業者奮鬥。今天想談的,就是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思路對於通證社群的指導意義,社群外部關係的價值實現。

一、資源方的價值

       通證社群服務實體經濟,就是對接實體經濟的市場需求和社群內部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也就是通證對於內需的激勵功能。

       如同幣乎社羣的好文章得不到有效支援,市場經濟也有同樣的痛點,好產品找不到市場需求。比如我們湖南的菸草行業,便宜的軟白沙假貨很少,稍微貴一點的芙蓉王到處有假貨。便宜沒有利潤空間,貴一點就有造假動力。同樣的道理,好產品在市場經濟體制中,造假的利潤空間很大,假貨就有人性市場,擠壓生產好產品的企業發展空間。通證社群,透過制度建設,可以保障資源方的價值:一是保護好產品的有效市場;二是為社員提供好產品。通證社群服務實體經濟,有三大解放權力的功能:物權、債權和股權。在通證經濟思考(二)權力的解放中再詳細論述。

二、投資方的價值

       輕鬆籌和水滴籌,為通證社群發揮投資方價值提供了一個範本。廣義上,社員對同類產品的消費選擇,對於產品生產者也是一種支援。過去,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消費者支撐了生產者的經營利潤。如此反覆,交易的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消費者如何轉化為投資者,習大大倡導的共享經濟裡有過很多討論,傳統網際網路的積分模式也有很多嘗試。積分模式有很多侷限,離不開企業中心化的APP,缺乏有效競爭,產品質量得不到進步、積分價值得不到擴充套件,市場規模得不到突破。

       通證社群,把社員在實體經濟的消費者身份,透過通證價值的賦能,提升為實體經濟的投資者,對於實體經濟形成品牌、走出國門,值得深入思考。

三、創新方的價值

       高手在民間,社群規模足夠大,自然藏龍臥虎。偉大出自平凡,從微積分到相對論,從計算機到人工智慧,從電報電話到移動價值網際網路,我們不懂,所以覺得科學鉅子簡直就是天才。在自稱全球第一中文部落格纏中說禪的博文裡,博主談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是黎曼幾何的皮毛,我雖然是數學科班出身,對於這句話,我半疑半信。半疑,是因為我無法論證。半信,是因為我相信博主不會信口開河。

       山寨創新,國人可以稱之為爐火純青:溫州這個小商品批發城,有很多山寨傳奇,網路傳言,軍方為了達到美國天眼偵查的戰略欺騙,溫州人的山寨,節省了不小成本;幾十年來,微軟的作業系統,如果沒有山寨,民族財富不知道要流失多少;如果沒有山寨,外國媒體幾乎不相信我們的國產智慧手機可以發展起來。山寨背後,是利潤動機驅動民間高手不斷創新。

      我不是鼓動山寨,我是期待通證社群實現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私人訂製,概念提了很多年,但是一直被侷限。消費者的個體需求,無法與生產者為消費者的量身定做對接起來。網際網路+,消費者終究無法管理太多APP,結果,網際網路+演化成了燒錢遊戲。

      昨天有朋友評論,提到了學習型社羣,我覺得是個好提議。學習型社羣,就是發展創新產品和服務,讓創新獲得生態激勵,高效實現創新的產品化。

四、公益方的價值

       世界盃,是足球文化的盛宴。球迷、媒體、贊助商、競技博彩等關聯產業獲得不同的滿足。最後,本來和世界盃沒有半毛錢關係的華帝,成功蹭上世界盃冠軍的熱點,打了一場營銷戰。

      同樣,通證社群,同樣可以主辦一些公益文化活動,實現類似於世界盃經濟的公益服務價值。比如,我期待未來有一箇中國通證足球聯賽,有一支隊伍,叫幣乎。沒有不可能,也許只是三五年後的事情。

      邵逸夫在中國各個大學裡蓋了很多逸夫樓,現在大學都基本不缺樓了,但是,通證社群透過公益文化進入大學校園,也是大有可為的。

       價值的背後,自然也有問題。創新,必須要有博大精深的考量,不能顧了短期平衡而失去長期平衡和穩定根本,不能因為好處而忽視最根本的問題,不能本末倒置,捨本求末。所以,我期待幣乎朋友的批評建議,完善我的不足。未能及時回覆,只是我思考不成熟,不宜發表不成熟的觀點。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