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天秤幣和央行數字貨幣進展神速,比特幣支付還有未來嗎?

買賣虛擬貨幣

2008年,比特幣白皮書面世,正式開啟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加密貨幣實驗,2014年,央行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等進行研究,走出了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第一步。

2019年,坐擁27億使用者的Facebook釋出Libra白皮書,意在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掀起了巨頭髮幣的高潮。

三者跨越時空,卻相繼瞄準了支付賽道:央行數字貨幣主要關注國內零售支付場景,Libra側重於跨境支付,而比特幣則要打造一種區別於傳統金融體系的數字貨幣和線上支付系統。

它們又有很大的差異性:央行數字貨幣由央行主導,是對法幣的有效補充,受政府直接監管;Libra由Facebook主導,受Libra協會管理,同時接受各國監管;比特幣則完全去中心化,總量恆定,任何人在理論上都可以透過挖礦或交易持有。

從發展程序看,比特幣明顯走在了前列:經過10年多的演化,雖然沒有發展成真正的支付型貨幣,但已在全球範圍內積累了龐大的使用者群,

市值甚至超過韓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的本國貨幣,成為全球第11大貨幣,被視為“數字黃金”。

當然,比特幣在支付方面並非一事無成:技術層面,比特幣擴容方案閃電網路正在蓬勃發展,2019年上半年,其節點數量和容量幾乎翻了一番;落地層面,全球支援比特幣支付的商家已超過1.5萬家;政策層面,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接受比特幣用於支付結算。

然而,比特幣在支付功能上的短板依然突出,除了受網路效能限制外,幣價波動、全球監管等因素都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

面對後來者的夾擊,比特幣支付將何去何從?

央行數字貨幣、Libra、比特幣大對比

同樣做支付,央行數字貨幣、Libra和比特幣的發行目的、運營體系、落地場景等各有不同。

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始於2014年,經過5年籌備,越來越多的細節浮出水面。

8月10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表示,從去年開始,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已經“996”,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他同時披露了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架構:

1. 鑑於採用純區塊鏈架構無法實現零售所要求的高併發效能,央行層面決定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也就是不一定依賴某一種技術路線。

2. 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3. 商業機構需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

4. 在雙層運營體系下,仍堅持中心化管理模式,保證央行在投放過程中的中心地位。

5. 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Libra也是用所謂的100%的儲備資產抵押,但沒有限定於M0,可能出現貨幣超發情況。

6. 必須有高擴充套件性,高併發的效能,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可以載入智慧合約。

相比之下,由Facebook主導的Libra尚處早期階段,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去年5月,Facebook成立區塊鏈部門,低調開展加密貨幣的研發工作。今年6月,Libra白皮書正式釋出。根據描述,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由非營利性組織Libra協會負責管理,該協會已有Mastercard、PayPal、PayU等28個創始成員。

與大多數加密貨幣不同,Libra完全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援。對於每個新建立的Libra加密貨幣,在Libra儲備中都有相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以此建立公眾對其內在價值的信任。

Libra同時繼承了新型數字貨幣的幾個特性——能夠快速轉賬,透過加密保障安全性以及輕鬆自由地跨境轉移資金,預計2020年上半年發行。

不過自Libra白皮書釋出以來,監管機構頻頻施壓,增加了Libra的變數。在遞交給美國證監會的季度報告中,Facebook也提醒投資者,有很多因素可能阻止Libra如期推出。

相比於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比特幣已經發展10年,有著成熟的技術體系和日益龐大的使用者群體,而在支付環節,迅猛發展的閃電網路啟用了比特幣的支付功能。在比特幣信仰者們看來,比特幣將從「數字黃金」的1.0時代正式邁入「支付貨幣」的2.0時代。

支撐這一論斷的是閃電網路的創新性突破:具有高擴充套件性,每秒可以容納數百萬至數十億筆的交易;具備即時交易性,交易時間以毫秒計;交易費用極低,足以支援小額支付應用場景。

據密碼分析公司CoinGecko公佈的新資料顯示,從1月1日到6月30日,比特幣這個layer-2協議的網路容量增長了87%,節點數從2298個增加到4576個,增長率近乎100%。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在今年加入閃電網路的研發和推廣中:

4月,Moon推出了一款網路瀏覽器擴充套件程式,允許線上購物者使用他們的閃電網路錢包在亞馬遜和類似網站上購物。

6月,Bitrefill宣佈,美國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Coinbase的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交易所賬戶使用他們全套的閃電網路服務。

7月,Fold宣佈將比特幣的閃電網路整合到其應用程式中,幫助使用者在亞馬遜、星巴克、優步和其他大型零售商使用比特幣。

不過,比特幣價值的穩定性、合規性以及閃電網路技術的安全性,都是比特幣成為主流支付手段所面臨的挑戰。好在,比特幣支付正在全球範圍內“多點開花”,覆蓋餐飲、住宿、購物等主要消費場景。

比特幣支付場景大盤點

據Coinmap資料顯示,截至發稿,全球共有15355個商家接受比特幣支付,這些商家大多位於北美、歐盟等較為發達國際和地區,受經濟不穩定影響的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的商家數量也在增加。

火星財經APP(ID:hxcj24h)根據公開報道,梳理了比特幣支付的的主要落地場景:

1. 購物消費

今年7月,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連鎖超市品牌IGA的1400多家門店正在接受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支付。

據悉,IGA的方案提供商是TravelBybit,該公司曾獲幣安戰略投資,為IGA的每個超市收銀臺配備了PoS裝置,該裝置支援使用BTC、ETH、LTC等進行支付。

此外,還有部分公司在推廣比特幣線上購物。今年4月,加密支付處理初創公司Moon宣佈只要透過其瀏覽器擴充套件應用,所有支援閃電網路的錢包都可以在亞馬遜網站上直接花費比特幣等加密貨幣。

2. 支付工資

比特幣支付近期最大的進展莫過於成為紐西蘭合法支付方式。近日,紐西蘭稅務局(IRD)在其釋出的所得稅法中指出,員工可以透過加密資產支付工資。摩根溪聯合創始人Pomp評論稱,紐西蘭成為第一個將比特幣替代國家主權貨幣支付工人工資合法化的國家。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組織和機構開始用比特幣結算工資,比如瑞士傳媒巨頭Netzmedien、日本網路服務提供商GMO Internet Group以及NBA球隊獨行俠、國王等。

Twiiter和移動支付公司Square聯合創始人兼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還曾在推特上表示,Square正在招募3到4個加密貨幣工程師以及1個設計師全職為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生態做出開源貢獻。他透露,這些開發者將以比特幣的形式獲得工資:“你可以在任意地點工作,直接向我彙報,我們可以給你比特幣!”

3. 跨境支付

速度快、成本低,讓比特幣在跨境支付中受到歡迎。

今年8月,據Coindesk訊息,拉丁美洲領先的銀行技術提供商Bantotal正與加密貨幣交易所Bitex合作,將幫助60家拉丁美洲銀行使用比特幣進行跨境支付。

報道稱,比特幣支付讓阿根廷和巴拉圭之間的出口商支付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一個小時。

4. 交通出行

據bitCoinExchangeguide報道,2019年2月6日起,阿根廷37個城市的居民可以使用比特幣支付公共交通費用。早在2018年5月,該國的Banco Masventas銀行已經支援用比特幣進行跨境支付業務。

此外,據Cryptoglobe訊息,今年7月,巴西塞阿拉州首府福塔萊薩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使用者將使用比特幣購買車票。在2019年底之前,BTC支付埠將被納入該市的自主票務應用程式,允許旅行者透過掃描二維碼使用比特幣支付,然後由位於車輛上的裝置掃描二維碼。除了BTC之外,使用者還可以使用借記卡、信用卡或飛行常客計劃購買交通車票。

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也在接受比特幣支付。今年7月,歐洲第三大航空公司挪威航空公司宣佈將推出比特幣兌換服務,除了進行比特幣交易,該公司的客戶還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機票,透過交易賺取積分,積分用以獲得乘機折扣和其他福利。

5. 旅遊外出

火星財經APP注意到,比特幣在世界各地旅遊公司中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比如:英國最大的旅行管理公司Corporate Traveler 接受比特幣付款,美國旅遊公司Expedia透過Coinbase接受比特幣預定酒店和航班。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當遊客在世界各地旅行時,不得不面對不同國家間計算匯率的麻煩,而使用比特幣支付能省去這種煩惱。

不僅如此,部分國家的旅遊局等機構也在推動比特幣支付。2018年3月,德國國家旅遊局宣佈將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作為其服務的支付。同年8月,澳大利亞昆士蘭省給TravelbyBit數字貨幣支付平臺發出許可,以此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6. 支付營業稅

今年1月,據Fortune訊息,線上零售商Overstock宣佈將使用比特幣支付俄亥俄州的部分營業稅。俄亥俄州財政部長Josh Mandel表示,比特幣稅收計劃旨在為企業提供便利,並推動該州成為採用區塊鏈技術的領導者。

Mandel還補充說,納稅人使用比特幣支付只需要1%的手續費,比使用信用卡支付2.5%的手續費更低。

7. 外賣結算

今年1月,德國最大的線上食品配送平臺Lieferando.de已經擴充套件到超過1. 3 萬家餐廳,並接受比特幣付款。

據悉,Lieferando.de總部位於柏林,其業務主要是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各種美食配送。線上客戶可以使用比特幣、信用卡、Sofort或PayPal付款。

該公司表示,如果使用比特幣付款不會收取任何手續費用,而使用PayPal和信用卡支付費用則需要額外支付6%。

8. 支付學費

去年10月,據外媒報道稱,法國金融商學院提供金融和區塊鏈技術的研究生課程,允許學生用數字貨幣支付學費。自該機構推出這一舉措以來,大約有6名學生用BTC支付了2018學年的學費。

據悉,該學校四分之一的招生物件來自國外,許多學生不得不承擔複雜和嚴格的轉賬成本。法國金融商學院表示,接受數字貨幣收費可以讓外國學生降低成本並輕鬆進行交易。

無獨有偶,來自於德國的私立商業大學柏林ESMT也已宣佈支援比特幣支付學費,這一舉措也讓柏林ESMT成為了德國高等教育學院中首個接受比特幣支付學雜費用的大學。

比特幣支付的優勢和障礙

比特幣支付場景越來越多,優勢何在?

在北大經濟學博士、知密大學創始人劉昌用看來,比特幣超越了黃金的自然限制和法幣的權力弊病,消除了法幣的鉅額制度實施成本和匯兌成本,能以更低代價實現信用擴張。

他在分析文章中強調,與法幣相比,比特幣支付具有先天的技術優勢和拓展空間:

1. 比特幣可以採用法幣既有的各種支付技術。法幣系統主要的支付手段包括紙幣、銀行記賬、借記卡、信用卡以及電子煙inher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這些支付技術均可移植到比特幣系統之上,難度不大。

2. 比特幣是天生的網際網路貨幣。比特幣一開始就脫離了傳統自然介質和社會關係的束縛,天生適合於電子化。它的出現打破了法幣自由流通的邊界,使網際網路經濟有了自己的血液迴圈系統。

3. 比特幣技術的開放性激發支付創新。比特幣系統完全開放,任何人可以嘗試學習和改進它,比特幣支付比任何其他貨幣更容易激勵和接納創新,這在傳統金融體制下是難以想象的。

4. 比特幣技術可以從貨幣拓展到更多領域。比特幣的非對稱加密和區塊鏈技術,以及日益積累和擴張的區塊鏈,不僅可以用於貨幣功能,還可以拓展到與許可權識別和資訊公證有關的許多社會經濟活動中。

當然,比特幣支付面臨的障礙也很多,劉昌用概括為7點:

1. 法幣的規模效應遏制比特幣的發展。貨幣的使用具有規模效應,某種貨幣使用的人很多,那麼持有這種貨幣進行支付就會更加便利,但持有比特幣很難買到想買的東西,因為絕大多數人只願意接受法幣。

2. 比特幣市場深度不足,波動性較大。儘管2013年以來,比特幣對法幣的交易規模大幅增長,但交易深度仍然單薄,規模稍大的交易行為便會引起價格的大幅波動,增加了相關活動的經營風險。

3. 比特幣發展受到現行制度與法律的制約。比特幣作為新生的,卻又十分重要的經濟事物,十分缺乏與現有制度和法律的相容性,導致比特幣相關的經濟活動缺乏必要的制度規範和法律保護,加大了企業和個人的參與風險。

4. 比特幣經濟的貨幣調控與通縮憂慮。比特幣系統與監管機構的巨集觀調控存在矛盾,導致經濟學界和貨幣當局的憂慮,在制度和法律層面限制了比特幣的發展。

5. 比特幣匿名性帶來的犯罪與洗錢風險。在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匿名性為違法活動提供了便利,會對比特幣系統的發展帶來一定損害。

6. 比特幣知識的通俗化與普及不足。總體而言,比特幣的通俗化傳播遠遠不夠,以至於對比特幣的妖魔化宣傳和借比特幣之名進行的詐騙活動比比特幣本身更加興盛。

7. 缺乏安全便捷的持幣和支付手段。從比特幣進入公眾視野以來,安全事故不勝列舉,主要是私鑰丟失或駭客盜竊。比特幣系統自身的安全性雖高,但個人持有和收付比特幣環節安全漏洞很多。

比特幣支付前景展望

在比特幣白皮書中,中本聰將其定義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意在創造一種全新的金融貨幣體系,實現點對點的線上支付。

然而,真正將比特幣推向繁榮的不是其支付屬性,而是價值儲存功能,這似乎與中本聰的初衷相悖。究其原因,比特幣如果作為支付工具,既受網路擁堵等內因限制,也遭全球監管等外因影響。

對此,福布斯曾發文指出,過去幾年,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比特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的用途,比特幣在支付領域的使用已經退居二線,然而由於閃電網路的發展,支付用例現在正在捲土重來,但仍面臨著嚴重的監管障礙。

相比之下,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雖起步晚,但更易於推廣,比如在幣值穩定方面,國內商業機構需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而Libra由真實資產儲備提供支援,對於每個新建立的Libra加密貨幣,在Libra儲備中都有相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這些優勢都是比特幣不具備的。

就目前來看,儘管比特幣的支付場景越來越多,但距離成為真正強大的支付工具仍有漫長的路要走。至於路的盡頭,無人知曉,正如10年前中本聰無法設想今天的比特幣,而我們也無法預測比特幣的下一個十年。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