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區塊鏈領域的投資邏輯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這個名詞最近頻繁會出現在各類創投類活動上,很多投資人都預感到了風口將近,想做一些賽道提前佈局,但是都不想盲目交學費。和不少機構投資人聊天時談到區塊鏈,基本回答都是在看,共同感覺是專案太少,估值太高,關鍵還是看不懂!

筆者從比特幣時期開始關注區塊鏈,下面從投資人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一些目前區塊鏈領域的投資邏輯。

投資人接觸到的專案目前大概可以分為下面幾類

1、虛擬幣相關的或者挖礦類的專案

比特幣歷經多年目前被認為是最成熟的區塊鏈體系,圍繞其生態相關對於早期投資而言基本上已經過了時間視窗,市面上的幣交所已經很多渠道成熟,礦機制造商也有臨近上市的。細分的還有一些機會例如做比特幣礦池。

巨集觀而言,挖礦pow驗證的模式瓶頸明顯,未來相關業務是否會繼續存在是個問題。炒幣類專案盈利再強也不適合主流投資機構。

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專案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區塊鏈底層技術,包含平臺路由和加密演算法、共識機制等等;

中間層,做一些協議的封裝,提供開源或者商業api介面,還有一些平臺類服務,類似ibm搞的baas(blockchain- as-a-service);

最頂層的是區塊鏈的一些不同行業的應用,包括金融、版權保護、防偽、物聯網等等。

2、底層技術和協議層的專案

關注區塊鏈的投資人應該都有一定了解,比如國外的比特幣區塊鏈、以太坊、超級賬本fabric,國內的井通、小蟻、布比、雲象、太一等等。

白皮書對於大部分非技術出身投資人就是天書。技術圈的普遍特點是文人相輕,自視甚高看不上對手,從共識機制、協議的通用性到安全性、頻寬等等,投資人聽得暈頭轉向依然很難甄別優劣。但是技術出身的投資人會覺得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其實門檻不高,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其實在tcp/ip五層協議中處在最頂層應用層,本質上和郵件是一個層級的技術。不少全球知名區塊鏈底層專案程式碼是開源的,優秀的程式設計師改改就能拿來用。

在拜訪過一系列區塊鏈專案後發現目前國內市面上最多的就是以太坊的修改版,其實本人並不反對借鑑加改進(山寨),因為人類科技的進步總是建立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但是如何改的更好就需要看團隊的能力和實際的試錯,不同的應用對功能、效能和安全的需求都不一樣,需要重新設計和最佳化,因此需要精通區塊鏈底層的密碼學,共識演算法以及分散式資料庫設計等基本技術,以及應對大規模應用的整體架構設計。

回過頭來看看整個業態,像比特幣、以太坊這種底層技術平臺是開源的,它是一個無公司無法人的社羣組織,就算購買代幣來投也沒法算capital table啊。更重要的是做底層技術及協議層的公司,不管你是基於國外開原始碼改進還是自己重新架構,再牛逼的技術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在資本市場都會很難獲得認可。

一種最簡單的生存方式就是依靠ico(虛擬幣眾籌),以太坊的幣值已有10億美金了,簡單理解就是不找vc改找炒幣的人融資,這在帶來一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問題:炒幣的大部分投機份子會讓你估值各種過山車,ico時候可能還有自己掏錢進去稀釋比例的嫌疑,ico拿到的錢會怎麼花(無法監管)等等。

另一種常見商業模式就是給銀行、券商、各類大公司做poc(概念驗證),獲得認可就幫你做一些私鏈定製開發來case by case收費,例如井通的海航集團專案、布比的數貝積分專案、雲象的智慧城市專案等等。但是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it服務公司,隨著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對於底層技術的瞭解,有一天就會變成類似今天幫企業開發app的活。

關注技術類專案的人應該明白做一些協議封裝、提供收費 api介面長久來看也掙不了什麼錢,以後必然會是免費的。還有就是自己開發一些應用,雖然基本上並沒法實際運作。

目前國內大部分號稱做底層技術的公司都是底層協議、poc、私鏈架設、應用類專案都幹,為了生存嘛。但是事實上聰明的投資人都明白,早期創業團隊就那麼多人和資源,能幹好一個就不錯了,上來底層技術都沒弄踏實就學樂視搞什麼區塊鏈生態圈絕對是扯淡。

儘管今天商業模式還不清晰,但還是相信未來市場上會跑出幾家的優秀底層技術和協議開發的公司。他們會架設出多條不同用途的公鏈或者聯盟鏈,基於對效能和安全性及應用場景的不同需求,然後上面生長嫁接出很多不同行業的應用。比如可能會有一條支援高併發高交易量的公鏈,一條金融機構間側重安全性的聯盟鏈等等。

底層技術考量點:設計理念和應用的成熟度

關於設計理念,首先第一點很多搞技術的可能不同意,個人覺得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應該完全開源,因為區塊鏈短期最大的應用領域在於金融,金融領域對於監管和安全要求極高,需要像蘋果ios那樣經過稽覈的應用才能接入區塊鏈,而不是像安卓那樣隨意。

其次對於共識機制一些中國團隊認識到了絕對去中心的方式在中國走不通,所以類似井通、小蟻都是類pbft或者改進版,授權節點驗證的思路有點像中國的全國人名代表大會制度。ripple被罰和以太坊dao事件也給出了警醒,金融應用必須要實名制。關於應用的成熟度,就要考量經歷了多少沉澱,有哪些真實落地應用支撐。

重點關注區塊鏈應用專案

事實上適合大部分機構看的區塊鏈專案都是應用層的,簡單來說投資點還是在於商業價值本身。比如利用區塊鏈做防偽是極好的,不管是用二維碼也好,nfc晶片也好,這都不是難點也不是壁壘,關鍵是區塊鏈只能做到流程的追溯,源頭的把控這個不是線上的區塊鏈技術能解決的,票據、藝術品之類的如何確保源頭的真偽這個需要創業者去想辦法解決。

再比如做數字版權的確權保護,區塊鏈可以做到數字簽名加時間戳,但是這遠遠不夠,設計版權相關經驗資源、版權局法院等機關的認可這些也缺一不可。

還有最近很火的網際網路互助類專案,區塊鏈基本已經成了標配,基本上就是提高資金和運作透明度,不可篡改。

你應該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區塊鏈的應用專案本質上還是把區塊鏈作為一種工具。原先在一些特定領域的創業者手中拿的可能是個匕首在拼殺,區塊鏈把他的武器升級到了衝鋒槍,但是能不能打贏還得靠自己。

目前國內區塊鏈應用的專案較少有一個核心原因,懂技術的人完全不懂細分行業,還停留在概念驗證,而真正在細分行業中具有經驗及資源的創業者又完全不懂區塊鏈這門新技術,跨界的人才鳳毛菱角。所以出現了像井區科技這樣的公司,基於底層技術平臺尋找創業者來孵化應用專案,幫助他們梳理區塊鏈技術在他們行業中的的應用,對接各類資源,投入資金,將所有東西串起來,具體單個應用專案的成功與否,還是拼在落地執行和運營上,這也是創業者本應擅長的事。

對於部分號稱使用區塊鏈的應用類專案,細聊之下發現他們要麼是還未實施,要麼是基於以太坊開原始碼自己架設。對於初創公司而言一臺伺服器組網的系統那是在to vc,接入了某個底層平臺的專案才是真正的區塊鏈應用。

區塊鏈會不會是個泡沫?

需要糾正一個誤區,有些人理解是各種電影、音樂、圖片、大資料都可以執行在區塊鏈上,事實上短期內是不太可能的。目前主流公有鏈技術區塊都還是幾mb級別容量,如果把很多資料寫進區塊,區塊鏈的大小會短期內膨脹到無法儲存。

如果把比特幣區塊鏈比喻成dos系統,那麼以太坊類的支援智慧合約的就像windows95/98。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說區塊鏈技術有很大潛力,但是目前還處在比較早期。

那回過頭來現在的區塊鏈是否有投資價值?

儘管2000年出現網際網路泡沫,但是最終還是成長出一批優秀的企業,美國很多著名軟體、遊戲、網際網路公司都起步於那個時代。在今天國內資本市場娛樂化、跟風化的環境下,確實有不少人在炒作概念,把區塊鏈吹的神乎其神,這也許就是二級市場分析師所謂的泡沫期。我的觀點是,區塊鏈本質上是透過數學密碼學解決了人與人之間價值互動的信任及公平性問題,是對現有網際網路技術的升級補充。

部分人擔心未來量子計算機會讓區塊鏈非對稱加密失去意義,首先量子計算機的普及至少需要20年以上時間,其次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加密演算法一樣會升級,出現類似量子動態加密,也許以後會用其他名詞來代替區塊鏈這個名字,但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第三方的思維會延續發展下去,長期來說,我看好區塊鏈技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