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原行長:虛擬貨幣有其經濟土壤,應關注其賴以生長的深層原因

買賣虛擬貨幣

近日,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數字金融資產研究中心主辦的數字金融資產大講堂活動中,發表了題為「數字金融與數字貨幣」的主題演講。演講中提及信任機制、數字貨幣及數字貨幣的經濟土壤,極大地肯定了Coin和Token的創新性,對新型信任機制形成的支撐,以及分散式商業巨大發展潛力,並提示其中潛在的風險。


——主要精彩觀點——

1區塊鏈技術區別於現在的金融技術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的重要特徵,是它有自定共識規則、自動實施規則、用技術信任加持商業信用的能力。


2區塊鏈金融應用最佳的路徑應該是分散式、多中心、有中介的聯盟鏈架構。


3數字貨幣能不能替代傳統的貨幣形式,能不能取代新興的電子支付工具成為主要的貨幣形式和主要的支付工具,我覺得應該取決於四個關鍵因素,一是效率更高,二是成本更低,三是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四是具備社會認可的可信性和安全性。


4數字貨幣可能並不具備取代或者替代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新的電子支付方式的絕對優勢。但是在金融交易的場景中,或者說在數字金融資產的交易場景中,數字貨幣最有可能成為高效率的工具。


5無論是“Coin”還是“Token”不僅在虛擬社羣成為價值的標記和支付的工具,而且可以透過交易平臺,與法定的流通貨幣進行交易,形成交易價格,所以它就具備了金融工具的屬性。


6有的人說虛擬貨幣如果政府不讓它作為支付工具,它就一文不值,我並不這樣看,我覺得虛擬貨幣還是有它的經濟土壤的。


7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經濟體如果不能保持經濟發展和金融的穩定,如果不能保持法定貨幣有競爭力的便利性,法定貨幣就有可能被虛擬貨幣取代和驅逐。


8穩定幣,我覺得可能引發信任風險。


9面對這樣的跌宕起伏變化不斷的世界,我們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呢?

一是虛擬金融遊離於金融監管領域之外,虛擬金融是否可能規模化;

二是虛擬貨幣是否可能成為數字資產一般的等價物,成為市場通行的金融工具;

三是演算法和算力是否可能取代中介,是否可能構成數字金融市場的定價權。


10分散式商業模式未來可能引起的如下顛覆性變化:

一是所有的商業中介、信任中介、信用中介都被數學演算法所取代,不再需要中心化組織,不再需要中介成本,商業可擴充套件性變成無限大;

二是數字世界的治理機制只是數學演算法,不再需要法律,不再需要執法者;

三是數字世界需要數字化的記帳方式,數字賬戶、數字貨幣,公有鏈上分散式的應用以虛擬貨幣或者通證發行作為激勵機制,以此驅動鏈上的經濟活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