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黃金和法幣間變換的經濟關係

買賣虛擬貨幣

貨幣的兩大職能之間有著內在的矛盾。作為貯藏手段比較出色的貨幣,如黃金和比特幣,往往不是很好的流通媒介。同樣,作為流通手段比較出色的貨幣,如世界各地使用的法幣,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則不那麼可靠。一種貨幣是更加偏向於擔當流通手段職能,還是更加偏向於擔當貯藏手段職能,影響著其作為支付手段(包括記賬單位和延期支付工具)的可用性。    

供給的稀缺性與貯藏手段

作為貯藏手段,許多投資者認為黃金是不二之選,在這方面,近來比特幣也越發受到青睞。自1971年以來,黃金已經從35美元/盎司升值到1,300美元/盎司(截至撰稿日期),漲幅超過3,500%。比特幣的漲幅更加可觀。2010年7月19日,比特幣僅值0.08美元。而本文撰稿之時,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到5,300美元/枚,七年漲幅超過6,000,000%。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圖1:黃金和比特幣都是極好的貯藏手段

對於黃金和比特幣是否真的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人們存在一些爭議。以法幣計算,比如美元,黃金和比特幣至少並非毫無風險。過去12個月,黃金的年化標準差達12%。1980年至1998年間,黃金也曾回撤70%。儘管如此,較之比特幣,黃金依舊相形見絀。比特幣持幣者在過去12個月經歷了60%的年化標準差,過往更是承受過令人膽戰心驚的175%的年化風險(圖2)。此外,在其短暫的歷史中,比特幣已經出現過93%和84%的回撤(圖3)。

如此大幅的回撤聽起來有些難以理喻,但即便在回撤幅度較大的市場上,也不乏有投資者配置資金。比如,美國股票市場。該市場在1929年和1933年間回撤89%,直到1954年才收復失地。此後,美國股票市場還在1973-1974年、2000-2002年以及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分別經歷過47%、50%和60%的回撤。原油價格目前已經較2008年的高點下降67%。當然,它們之間的不同點是,沒幾個人會把股票和原油當做貯藏手段。相反,投資者把它們視為風險較大的投資品

圖2:以美元計算,作為貯藏手段的黃金和比特幣並非毫無風險

圖3:93%的回撤算不算大?

不管多麼震盪,黃金和比特幣能夠被視為貯藏手段的理由很簡單:它們的貨幣供給不會在某天快速增加,甚至如比特幣這樣根本不會增加。黃金和比特幣的貨幣增長速度都由採礦產出決定。過去半個世紀,新開採的金礦供給為現有已開採黃金儲備的1.1%-2.4%(圖4),而黃金價格會與採礦的供給增長呈負相關。這樣的增長速度遠低於美元和信貸的貨幣供給。即便在2008年經濟危機前的14年中,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衡量金融體系中貨幣量的手段之一)每年的增長速度也達5.6%。2008年秋以來,這一速度每年提高近20%。

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在貨幣供給的增加方面有特別具體的流程——憑藉技術進行採礦,且設有許多限制條件。就比特幣而言,大部分“採礦”活動發生在中國。嚴格的貨幣供給規則意味著,如果需求增加,價格就會飛漲。實際情況正是如此。一些市場觀察者,比如經濟學家及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認為比特幣價格的快速上漲類似一場金融泡沫。但席勒也指出,從他的視角看,黃金5000年來一直處於泡沫之中。  

2009年,比特幣剛剛出現時,其採礦供給以爆發性的速度增長。今年這一速度可能會放緩到4.2%左右,並在2020年以後下降到每年2%以下。到2140年左右,最後一枚比特幣將被採出,使比特幣的總量達到2,100萬(圖5)。比特幣市場已經預料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這一數字貨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牛市。這與黃金形成對比,每年進入市場的9,400萬盎司的新供給對金價構成壓制。

圖4:黃金價格與採礦供給呈現負相關

圖5:比特幣演算法將在2100萬達到理論上限

儘管比特幣給持幣者帶來了超乎尋常(儘管相當震盪)的巨大回報,其本身價值之低(即便以5,800美元/枚計算)令人訝異。如果我們假設到2140年世界上將有2,100萬枚比特幣,這意味著它們的總計現有價值將為1,200億美元。這一金額雖說不容小覷,但與現有已開採的近50億盎司黃金以現價計算的超過6萬億美元的總價值相比,可謂不值一提。此外,2017年全世界的金礦預計產出9,400萬盎司的黃金,以市價計算價值近1,200億美元,與比特幣最終的理論總價值相當。我們沒有邏輯根據認為比特幣應該與黃金具有同等的價值,如果那樣的話,比特幣的價格應該是28.5萬美元,也就是當前市價的45倍。但人們仍然不禁會想:雖然漲幅已達6,000,000%,比特幣是否仍舊被極大地低估了呢?

比特幣、黃金和法幣的需求和監管

雖然黃金和比特幣的供給均來自採礦者,但需求驅動因素卻有很大差異。黃金主要作為珠寶和儲藏在金庫中的替代貨幣為人們所需要,但它們不產生利息。因此,利率預期上升時,金價往往下跌,反之亦然。

與之相反,比特幣的需求常被認為來自洗錢、避稅和避開跨境資金轉移的監管。人們的動機是比特幣交易往往極難追蹤,但又異常安全。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支持者可能會說,加密貨幣被用於犯罪的名聲可能並不屬實。畢竟,法幣的現金才是世界各地的犯罪組織和避稅者多有使用的工具。

讓我們來參考一點歷史資料。1990年代末歐元引入之初,歐洲包括東歐的非法藥品和洗錢交易,經常以大面值的德國馬克紙幣進行。歐元出現後,人們需要上交德國馬克換取歐元。由此產生的意外後果是大面值的美元紙幣填補了德國馬克留下的缺口。這種由德國馬克向美元的轉變甚至在這一過渡時期導致歐元兌美元貶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通在外的1萬億左右的美元紙幣約有一半留存在美國以外。藥品走私商和洗錢者不幸地看到,數字化革命不僅大大減少了使用紙幣的需要,更讓隱蔽地使用紙幣變得不再容易。酒吧、餐館、乾洗店都不再是現金交易的理想場所。可以說,這為加密貨幣成為一種安全但難以追蹤的交易手段創造了市場機會。

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徵稅機構、央行等可能會加大力度整治數字貨幣的非法使用,特別是隨著它們開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美國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行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對數字貨幣欺詐案例發起指控。中國已經開始約束使用加密貨幣將資金轉移到國外的行為。

監管機構也在著手將加密貨幣平臺納入主流金融體系。例如,2017年7月,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批准了新的衍生品清算機構,並許可該機構作為掉期合約執行機構從事活動。根據許可,新的衍生品清算機構將有權為完全擔保的數字貨幣掉期(如比特幣等)提供清算服務。許多其他國家也在鼓勵將加密貨幣用於合法貿易,如日本和韓國。

一些加密貨幣平臺開始針對活躍使用者開展瞭解客戶(kyc)和反洗錢方面的盡職調查,從而滿足一系列監管測試的要求,讓業務模式向主流靠攏。

此外,我們應當認識到監管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的終結,而僅意味著加密貨幣的使用動機最終將更趨於合法活動。目前,世界各地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都還在探索和變化中。  

流通手段和通脹的好處

儘管不乏震盪,黃金可以算是不錯的貯藏手段,但幾乎沒人還把黃金作為流通手段。你最後一次聽說有人用金幣買食品、衣服、房屋或是汽車是什麼時候呢?黃金作為流通手段的問題顯而易見:如果你覺得它未來會更值錢,那你現在為什麼要用掉它呢?這個問題對於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也適用。如果你在2017年6月用20枚比特幣買了一輛4萬美元的汽車,隨後看到同樣的20枚比特幣在今年10月價值已接近10萬美元,你會不會後悔用掉它們?

基本上,大部分交易都在以央行創造的法幣進行。這些貨幣往往在長期會貶值,不僅像我們所看到的,相對黃金和比特幣貶值,還會相對消費價格指數所代表的一籃子商品貶值。一些法幣的貶值較為緩慢,一些則可能十分快速。這種貶值正是它們的有用之處。如果沒有對於通脹的恐慌,持幣者就會傾向於貯藏貨幣而非使用貨幣。貯藏貨幣會壓抑經濟增長,引發經濟不穩定。日元是一種在過去幾十年持續通縮的法幣,它很能說明問題。通縮並沒有讓日元成為一種貯藏手段,而是引發了經濟的持續低迷。

同樣,黃金和白銀都是過去廣泛使用的貨幣,但它們都帶來了不太理想的經濟後果。除了黃金推崇者筆下的金本位的輝煌歷史外,金本位制下的經濟現實實際上相當黯淡。在金本位的束縛下,美國經濟的波動性極大(圖6),且多次經歷經濟衰退:1873-1879年、1884年、1893-1898年、1907年、1920年以及1930年代的大蕭條。1877年至1933年間,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沒收了黃金,將美元從21美元/盎司黃金貶值到35美元/盎司黃金。此時雖然科技進步迅猛,但人均gdp增長僅為每年1%。

羅斯福新政大獲成功。1933年至1939年間,實際人均gdp每年增長6.8%,而到二戰期間,這一由法幣資助的龐大政府開支專案讓上述增長率加速到10%以上,可謂是羅斯福新政的升級版。戰後,在美元與黃金實行固定匯率制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下,1945年至1971年的實際人均gdp增長為1.3%。時任的尼克松總統決定徹底放棄黃金,讓美元與黃金遵循浮動匯率。浮動匯率制是個艱難的轉變。但是,儘管經濟在1970年代經歷震盪,2008年經歷大蕭條,自尼克松放棄金匯兌本位制改為浮動制後,美國實際人均gdp增長平均達到每年1.7%(圖7)。

圖6:金本位帶來極大的經濟波動性

圖7:金本位期間實際人均收入增長也低於常規水平

記賬單位和延期支付工具

如果貨幣極為動盪,則很難使用它作為記賬工具。雖然美元會在長期相對消費品和服務貶值,但它的優點是貶值的速度十分穩定。相反,以黃金或比特幣計算的話,消費價格就會過於震盪,導致用它們任何一個作為作為記賬單位都會很困難(圖8)。此外,用它們任何一個作為延期支付工具也會極有風險。

圖8:以美元、黃金和比特幣計算的消費價格

除了震盪以外,以黃金和比特幣計算,消費價格的通縮也會非常強烈。自1999年12月以來,消費價格以美元計算上漲44%,但以黃金計算下降64%。以比特幣計算,自2010年底以來,消費價格下降99.98%。想象一下,如果人們曾以黃金或比特幣借款,他們將會面臨怎樣的經濟災難。償還貸款將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因此,由於貨幣供給增長不足且存在長期通縮,比特幣或黃金都不可能被用於延期支付。

法幣的魅力就在這裡。央行可以視需要的程度創造更多貨幣。此外,法幣可以支付利息,而長期利息可以讓投資者在今天能夠貼現未來的現金流,形成流動性、促成貿易,潤滑經濟運轉的齒輪。可以說,法幣的通脹是經濟引擎的潤滑油。這是否意味著法幣以及創造法幣的央行就無可指責呢?並不是。他們可能創造過少的信貸增長(美國在1930年代初或日本在1990年代的情況),也可能創造過多的通脹(美國和歐洲在1970年代的情況)或超級通脹(德國在1923年或委內瑞拉、辛巴威今天的情況)。與取決於採礦供給的金本位及比特幣不同,央行有可能創造出保持經濟增長所需的恰到好處的貨幣量。

並且,如果法幣的持幣者將貨幣放入銀行系統或債券市場等支付利息的場所,以及股票市場這樣可能實現價值增長的地方,則他們也不一定會損失價值。儘管利息可能低於通脹率,就像1970年代和2008年以來的情況一樣,但儲戶大多數能夠泰然面對通脹。長期而言,法幣只有被以現金、支票或其他無息賬戶的形式貯藏起來不用才會貶值。

貨幣作為延期支付工具的能力解釋了為什麼即便在貴金屬本位制下也會出現很多通脹。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通脹。金本位制和銀本位制不僅沒能防止通脹,還需要不時進行貨幣貶值才能讓經濟系統順暢執行。舉例來說,在尤利烏斯和奧古斯都·凱撒期間,羅馬便士中含有4盎司銀。250年後,到三世紀末,同樣的銀幣中的含銀量僅為過去的2%,也就是說其價值僅為1/50。這聽起來像是個嚴重的貶值,但這帶來的是1.6%左右的年化平均通脹率,與今天央行的通脹目標差不多。羅馬的金屬貨幣制度只有在貶值貨幣的前提下才能執行。

羅馬貶值貴金屬貨幣的經驗開啟了未來歐洲貨幣貶值的先河。歐洲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做過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3年所作的事情:他們透過貶值貨幣解決經濟危機(圖9)。有時,還清債務的唯一辦法,無論公債還是私債,都是用較借款時貶值的貨幣進行清償。這就是黃金和比特幣作為貨幣的最大弱點。它們是貯藏工具,但貯藏是通縮性的,而通縮不利經濟穩定。

圖9:現在源於過去——貨幣貶值簡史

比特幣的未來

那麼,比特幣是否會再漲5,000%或更多,直至這一貨幣的存量價值與全球黃金的存量價值相當呢?簡單的回答是我們不知道。事物的價值取決於人們願意為其支付多少金錢,未來的人們將願意花多少錢持有比特幣難以預測。話雖如此,貴金屬在一點上確實給了我們啟發,這點可能限制比特幣在未來的漲幅。  

就像黃金不是唯一的貴金屬一樣,比特幣也不是唯一的數字貨幣。正如我們之前所討論的,黃金與黃金開採量呈負相關。事實上,黃金也與白銀開採量成負相關。因此,白銀產量的激增會限制黃金的價格,反之亦然(圖10)。

同樣,其它數字貨幣的存在可能限制比特幣的上升空間。以太坊、零幣(zcash)、達世幣(dash)、瑞波幣(ripple)、門羅幣(monero)等會像白銀以及鉑金、鈀金(程度稍低)與黃金競爭一樣與比特幣競爭。這將在比特幣再漲個10倍或100倍之前,限制比特幣的價值。

圖10:黃金和白銀與彼此的採礦供給呈現負相關

事實上,就在過去兩年,全球已經推出超過1,000種數字貨幣。可以說,它們的出現正在限制比特幣的漲幅,比特幣的價格漲幅事實上已經放緩,至少按百分比計算已經放緩。甚至比特幣自己也出現了分裂(“分叉”),變為比特幣、比特幣現金和比特幣黃金,原因是使用者群體在原鏈基礎創造新鏈時產生分歧。

雖說如此,還有兩件事有利於比特幣的繼續成功:網路效應和政府的監管。就像facebook、linkedin和一些其他網站或app在社交網路圈中佔據主導地位一樣,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現有電子貨幣可能繼續主導這一領域,理由很簡單它們擁有很大的使用者群體,這些使用者接受這些貨幣。谷歌試圖進軍社交媒體領域,成為與facebook勢均力敵的力量,但google+反響並不熱烈,因為使用者群體已經在使用facebook的平臺(儘管google在其他領域的業務仍舊紅紅火火)。同樣的網路效應可能讓比特幣具有優勢。如果有很大的使用者群體接受比特幣,他們就會不情願轉移到其他地方,除非另一種新的貨幣真正有競爭力,而不只是模仿品。

美元的情況不也一樣嗎?讓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不僅是美國的體量(世界人口的4%和經濟的五分之一)以及軍事力量,還有一種網路效應: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外匯交易中使用美元。一旦足夠多的人願意使用美元,它就開始主導世界的流動性,成為首要的全球儲備貨幣。

近來,各國政府開始整治數字貨幣交易,比如中國,或至少開始像監管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一樣監管首次代幣發行(ico)。ico監管在限制新貨幣的創造的同時,也無意地限制了貨幣的競爭,提升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現有貨幣的地位。自由主義者總是可以合理地指責政府的監管提高了進入壁壘,形成了對現有參與者的保護。對於這點,加密貨幣也不會例外。

另一方面,監管也可能促進新貨幣的出現,它們將不再具有比特幣的主要屬性和缺點——漸進式的固定貨幣供給,同時還具有合法性。取代法幣作為流通手段的電子貨幣不能有固定的供給。事實上,央行,比如美聯儲,甚至可能創造自己的加密貨幣,而其目的將是促進經濟增長。這種貨幣很可能需要穩定的貨幣供給增長,且貨幣供給的增長最好可以與經濟需求相匹配,而不是某些演算法的硬性和數學化的約束。與此同時,比特幣可能繼續扮演一種純粹的電子加密黃金的角色:人們眼中的貯藏工具,雖然波動性較大但可能逐漸降低。

基本預判:

  • 貯藏手段和流通手段職能之間存在內在矛盾
  • 雖然不穩定,但黃金和比特幣是極好的貯藏手段
  • 黃金和比特幣升值是因為採礦供給增長緩慢
  • 法幣作為流通手段更為現實,因為它們會貶值,而貶值會鼓勵持幣者使用貨幣購買商品和服務
  • 作為貯藏手段的價值太高會鼓勵人們貯藏貨幣,進而導致通縮和經濟不穩定性
  • 它們不是好的記賬單位和延期支付工具

免責宣告

期貨與掉期交易具有虧損的風險,因此並不適於所有投資者。期貨和掉期均為槓桿投資,由於只需要具備某合約市值一定百分比的資金就可進行交易,所以損失可能會超出最初為某一期貨和掉期頭寸而存入的金額。因此,交易者只能使用其有能力承受損失風險但又不會影響其生活方式的資金來進行該等投資。由於無法保證這些資金在每筆交易中都能獲利,所以該等資金中僅有一部分可投入某筆交易。

本資料所含資訊與任何資料不得被視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就本資料而言,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從事任何買入或賣出金融工具、提供金融建議、建立交易平臺、促進或吸收存款等活動,或提供任何其它金融產品或任何型別金融服務的要約或邀請。本資料中所含資訊僅為一般介紹性目的,並非為了提供建議,且不應被解釋為建議。本資料並未考慮到任何特定投資者的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投資者在根據或依賴本資料採取任何投資行動前,應當獲得適當的專業建議。本資料或其引用而包含的任何資訊均非廣告且並非意在中國境內進行公開推介。本資料僅提供當前資訊,而不具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證。芝商所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概不承擔責任。

cme group和“芝商所”是cme group inc.的註冊商標。地球標誌、e-mini、e-micro、globex、cme和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是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cme”) 的註冊商標。cbot和chicago board of trade是board of trade of the city of chicago, inc. (“cbot”) 的註冊商標。clearport和nymex 是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inc. (“nymex”) 的註冊商標。此商標未經所有者書面批准,不得修改、複製、儲存在可檢索系統裡、傳遞、影印、釋出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cme、cbot及nymex均分別在新加坡註冊為認可的市場運營商以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註冊為認可的自動化交易服務提供者。除上述內容之外,本資料所含資訊並不構成提供任何境外金融工具市場的直接渠道,或日本《金融工具與交易法》(1948年第25號法律,修訂案)界定之境外金融工具市場交易的清算服務。cme歐洲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及授權的服務並不涵蓋以任何形式在亞洲任何管轄區內(包括香港、新加坡及日本)提供金融服務。芝商所任何實體在中國或臺灣概無註冊、並未獲得許可或聲稱提供任何種類的金融服務。本資料在韓國及澳大利亞境內根據《金融投資服務與資本市場法》第9條第5款及相關規則、《2001年企業法》(澳洲聯邦)及相關規則的規定,將釋出受眾僅限於“專業投資者”;其發行應受到相應限制。

版權所有?2017 cme group和芝商所,保留所有權利。

原文:https://www.cmegroup.com/cn-s/education/bitcoin-gold-growth-comparison.html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