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作者|吳卓鋮
本期編輯|Colin Wu
19日 MDEX 引發風波,主要是高點入場的投資者因為虧損感到憤怒。早期外界傳聞 MDEX 由挽弓資本合夥人黃瀚創立(無法證實),但19日的風波也披露出原幣久網創始人劉晶超、FBG 周碩基為投資人。至於火幣網、杜均對其是否有投資,目前不得而知。外界更傾向於火幣沒有控制權,否則不會後期轉向 BSC。
平心而論,MDX 的價格確實不盡如人意,近6個月下跌76%,近30天下跌3%。相較之下,CAKE 近6個月上漲18%,近30天上漲84%;UNI近6個月上漲38%,近3個月上漲80%;SUSHI 近6個月下跌4%,近30天上漲114%。這說明519之後的大波動後3個月中,DEX TOKEN基本回復了519的水平,但 MDEX 仍然有76%的跌幅,這也是投資人抱怨的核心原因。
為什麼 MDEX 價格不振?
第一個原因:總鎖倉量持續下滑。
目前 MDEX 在 HECO 和 BSC 加起來總量為 18.6 億美元,成交量 7.4億美元。相比於3月17日資料 ,TVL 為22.8億美元,日交易量22億美元;以及4月12日資料,TVL 為47.7 億美元 ,日交易量22.4億美元來看,均大幅萎縮。
雖然519後,DeFi 總鎖倉量大幅縮水,但是 MDEX 的下降程度是遠超過其他主流DEX的,尤其7月份以來,大部分主流 DEX 的 TVL 均大幅上升,截止8.20總鎖倉量已接近前高1500億,但 MDEX 未見反彈。
其中,UNI 前高為93.3億,目前為51.1億;SUSHI 前高為54.2億,目前為45.2億;PANCKE 前高為78億,目前為58.3億。除了 UNI,其餘主流 DEX 的TVL均已恢復至最高點的75%以上。考慮到 UNI 生態繁榮,其中不乏大量山寨幣,熊市期間泡沫破裂導致 TVL 大幅下滑是可以理解的。
DeFi 類專案從專業性上來說並沒有很高的門檻,最關鍵的資料就是 TVL。如果 TVL 下降了,那麼深度就會下降,交易量也隨之下降,接著手續費就會下跌。而mdex的挖礦方式是流動性挖礦與交易挖礦的結合,因此手續費返傭是礦工重要的收入來源,這一收入下降會導致礦工出逃,於是TVL 進一步下降,進一步造成交易量下降和手續費下降,最終進入一輪惡性迴圈,幣價一跌再跌。
第二個原因:無法降低通脹率。每個 Heco 鏈區塊產出80枚 MDX 獎勵,每半年減半一次。理論上2022年下半年完成第三次減半,後面增加的速度就已經非常慢了,與比特幣類似,3次減半後增發將趨於穩定,因此雖然 MDX 規劃是共發行 10 億枚,但實際上短期內的上限大約為7億。
與其他 DEX 相比,MDEX 的挖賣提最為嚴重,巨鯨 FTX 的創始人 SBF 也攜鉅額資金入場挖礦,這也是由 MDEX 的模式所決定的。
6月5日減半後,每個區塊產生的 MDX 理應減少40個,但是實現跨鏈後,BSC 鏈每個區塊也能產生40個 MDX,因此減半效果無法體現。或許正是出於這一考慮,MDEX 決定提前第二次減半,大約在9月初開啟。但這樣隨意提前開啟減半也讓更多人詬病 MDEX 不夠去中心化。
持倉地址數量240675個,新使用者數量增長率約20%,雖有穩步上升,但與相同鎖倉量級別的 SUSHI 和 PANCAKE 相比有些差距。持倉超過100萬個的地址佔總量的97%。這個持倉比例,如果大戶想拉盤實際上很容易,現在還沒有動靜,或許需要等再次減半後才能有所行動。
第三個原因:生態與共識。無可否認的是,雖然跨鏈到 BSC,但 MDEX 依然核心是 HECO 生態,在 OKEXCHAIN 瓜分流量以及火幣自我限制的情況下,HECO 自然情景不佳。與 UNI、SUSHI 代表的以太坊生態與 PANCAKE 的 BSC 生態相比(PANCAKE屬於幣安親力打造,因此轉入BSC無法與其競爭),MDEX 與HECO 的真實需求與使用者範圍不足,過於集中在中文世界,生態處於弱勢。
關於外界有爭議的手續費問題,UNI的激勵模型中有手續費分紅,即0.3%的交易手續費(ETH結算),這些手續費會全額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SUSHI做了一些修改,其交易手續費同樣為0.3%,但這部分費用拆分成了兩項激勵,其中0.25%直接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剩餘的0.05%則兌換成SUSHI,分給SUSHI的質押者。這意味著SushiSwap會拿出手續費收入的一部分回購SUSHI,這就為 SUSHI 提供了購買力。
MDEX 同樣有手續費分紅,交易手續費同樣為0.3%,0.14%用於獎勵給挖礦使用者,0.06%用於回購銷燬 MDX,這與SUSHI類似提供了買盤支撐。但是,另有0.1%號稱用於推動生態專案發展,這一點無法直接在經濟模型上提現。社羣稱MDEX開發團隊每天淨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這或許有誇大的成分,但假使手續費的0.1%全部歸為團隊收入,那麼在鏈上日交易量超過20億美元的高峰期,團隊每日的收入也至少有200萬美元。
總結:早先我們在四月份的文章中就已經指出:
“MDEX的經濟模型存在強‘正反饋’效應,在專案發展的初期階段,MDEX在HECO生態的支援下,MDX價格上升,導致流動性挖礦的收益上升,吸引了大量LP提供流動性,交易挖礦的機制也吸引了套利者參與交易,高TVL和高手續費儲備又進一步抬高價格。
但是,隨著流通的Token數量不斷增多,交易挖礦的手續費分配到單位的比例越來越低,這將會導致MDX的價格逐漸下降,MDX的價格下降又會引發TVL和交易挖礦交易量的下降,從而導致MDX價格進一步下降。
另外,在當前(4月)的經濟模型中,MDEX的手續費100%反哺生態,MDEX可以主動選擇優質的專案方,為其代幣提供流動性激勵,但從長期來看這種手續費的分配方式可能會存在問題。
一是對於LP來說,提供流動性無法獲得手續費,尤其是為新專案二池提供流動性的LP,二池在發展初期交易比較頻繁,手續費收入往往較高,無法獲得手續費收入會導致LP提供流動性的積極性下降。二是MDX發行數量會隨時間不斷下降,來自於MDX代幣的激勵將會下降,要想讓LP持續在上面提供流動性,最終可能還是要依賴手續費,猜測MDEX在後期可能會逐漸修改手續費的分配方式。
從FCoin等流動性挖礦經驗來看,如果無法完成生態構建,那麼早期的流動性挖礦將出現‘耐藥性’、甚至毒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MDX的價格是有著必然下跌的一定規律的,盲目接盤與“忽悠接盤”的人士,確實都缺乏基本的判斷(或存在不良用心)。
參考:中文區第一DEX?罕見橫跨火幣幣安 MDEX還有哪些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