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 DeFi 基礎架構基本特質與變革潛力

買賣虛擬貨幣

DeFi 的創新速度比傳統 Fintech 應用快 10 倍。

撰文:Chris McCann,風投基金Race Capital 聯合創始人

編譯:Perry Wang

去中心化金融(DeFi)正在重新定義金融的未來。支援金融應用的底層基礎架構也正在發生重大轉變,正在改變我們對許可和控制、透明度和風險的看法。

DeFi 是一個發展中的市場板塊,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和金融服務在這一領域交叉。根據 DeFi Pulse 的資料,在 DeFi 應用中鎖倉的數字資產價值從 2019 年的不到 10 億美元,增長到 2020 年的超過 100 億美元,並在 2021 年一度超過 800 億美元(鏈聞注:DeFi Pulse 統計的 DeFi 協議範圍有限,實際上 DeFi 協議的總鎖倉量在 2021 年峰值超過 1200 億美元;為保持資料的一致性,特保留原文中 DeFi Pulse 的資料)。然而,DeFi 應用及其底層基礎架構依然處於發展的稚嫩階段。

本報告的目標是為大家介紹當今賦能 DeFi 應用的「DeFi 基礎架構」這一新興領域。

雖然外界很容易被圍繞該領域的誇張宣傳和猜測所迷惑,但我在本文中將重點關注 DeFi 應用的關鍵元件、DeFi 應用與傳統金融的主要區別、潛在風險以及這些 DeFi 應用造成的長期影響。

DeFi 應用的主要結構共性

DeFi 應用是沒有中央對手方的金融應用。實際上這意味著:您無需透過任何機構(例如銀行)來訪問這些金融應用;相反,使用者直接與協議自身之上的程式(例如智慧合約)進行互動。我強烈推薦大家閱讀沃頓商學院出版的關於 DeFi 基礎知識介紹的報告,瞭解 DeFi 入門的更多內容。

沃頓商學院出版的關於 DeFi 基礎知識介紹https://wifpr.wharton.upenn.edu/wp-content/uploads/2021/05/DeFi-Beyond-the-Hype.pdf

DeFi 應用的主要類別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借貸平臺、穩定幣、合成資產、保險等。雖然其覆蓋範圍各不相同,但所有這些 DeFi 應用都有一組主要的共性,包括:

使用底層區塊鏈作為核心賬本

預設開源透明

互操作性和可程式設計性(可組合性)

完全開放,所有人都可以訪問(無需許可)

使用底層區塊鏈作為核心賬本

與使用核心銀行系統(Fiserv、Jack Henry、FIS 等)作為底層記錄賬本的傳統金融應用相比,DeFi 應用使用區塊鏈作為其底層核心賬本。

用於構建 DeFi 應用的一些最著名的區塊鏈包括:以太坊、Solana 和 幣安智慧鏈 BSC 等。這些底層區塊鏈儲存了資產存入 DeFi 應用的賬本狀態、儲存在智慧合約中的所有內容、所有交易和取款。

確保匹配輸入和輸出的所有核心會計功能都由區塊鏈本身處理,DeFi 應用不需要建立外部系統來對齊賬本餘額,因為所有交易都可以跨各種區塊瀏覽器進行查詢。

此外,與傳統金融系統相比,DeFi 沒有單獨的結算和清算流程。交易處理、清算和結算都在交易廣播的同時發生。儘管建議大家等待大約 21 個區塊或更多區塊,以確保區塊鏈本身的最終性。

預設開源透明

傳統金融應用都是封閉原始碼、並建立在專有系統之上,相比之下,DeFi 應用通常是完全開源的,並建立在開放的底層區塊鏈之上。

銀行業「眾多 API」

這帶來了三個有趣的特質:

可組合性:DeFi 應用本身進行分叉、在混合或可以在許多其他應用中重新使用(更多詳情請見下文)。

透明:鑑於 DeFi 應用是開源, 完全是可審計的,在功能、使用者許可權和使用者資料方面可以準確瞭解智慧合約正在做什麼。

可審計性:由於底層區塊鏈本身是開源的,整個資金流向是完全可審計的,包括系統中的抵押品、交易額、違約事件等。

傳統金融體系具有不透明特質,執行在部分準備金體系之上,容易受到市場衝擊,與其不同的是,DeFi 系統是完全透明的且超額抵押,這使得 DeFi 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度過市場低迷期。

互操作性和可程式設計性

為了讓開發者獲得使用者的信任,大部分 DeFi 應用都是完全開源的——包括前端和智慧合約本身。此外,由於 DeFi 應用都執行在一個通用平臺(底層區塊鏈)之上,因此這些 DeFi 應用彼此完全可互操作,並且可以透過程式設計與生態系統中的任何其他 DeFi 應用一起使用。

這通常被稱為 DeFi 的「金錢樂高」或「可組合性」特質。所有這些 DeFi 應用就像單獨的樂高積木,可以重新組合,與其他樂高積木一起構建新的東西。

這傳統的金融體系形成鮮明對比:

基礎架構碎片化:傳統金融應用不是構建在通用的基礎架構之上。

應用孤島化:傳統金融應用通常是由一家銀行機構專有的。例如,富國銀行的所有「金融科技應用」都可以協同工作,但不同的銀行機構的應用不能協同工作。

對開發者不友好:傳統金融應用不迎合其他開發者在其基礎上構建服務。

傳統的金融體系確實有共通的標準, 然而要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達成共識極其困難,因為金融機構將軟體視為自己的競爭護城河,而不是將產品作為差異化因素。

我們在 DeFi 領域看到如此多創新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因為系統是可互操作的,它允許開發者生態系統對他們建立的產品和服務有更多的創造性表達。最重要的是,開發者不需要浪費時間重新從零開始,而是可以在通用框架上進行構建,並專注於使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

參考閱讀:

《Building with Money Legos》

https://medium.com/totle/building-with-money-legos-ab63a58ae764

《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 as Co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ker DeFi Ecosystem》https://blog.makerdao.com/composable-infrastructure-as-code-an-introduction-to-the-maker-defi-ecosystem/

完全開放,所有人都可以訪問

對於傳統的金融應用,新使用者通常需要經過漫長的上手流程、收入驗證、信用檢查,甚至是面對面的會談——只是為了能夠使用給定的金融產品。

由於金融機構制定了這些武斷的規則,這些上手流程容易產生偏見,包括貸款歧視、拒絕基本銀行服務、未經同意開設信貸額度、收取非法費用等。

而使用 DeFi 應用,您只需要一個錢包地址即可與這些系統進行互動。DeFi 應用不需要收入驗證,也不需要信用檢查,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甚至不需要知道除了錢包地址之外的其他資訊。

這通常被稱為 DeFi 應用是無需許可的。如果您的錢包裡有用作交易的資金,您就可以做到。沒有任何機構或中介機構會停止或拒絕為您提供服務。無論您的背景是什麼或來自哪個國家,DeFi 應用都不會歧視。

這是 DeFi 產品最不被重視的特質之一。

參考閱讀:

《This Is What Racism Sounds Like in the Banking Industry》https://www.nytimes.com/2019/12/11/business/jpmorgan-banking-racism.html

《DeFi Infrastructure 101 — Overview & Market Landscape》https://medium.com/racecapital/defi-infrastructure-101-overview-market-landscape-78e096a85834

《The History of Lending Discrimination》https://www.investopedia.com/the-history-of-lending-discrimination-5076948

《The Legacy of Racism in the Banking Industry》https://www.northone.com/blog/northone/the-legacy-of-racism-in-the-banking-industry

《The Racialized Costs of Banking》https://www.newamerica.org/family-centered-social-policy/reports/racialized-costs-banking/the-racialized-costs-of-banking/

《Wells Fargo to pay $175 million in race discrimination probe》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wells-lending-settlement/wells-fargo-to-pay-175-million-in-race-discrimination-probe-idUSBRE86B0V220120712

《What Does 「Permissionless」Mean and Why Does it Matter?》https://thedefiant.io/what-does-permissionless-mean-and-why-does-it-matter/

傳統 Fintech 基礎架構 vs. DeFi 基礎架構

下面關於傳統 Fintech 應用和 DeFi 應用之間主要技術差異的架構圖如下,為簡潔起見,我進行了簡化:

以下是關於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金融應用之間一些主要區別的更直接對比圖:

DeFi 基礎架構 — 市場格局

下面是兩個不同 DeFi 生態系統的市場格局圖,一個是建立在 Solana 生態系統上,另一個建立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上。

我之所以選擇這兩個生態系統作為重點,是為了展示橫跨兩種不同底層協議構建的 DeFi 應用覆蓋面有多廣。我個人還相信 Solana 是最引人矚目的新生第一層 L1 協議,因為它具有高交易吞吐量(每秒 5 萬筆交易)、亞秒級延遲和交易確認時間,以及開發者在 Solana 協議之上構建 DeFi 應用的快速增長壯大的生態系統。

雖然兩者結構相似,但每個底層協議都在自身之上構建了生態系統在,而生態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獨立的。下面是對每一層的更深入解釋以及它們之間的權衡。

底層 (L1)

底層是核心分類賬本身所在的區塊鏈。以太坊是當今最主要的 L1 公鏈,而 Solana 是最有前途的挑戰者,具備更快的交易速度、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便宜的交易費用。

節點基礎架構

需要查詢永無止境的資料量,確認底層分類帳相關資訊,利潤檢索區塊、查詢交易、同步資料、寫入交易等。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湧現出來解決這個需求的細分領域,例如 Infura、Alchemy 等。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Solana 底層分類帳足夠快且足夠同步,團隊可以直接查詢 Solana 的遠端過程呼叫(RPC)節點——儘管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第二層(L2)

在以太坊上,有多種主要用於擴容的 L2 解決方案,因為以太坊本身無法處理所有交易。其中兩個有前途的擴容解決方案包括 Matic、Optimism 等。

在 Solana 上,由於只有一層可以構建,不需要 L2 擴容解決方案,因此不需要專門的整合,也不會出現與處理結算的底層分類賬不匹配的情況。

訂單簿彙總

Solana 的獨特之處在於,有一個名為 Serum 的 DeFi 專案單獨佔據了一個額外的層,該專案提供了一箇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供所有構建在 Solana 之上的 DeFi 專案使用。

當新的 DeFi 專案(DEX、自動做市商 AMM、期權 Options 等)構建在 Solana 之上時,它們可以從 Serum(https://projectserum.com/#/)拉取訂單並將訂單推回 Serum,大大減少大多數新的金融應用面臨的冷啟動挑戰。

對此最好的思考方式是將其視為「網路流動性」和「訂單管理」系統,Solana 生態系統中的大多數專案都使用該系統。

一個結合 CLOB 和 AMM 的更具創新性例子之一是 Raydium (與 Uniswap v3 非常相似)。這些系統的組合使得被動型流動性提供者(LP) 可以使用 Serum 進行主動做市。

DeFi 工具集

無論是從開發者還是終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執行這些 DeFi 應用都需要一組通用工具。這些服務沒有直接的傳統金融類比,但它們包括:

錢包 :人們用於儲存資產和與 DeFi 應用互動的主要互動介面。

預言機:DeFi 應用用於參考價格並依據其價格執行交易(例如,清算)的鏈上資料流。

區塊瀏覽器和分析工具:區塊瀏覽器等工具旨在讓人們可以直接查詢區塊鏈賬本。在確認交易時這類工具的使用頻率最高。

穩定幣:DeFi 生態系統中使用的兩種主要資產包括底層原生協議代幣(ETH 或 SOL),以及理想的鏈上穩定幣(USDC、Dai 或 Pai)。

前端:一個新興的層,可建立易於使用的前端應用,以同時與多個 DeFi 專案互動,或用於簡化交易。這類例子包括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 Zapper.fi ,或 Solana 生態系統中的 Step Finance。

DeFi 應用

DeFi 應用自身由全部可以直接使用的核心金融應用組成,或嵌入加密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各類應用中。

DeFi 工具類別以太坊例子Solana 例子

DeFi 基礎架構中暫時缺失的板塊

在將 DeFi 基礎架構與傳統金融基礎架構進行比較和對比時,去中心化世界中尚不存在的一些板塊可能很值得探索。

下面重點介紹幾個:

消費者金融應用:在傳統的金融世界中,消費者通常與消費者金融應用互動,例如 Robinhood、Chime、Transferwise,而不是底層協議本身。DeFi 領域的前端可以大大改進,並在整個消費者體驗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總的來說,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大多數 DeFi 應用的 UI/UX 仍然用起來不夠順手。

客戶關係管理:DeFi 領域還沒有真正的客戶關係管理概念,通常也不會收集任何數量的消費者資料。雖然從隱私的角度來看是件好事,但更好了解客戶也很有價值。

通知 :在 DeFi 領域中根本不存在通知或警報。在更廣泛的層面上,也沒有任何與使用者溝通的好方法。

產品分析 :有一些工具可以衡量區塊鏈活動,但不能衡量 DeFi 應用中的參與度。

安全 :DeFi 產品通常會進行安全審計;然而,沒有任何一項安全審計能保證消費者在傳統金融世界中習以為常的最常見保護措施。最重要的是,安全審計人員供不應求,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瓶頸。

交易回滾:在傳統金融中,如果您做了個錯誤,金融機構可以對交易進行回滾。而在 DeFi 領域中沒有這種先例。

託管:目前,大多數 DeFi 專案都需要從個人錢包出發進行互動。沒有託管人即可讓你可以與 DeFi 應用互動。

開發者平臺 :加密領域的大多數開發人員都在 L1 協議本身之上進行構建。目前還沒有開發者平臺或中介軟體的概念。

嵌入式錢包 :當前錢包被視為外部服務,沒有任何白標錢包產品可以將這些直接嵌入 DeFi 應用本身。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新專案,例如 Torus,但目前都還處於襁褓中。

身份:傳統金融界對 DeFi 的最大抱怨之一是使用者的匿名性。理想情況下,需要有一種方法可以在繼續保障消費者隱私的同時,將不良行為者拒之門外。

金融應用的未來

在與數百位創始人會面並看到各家團隊取得的進展之後,有一點我感覺已經非常清楚:DeFi 的創新速度比傳統 Fintech 應用快 10 倍。

在傳統金融中:

底層帳本不是開源的,對開發者也不夠友好。

目前有很多「銀行即服務」應用,但只是為了將底層合作銀行包裝進對開發者友好的平臺中。

Fintech 應用在監管方面面臨眾多挑戰,而且通常需要多年開發才能釋出單個產品。

DeFi 相比之下則截然相反:

一切都是開源的,包括賬本本身。

所有交易都是公開的。

一切都是從開發者在協議之上構建應用的角度構建的。

新的 DeFi 應用在數週內構建完成和釋出,而不需要數年。

我們 Race Capital 相信 DeFi 開發者將永久性改變金融世界的運作方式。我們非常看好 DeFi 基礎設施堆疊和社羣。

非常感謝 Bartosz Lipinski、Kas Vardhanabhuti、George Harrap、Dylan Macalinao、Anmol Singh、Edith Yeung 和 Kim McCann 對本文的審讀和反饋意見。

利益相關宣告:作者是 Solana Labs 的種子輪投資人。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