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生態下的開發團隊如何賺錢?

買賣虛擬貨幣

本文轉載自區塊鏈律動,原文標題《Decentralized business:An overview of revenue models in the DeFi ecosystem》,作者Celia Wan。

今年 3 月,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臺 dYdX 創始人 Antonio Juliano 發文宣佈,作為商業模式發展計劃的一部分,它將借鑑交易所業務模式、引入交易手續費模型。換句話說,以後使用者要想在 dYdX 上交易,需要繳納一定的手續費了。

訊息一出,也引發了一場 DeFi 交易平臺該不該收取使用者手續費的討論,此前,為吸引使用者,使用者在 dYdX 交易無需支付交易費用,就連 Gas 費用都由團隊「倒貼」。但每月最高達 30 萬元的費用,dYdX 團隊也承受不住,因此,只能引入新的盈利模式。

對於 DeFi 開發團隊來說,找到一個可行的盈利模式是當務之急,與其他科技公司不同,DeFi 專案因為肩負著「去中心化」重任,如果協議構建者希望透過自身有利位置獲利,似乎讓人難以接受。但另一方面,兩者也有相通之處:打造出有價值的產品,從中獲利。只是,DeFi 的不同之處可能在於:「如何在獲取價值的同時,又能實現權力下放。」

那麼目前,有哪些可行的商業模式,效果又如何呢?

01

收費模型

對大多數金融服務公司來說,收費已經被證明是一種久經考驗的商業模式。加密生態中,Coinbase 和 Binance 等中心化交易平臺長期以來也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盈利,因此,這種模式也被「複製」到了 DeFi。

比如,非託管加密銀行 Dharma 就採用從借方獲得的利息中抽取 10% 的方式,而 dYdX 公佈的新收費結構中,將對平臺上的每一個交易對分別收取一定比例的掛單(Maker)費和吃單(Taker)費,其中,小訂單收取比大訂單更高的吃單費,而不收取掛單費用,以鼓勵使用者開啟訂單簿上的限價訂單,所產生的交易收入部分用於支付 Gas 費用。

自去年 9 月以來,dYdX 上的使用者只需透過簽署訊息來建立訂單,為了增加交易流動性,使用者並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Gas 費用也都由 dYdX 官方支付。僅 2 月份,dYdX 就為此支付了 4 萬多美元,合計人民幣 30 萬元。這種從中收取費用的方式很容易理解,它賦予了一個實體在生態系統中盈利的權利。

不過,DeFi 生態的設計是去中心化的,如果採用這種收費方式,開發和運營團隊很可能會受到監管的審查,因為這種方式與中心化的加密交易平臺很類似。雖然在當前的監管環境下,DeFi 專案目前還處於監管灰色地帶,但如 Deribit、BitMEX 和 Binance 等平臺在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律規定裡,都不能向當地使用者提供服務,因此 DeFi 團隊同樣有可能類似風險。

02

Token 模型

如果問題的關鍵是一個盈利的實體,那麼發行治理 Token 或許是一個選擇。

治理 Token 背後的思想是在生態系統中的使用者間分配決策權力,持有者可以決定是否實現特定的價值捕獲機制來為他們的持股產生回報。例如,MakerDAO 的治理代幣 MKR 的持有者可以對影響協議的決策進行賭注和投票。今年 2 月,去中心化借貸平臺 Compound 也宣佈將發行治理代幣 COMP。

儘管如何分配和使用的細節仍懸而未決,但根據 Dragonfly Capital 初級合夥人 Tom Schmidt 的說法,COMP 的持有者很可能會對系統引數進行投票,作為回報,可以從整個平臺中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而 dYdX 創始人 Antonio Juliano 也表示,未來也可能會考慮引進 Token 模型,不過,到目前為止,團隊仍然認為該機制不成熟,因為可能會分散團隊的注意力。

03

捐贈

除了以上兩種方式,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呢?

目前,不少 DeFi 專案開發團隊大多透過捐贈、風險投資或其他方式來支撐運營。在早期階段,生態還未完善的情況下,協議本身不會發展,只能由開發團隊發揮主要作用。因此在這個階段,從外部獲得風險資金也更普遍。Dharma COO Brendan Forster 認為,對公共產品的資助(接受捐贈)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可行的收入模式。不過,這種方式是否已經發展到能夠支援一個多樣化和創新生態系統的成熟階段,還有待觀察。

今年早些時候,以太坊研究機構 Optimism(前身為研究導向的非盈利工作組 Plasma group)宣佈,已經從一個非盈利實體轉向了一個由風險投資支援的盈利性企業,雖然團隊本身不是 DeFi 專案,但在加密生態中,這些團隊都面臨著類似的挑戰。

當然,也有投資機構透過購買治理型代幣,進而參與到 DeFi 生態中的情況,例如,3 月 16 日,DMM 基金會發文宣佈,知名風險投資人 Tim Draper 和其 Draper Goren Holm Ventures 團隊透過購買 DeFi 貨幣市場協議 DMM 的治理代幣,加入了該協議背後的中心化自治組織 DMM DAO,而 Dragonfly Capital 等機構也都是 MakerDAO 等知名 DeFi 專案的重要投資者,充足的資金,確保了專案早期的開發與運營。

「對於去中心化協議,你要從小處著手,靈活、敏捷地集中精力建立人們想要的東西,然後你要變得足夠大,你要去中心化。」Tom Schmidt 表示。

而無論是引進中心化玩法的收費模式,還是具有加密特色的治理代幣模型,亦或是不穩定的捐贈,或者風投,各種商業化嘗試的核心都是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在協議構建者和參與者之間合理地提取和分配價值。

原文連結:

https://www.theblockcrypto.com/daily/58458/decentralized-business-an-overview-of-revenue-models-in-the-defi-ecosystem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