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大熱“普通人”和新創業者的路在何方?

買賣虛擬貨幣

DeFi 熱引發數字淘金

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以太坊上美元穩定幣的發行量突破了 100 億美元。一個行業的盛宴就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揭開了帷幕。

2020 年 6 月 15 日,以太坊上的 DeFi 借貸平臺 Compound 推出了治理代幣 COMP 的流動性挖礦:使用者可以透過存借數字資產,為 Compound 提供流動性來獲得一定比例的 COMP 獎勵。用大白話說,就是在銀行存錢借錢,贈送銀行的股票,區塊鏈很容易實現。

流動性挖礦對於協議開發者來說,是無中生有的社羣激勵模式,在補貼社羣使用者的同時,也讓產品和使用者的利益高度統一,更多使用者可以參與 Compound 協議的治理。COMP 挖礦活動開始兩天後,Coinbase 快速上線交易,第一週價格就飆升至 300刀/Comp 以上,瞬時超過 200% 高額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瘋狂湧入 Compound 進行挖礦獲利,基本面資料的改善,又再度刺激了 Comp 的價格上漲,年化收益率繼續激增,又吸引到更多使用者加入到挖礦的大軍,鎖倉量在兩週內暴漲 10 倍超過 10 億美金,Compound 市值和鎖倉量雙雙超越老牌王者 MakerDao,在當時成為 DeFi 中最耀眼的專案。

Compound 引領行業之先,也引發了眾多 DeFi 專案如 Balancer、Yearn、YAM Finance、Curve 紛紛效仿併發行專案的治理代幣,激勵使用者參與生態建設。效果是顯著的——從今年 6 月份至今,整個 DeFi 市場的鎖倉量從 10 億美元迅速飆升了 6 倍左右:

隨著各類 DeFi 產品的興起,DeFi 的概念熱度也促使各類 DeFi 代幣湧現,DeFi 專案的參與者也越來越集中在套利和投機活動中。越來越多的資金入場,也推波助瀾著各類新發行的 DeFi 代幣的價格實現爆炸性增長,隨處可見四位數的年化收益率又進一步引發集體非理性狂熱……就像 19 世紀 50 年代的加利福尼亞淘金熱,2020 年又掀起了一陣數字淘金風暴——不分地區種族,無需准入的去中心化系統使得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無條件參與進來。

爆炸的Gas費下DeFi淪為大戶遊戲

普通使用者望而卻步

DeFi 的詞彙熱度和 DeFi 代幣氣勢如虹的行情讓整個行業的人都蠢蠢欲動,人人都想從這看似遍地黃金的市場中分一杯羹。隨著大量羊毛黨頻繁的交易贖回操作,Ethereum 的網路使用效率越來越高,欣欣向榮的同時也形成了嚴重的堵塞,進而增加了以太坊上的交易成本。

最近一個月來,幾乎每日都有專案推出流動性挖礦,刺激著參與者的神經。甚至是一些西方的 DeFi 的開發者,逐漸脫實向虛,專案毫無金融產品的意義可言,也無合約審計報告,卻有大批以太坊KOL/老炮站臺,走上了所謂社羣 MEME 傳播和互相 FOMO 的局面,美其名曰社會實驗,最終是由大量的區塊鏈愛好者均攤了成本。唯有V神保持冷靜和剋制:DeFi 還不錯,很多人低估了智慧合約的風險,DeFi 產品“崩潰”的機率很高。8 月 13 日,以太坊上的交易費用達到三年內歷史新高:每筆 263 Gwei。

大多數 DeFi 合約都需要多步授權、互動的操作,每步操作都要消耗一筆高額 Gas 費。提現挖到的 DeFi 幣,也會因為合約的複雜性需要使用者支付更高額的 Gas 費用。如此一頓操作下來,普通的小額資產使用者能獲得投資收益甚至無法覆蓋其交易成本。Gas 費的逐步增長限制著小額交易和小額資產使用者加入。

與此同時,DeFi 生態的使用者數量卻沒有形成同等效應的增長,活躍 DeFi 平臺上的使用者越來越聚焦於大額資產使用者。根據 Etherscan 上的資料,截止目前,整個 DeFi 市場的使用者數約 25 萬。其中,老牌 DeFi 專案Mkr、Comp 的持幣地址數都僅有 2.5 萬左右。以三位數、四位數年化收益率佔據了各個媒體頭版頭條的現象級應用 YFI、Yam 的持幣地址數僅有 4000 多個。DeFi 之熱,不過是一群大戶從一個資金遊戲遊擊到下一個資金遊戲。

金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極低的摩擦成本。在單筆最低 10 美金,最高可達一個以太坊的超高手續費用下,DeFi 漸漸淪為大戶的遊戲。

中本聰設計區塊鏈系統的初衷,是在 08 年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想解決中心化系統有無限增發貨幣帶來的通貨膨脹問題。一份比特幣的白皮書開闢了整個區塊鏈行業,十多年後,以太坊上流動性挖礦的開放式金融成了現象級應用,卻以超高的成本和門檻“勸退”了大部分使用者。

這就像一群人原想開闢一塊自由、開放又創新的領土,卻發現土地下面黃金遍地,在鐵鏟下閃閃發光,大家相互追捧,貪婪地撫弄著戰利品,興奮地把玩著金銀財寶,巨大的財富效應使人甚至忘了來這裡的初衷。有人說,技術驅動的行業卻被金融家們徹底佔領,就像朋友圈裡滿屏的代購。

身處整個 DeFi 遊戲鏈的下游,散戶被割的體無完膚。想要入場的散戶,無力承擔高額的 Gas 費躋身挖礦大群,只能透過中心化交易所“接盤”。而大戶又會透過給 DeFi 池子抵押代幣近乎零成本挖到的代幣再丟到中心化交易所去“砸盤”。流動性挖礦聚合器 Yam Finance 從上線到暴跌 98.8%,僅僅經歷 36 個小時。去中心化交易所 Curve 的治理代幣 CRV 在上線三大所後也從 188 美元一路暴跌高至 96%。更有社羣成員聲稱充值了 10 萬,一夜之間變成了 860。

Gas 費的暴漲和大戶稱霸的局面,也為 DeFi 後來者的創新和冷啟動關上了一扇門。

頭部玩家稱霸

後來者還有機會嗎?

早期的網際網路行業傳承著矽谷的駭客精神,自由、開放、創新的環境讓開發者們頻頻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從開啟網際網路的海域到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去中心化金融行業在 Web 3.0 時代的探索中,也應力求構建一個更為通用,更加創新、無需准入甚至不會受政策變化影響的普惠型金融基礎設施,在逐漸更新迭代中為人們創造出新的生活模式,而不是受底層系統本身的成本和效能限制,限制著普通使用者的准入。

創新合約在程式和演算法設計上,也會增加複雜的邏輯和更多的計算步驟,會觸發更高的 Gas 消耗。當 Gas price 突破了一定水平後,就會抑制創新。舉個例子來說,以太坊上日活最高的 DeFi 是 Uniswap,日活在最近的浪潮中激增至 2 萬人左右,Uniswap 是一個簡單優美的合約,但是功能也非常有限。相比於更為創新,通用和靈活的閃兌協議 Balancer, 允許多幣種做市,自定義做市池比例,允許充入單幣做市, 使用者數僅僅為 Uniswap 不到 1/10, 究其原因,單次使用 Balancer 的閃兌要高出 Uniswap 的費用 3-4 倍,將大量的使用者趕到了 Uniswap 中。再比如國內新崛起的預言機 Nest,單為 ETH/USDT 一個交易對挖礦報價就已經進入了以太坊手續費消耗的前五名,最近又推出對更多的代幣進行報價,但是除了 HBTC 的報價外,其它大部分交易對的報價都難以為繼。

按照傳統的網際網路思維,得流量者得天下,並靠長期的“免費模式”吸引新使用者入場。在如今以太坊的生態環境下,新開發上線的 DeFi 產品常用的冷啟動方式——挖礦補貼,在超高的 Gas price 下卻顯得力不從心。一般使用者要想分享挖礦紅利,必須有相當大額的本金,才能用極端不穩定的挖礦收益抵消手續費的開銷。經過調查,這個金額一般在 2~3w 美金以上為宜。如此高的門檻必然將小白拒之門外,連帶著也讓後來的 DeFi 創業者望而卻步。

大家可以想象,一個剛剛展露頭角的 DeFi 創業者,合約經過時間的檢驗短,和大戶的情感連線薄弱。即使透支未來,啟動非常激進的挖礦方案,在初期能夠贏得資金的青睞也會非常艱難,因為小戶自有資金少,大戶願意冒風險的投入資金量少,但和手續費相比,又不划算。但對於一個金融產品來說,資金量和流動性就是生命線,可以想象枯竭的河流和池塘裡沒有生命。在掌握著大部分資金量和流動性的頭部 DeFi 產品面前,沒有辦法降低使用者的參與成本,就意味著沒有競爭優勢可言。

不僅如此,太多的優質資金僅僅追逐幾個少量的熱門專案,狂熱的市場 Fomo 情緒下,人人都專注於眼前的繁華而無暇顧及新的優質專案。最近頗受關注的專案 Dodoex,創始人雷達熊在公開呼籲“DeFi 生態發展建立在切實的創新上,為了 Farming 而 Farming 是不健康的現象”。雷達熊的心聲我非常能夠體會,因為他每天看著琳琅滿目的 Farming 專案上線,內心是非常焦慮的,私下裡說希望紙醉金迷的 Farming 活動能夠快些停止,他深知維持在高位 Gas price, 對於部署 Dodo,上線邀請種子使用者,是非常不友好的環境。好在雷達熊,Daidai 都是有口皆碑的老玩家,在上線不到 24 小時內,就完成最初的流動性冷啟動。

在群體非理性的熱潮下,只有以太坊的礦工們在暗自高興,在歷史長,以太坊每個區塊所包含的手續費之和第一次超過了區塊獎勵,這也讓以太坊提前完成了中本聰最早為比特幣設計的終局,區塊獎勵完全消失,僅憑手續費就能支撐體系的自洽迴圈。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局面,並沒有達到V神對以太坊生態百花齊放的期許,而只是淘金者的一時狂熱。

迴歸技術,擁抱社羣,力求創新

DeFi 熱下,區塊鏈的從業者們可以偶爾靜下來想一想對未來的定位,重新審視下自己改變世界的決心。是踩著前人腳印,為了一棵樹下埋藏的少量黃金流連忘返而放棄整個森林,還是進一步打磨“掘金”的工具,提高技術能力,甚至實現突破性的創新,開拓出一個綠洲。

七十年前,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這個難題的回答眾說紛紜,但是所有人都認同的一點是,中國從來不缺乏優質的人才和想法。但科技發達並不代表科學先進,如果沒有可發揮的開放平臺和廣泛的共識肯定,優秀、創新的想法很可能會被埋沒,甚至被國外類似的想法後來居上。

中國之大,優質的開發者群體需要一個更加公平、更具開放性的平臺,設計更多創新型差異型產品,進而共同攜手創造新一輪的網路效應。Conflux 和一眾國內外創新型公鏈,都擁有著比以太坊更高的效能和更低的手續費,不僅如此,Conflux 獨創的“代付功能”,允許智慧合約的創造者或者維護者決定是否替使用者代付交易費,正是為創新型的 DeFi 專案而生。“代付機制”可以降低 DeFi 使用者的加入門檻,從而幫助 DeFi 開發者更好的去推廣自己的產品,構建一個使用者體驗更好的 DeFi 生態。Conflux 的定位,從來不是少數大戶的掘金系統,而是希望彌補以太坊的不足,為更多的小額轉賬、小額支付、小型玩家創造更多應用的空間和可能性,做到既對開發者友好、又對普通玩家公允——人人可參與、人人可收益。

世界之大,足以使野心渺小。前方遙遙無期,Conflux 願秉承初心,迴歸技術,擁抱社羣,力求創新,為開拓綠洲的理想窮盡一生去追求。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