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遠古大佬再創新作,致力於推動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發展至今,已經走過10餘個年頭。在整個漫長的時間裡面,BTC向我們證明藉助可靠的共識機制以及一群去中心化的機器,是可以完成原本只屬於各國央行才能完成的事情:貨幣的發行、結算、交易、轉賬。

但比特幣能被髮明出來,與其說是中本聰過人的聰明才智,還不如說他站在了加密界許多巨人肩膀上發明出來,並恰好遇上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歷史性時刻。

早在比特幣發明出來之前,其實已經有許多小有名氣的電子貨幣系統已被廣泛應用過。比如David Chaum在20世紀80年代曾發明的e-Cash以及改進版的DigiCash、 Emin Gün Sirer 教授開發的Karma虛擬貨幣系統、Adam Back博士曾在90年代末發明的HashCash等。這些電子貨幣系統有些在實際執行中出現了問題,導致沒有執行下來。有些則在設計上並沒有存在問題,但因為政策、觀念等原因而沒全球流行起來。

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則是在加密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學術性代表人物——Avalanche共識協議的發明者、康奈爾大學Emin Gün Sirer 教授曾發明的 Karma 虛擬貨幣系統。

已獲成功的 Karma 虛擬貨幣系統

Emin Gün Sirer 教授不僅是一名學術和研究人員,還是一位典型的極客。作為康奈爾大學的教授,他不僅從事加密貨幣、區塊鏈、分散式系統的相關研究,更積極參與這些領域的實踐。

早在2002年他推出了名為「Karma」的 虛擬貨幣系統,這可能是首個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演算法的數字貨幣。但Gün Sirer 教授的初衷是相對簡單的,他希望利用「Karma」的 虛擬貨幣系統解決P2P網路(比如迅雷、電驢基本都是用這個協議)下載十分慢的問題。在經典的P2P網路中,使用的基本都是 BitTorrent協議來完成下載,也就是俗稱的「BT下載」。但是BT下載是要求整個網路中下載節點也要貢獻頻寬進行上傳檔案的。簡單理解,就是你用BT下載一個電影的時候,也要為其他人作為中繼,給他人上傳你的電影資源。只有下載與上傳頻寬相對均衡,整個網路體驗才能變好。

然而現實時,往往人都是隻樂忠於下載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卻不樂於為他人貢獻頻寬。這樣導致許多人體驗極差,網路十分擁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min Gün Sirer 教授就為P2P網路設計了一款「Karma」的 虛擬貨幣系統,希望透過貨幣獎勵與交換的方式,來激勵使用者積極參與整個網路的頻寬網路中,促進系統可持續發展。

Karma,一種 P2P 系統中的虛擬貨幣

在當時整個網路中,「Karma」的 虛擬貨幣系統得到了成功驗證。可惜的是,2002年恰是美國社會在反恐怖主義活動的年代,政府對恐怖主義融資更是嚴管。而點對點貨幣系統容易成為恐怖主義融資的工具,這導致Karma的推廣遇到了比較大的監管障礙,使得Karma一直未商業化。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出於民眾對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極度不信任,同樣使用PoW共識機制的比特幣則成得到了落地的機會。

致力於分散式系統的發展

縱觀Emin Gün Sirer 教授的學術生涯,他一直在致力於推動分散式系統的發展。

除了「Karma」這一經典的代表作,Emin Gün Sirer 教授聯合高校與工業界創立了 IC3 組織,希望能透過聚集更多高校的研究人員以推進加密貨幣、分散式系統、智慧合約等技術的基礎設施搭建。作為一個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資助的大型跨組織專案,IC3 組織吸引了來自康奈爾大學、康奈爾理工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等7所知名高校的教授與研究生參與,是業界頂級的研究機構。

Emin Gün Sirer 教授眼裡,比特幣的成功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大量關注,這是好事。但要區塊鏈、分散式系統真正發展起來,業界還需要更多有技術含量的專案。因此,創立IC3 組織的意義更多是讓區塊鏈與分散式系統走進學術與工業界,吸引更多教授、學生、工程師參與到區塊鏈行業,從而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

簡稱為「自私挖礦」的論文

另一方面,Emin Gün Sirer 教授也一直深耕區塊鏈的學術研究,並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他在區塊鏈領域的論文著作「自私挖礦」,發表在計算機領域的頂級期刊 Communications of ACM,並獲得高達1157次的引用,應該是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之後的最高引用次數論文。隨後,Emin Gün Sirer 教授還致力於開發了「Covenants」的安全錢包系統、「Teechain」的二層網路等。

當然,這個行業大佬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進一步帶來的是,顛覆性的、新型的區塊鏈平臺——基於「Avalanche」共識機制開發的「AVA」平臺。

邁向未來的「AVA」平臺

AVA」平臺致力於打造一個新型的區塊鏈公共平臺,為行業提供一個高效能的、可擴充套件的、可定製的、安全的解決方案。

比特幣的PoW共識機制已經被廣泛驗證可行,但它的吞吐量以及對能源的消耗,成為了它未來發展的阻力。以太坊利用PoW共識機制打造了世界計算機平臺的概念,但其效能卻難以支撐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AVA」平臺則在以太坊的基礎上,進一步更務實地要解決一些通用性的業界問題。

首先是需要打造一個高效能的共識引擎

PoW共識機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挖礦節點發展到後期,就會被大型算力礦池所壟斷,難言去中心化。更為人詬病的是,它的網路吞吐量實在低下。這也是為什麼以太坊要轉型到ETH2.0的關鍵原因。

EOS、波場等採用的DPOS共識演算法雖然能夠提供較高效的共識機制,但少量超級節點參與驗證的機制難言其具備真正的去中心化特性。

「AVA」平臺所採用的「Avalanche」被譽為第三代共識協議,其誕生就是為了解決「去中心化」「效能」的矛盾。Avalanche選擇了 PoS 作為核心的抵抗女巫攻擊的機制,這要求參與驗證的節點都需要抵押一定的代幣作為驗證的門檻。當與DPOS全民參與投票選擇超級節點的機制不同,Avalanche共識機制則採用了隨機取樣的方法來決定驗證者。

三組已知的共識協議對比。雪崩(Avalanche),雪人(Snowman)和霜白(Frosty)都屬於雪系列共識協議,即AVA採用的共識機制。

這也就是說,網路中的任一節點都能夠透過質押代幣來成為驗證節點。然後,為了判斷賬本到底有沒有被篡改,網路會隨機選擇一組驗證節點的驗證結果作為樣本,向它們詢問當前的狀態,如一筆交易是否有效。如果發現這個樣本中大多數人的結果和自己不一樣,那麼就修改自己的結果。接著,再隨機選擇一個樣本,重複相同的過程。而不斷重複做取樣、修改自己的狀態、再取樣的過程中,節點會在最後達成一個一致的結果,這就完成了最終驗證上鍊的過程。

這個動圖很好解釋共識機制的執行結果:

假設現在網路中一個使用者發了兩筆矛盾的雙花交易,其中一部分節點收到了 A 交易,這些節點為黃色節點;另一部分節點收到 B 交易,為藍色。A 和 B 是矛盾的,為了系統正確執行,只能有一個交易被透過。隨後,每個節點隨機選擇一組其他節點詢問,若樣本中大多數和自己顏色不同,則修改自己的顏色和大多數保持一致。不斷隨機選擇、修改自己的顏色……在經過數十輪甚至上百輪的取樣之後,整個網路神奇地都變成了藍色。

這個共識機制充滿了隨機性,這導致驗證節點想要篡改結果是難以做到的,因為你即使想篡改,也會在多次取樣中被達成一致。在AVA 的論文中,大約 17 次重複就能夠達到一致。而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如此苛刻的條件,因此交易能夠在數輪,也就是說1-2兩秒內達成確認。

根據最新的實測資料顯示,在「AVA平臺」測試網執行的結果是3400tps,1.35 秒的交易確認,已經達到目前業界的頂尖水準。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僅僅只是在一個基礎底層測試的結果,未來主網執行會調整更穩定快速的引數,若結合第二層擴容方案效能將達到更高的水準。

在 AVA Labs 的論文中對協議進行了詳細的證明,不僅僅包括效能,還有安全性上的保障。比特幣只能保證 51% 的安全性,傳統經典共識只能保證33.33%的安全性。「雪」系列(即其中的Avalanche)共識透過引數的調整能保證 51% 以上的安全性。

DAG結構是高效能的新選擇

與過去鏈式結構不同,現在有許多新型的區塊鏈在轉型使用DAG結構,例如IOST、DFINITY等。

區塊成鏈的結構,為歷史資料的可追溯奠定了基礎。但是,隨著執行時間的加長,區塊的高度也在不斷增長。這意味,當一個近期的區塊與很久之前的區塊有關聯時,查詢、搜尋、儲存的效能會成為非常大的問題。

但是大型商業場景中,資料的搜尋、查詢、儲存都是非常核心的指標。因此,「AVA」平臺採用的也是DAG (有向無環圖)系統為主(但子系統可以選擇是線性區塊鏈結構)。在論文中,我們可以看到「AVA」平臺利用真實AWS(亞馬遜雲) 上執行了 2000 個低端配置、分佈在全球各地的節點得到了10000+TPS的效能資料。

更靈活的虛擬機器、子系統配置

在確保效能得到滿足後,「AVA」進一步解決的是通用開發問題。

目前在以太坊、EOS上看到的,往往都是隻能執行一種專屬的虛擬機器環境。而資產方面,也只能發行專屬鏈的資產。

「AVA」平臺希望打造的並不是一個小眾的平臺,而是能夠真正地迎合未來大眾商業市場的區塊鏈平臺。因此,它為開發者提供了多種虛擬機器選擇,讓你自由地在上面選擇稱心如意的環境進行開發。

接著,專案方完全可以基於「AVA」平臺開發符合自己需求的專案。比如,你可以針對當地法律框架,開發出針對本國投資者身份、資質等合適的數字資產。你也可以使用白名單、黑名單等機制,來賦予數字資產更多限定,從而滿足當地的監管框架。而且,專案方也可以在AVA上限定相應的節點門檻,以免更多公開節點來擾亂專案的執行。

簡而言之,「AVA」平臺一方面希望對開發者更友好,吸引更多技術開發者參與到神態上。另一方面「AVA」平臺希望整體框架能夠更通用,並符合各國各地區的監管框架,使得行業「AVA」平臺能成為合規的通用區塊鏈平臺。

未來,星辰大海

Emin Gün Sirer教授 說:「我們從事的不是曇花一現的行業,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並不是一件小事,這是計算的未來。」

看得出這位大佬對行業的熱愛,並不只是簡單地停留在令自己利益得到最大化。在他眼裡,區塊鏈更多不是一個賺錢的工具,更是一個熱愛的、光明的事業。他希望用自己的影響力、學術能力、技術能力真正地推動行業在發展,讓這個世界能夠更快速地、更友好地擁抱區塊鏈。這一點,是我們值得稱讚與仰慕的精神。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