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數字黃金” 比特幣也是一種糟糕的資產

買賣虛擬貨幣

“黃金遠不是穩定的同義語,而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金融穩定與世界繁榮的重大威脅。”——巴里·艾欣格林(BarryEichengreen)

  巴里·艾欣格林的時代,金本位從來不乏支持者,從奧派經濟學大神米塞斯、哈耶克、羅斯巴德,到後來供給學派的拉佛,無不對這古典的“理想制度”大加讚賞。金本位是屬於烏托邦的貨幣制度,能夠保證財富擁有者免受戰爭、瘟疫和低水平政府的掠奪。

  但是30年代的通縮和大蕭條最終證明金本位並非什麼完美無缺的貨幣體系,而這些學術大神們也只能託詞金匯兌本位不是真正的金本位,做蒼白的辯解。 

  1971年夏,美國政府宣佈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佈雷斯頓森林體系正式瓦解。

  在那之前,商人們幾乎可以進行無風險套利,先在國際市場以1金衡盎司的黃金換取40美元,再和美國政府按照“無論什麼時候35美元都能夠兌換1金衡盎司的黃金”的約定,就可獲得1.14金衡盎司的黃金。如此反覆不斷獲利。

  隨後的1972年,倫敦市場的金價從1盎司46美元漲到64美元,到1973年,衝破100美元,1974年到1977年,穩定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間。

  今天1225.2美元每盎司的價格,如果按照1973年脫鉤之後,大約100美元的黃金價格,和今天大約1200美元,黃金在過去40多年的增長,大概只有12倍,即便算1972年不到40美元的價格,大約也就是30多倍。這和美元M2的膨脹是大致相當的。

資料來自tradingeconomics.com

但是美元發行衍生的信用和金融市場遠超古典模型可以描述的範圍。

  1971年2月8日納斯達克(6938.9839, -33.27, -0.48%)綜合指數建立,最初指數基數為100點,到1974年,納綜指還不到55點。按照最初的100點計算,今日指數為6972.25,增長大約70倍,如果按照去年的8100點,倍數可能更多。

  根據1972~2015年的資料,美國股票市場的年平均回報為10.43%,而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年平均回報為12.00%,更直觀一點,當年100美元的買美股現在價值7878,買房地產變成14655。

  這麼看,黃金在過去幾十年的投資回報率,遠沒有美國的房產、股票和10年期國債來的高。

  最近比特幣價格的崩盤再一次印證了這一觀點,之前比特幣6000美元左右的價格來自於挖礦成本的支撐。現在在熊市情緒裡,比特幣價格輕易跌破了成本價。

  目前還能支撐比特幣價格更多是對去中心化貨幣的信仰。

  Uber、Airbnb 的早期投資人 JeffreyWernick,在8月時依然聲稱,“我不是區塊鏈信仰者,而是比特幣信仰者。”11月6日,比特幣超豪放派提姆·德雷珀在接受海外媒體“Breaker”的採訪時一如既往地稱,“2022年,比特幣價格將達到25萬美元。”

  比特幣確實和黃金有相似之處,如稀缺性、無國界、易分割儲存等。但和真正的黃金相比,比特幣不僅欠缺功能性的用途(比如黃金的導電和裝飾),同時,在流通性和認可度上,也相差甚遠。比特幣之家提到,目前比特幣的日常交易量佔據現存比特幣約0.5%,而現有黃金有近3%定期交易。

  就算是改進了比特幣的諸多劣勢,成為名副其實的“數字黃金”,黃金已經證明了“總量有限,流通率較低”的實物貨幣是不可能滿足經濟擴張的需求,更無法代表人類財富的增長。

  比特幣信仰者認為的惡性通貨膨脹發生,法幣流通癱瘓,比特幣獨善其身的理想狀態,差不多和遊戲《輻射》設想的人類進入核冬天,可口可樂(49.02, 0.29, 0.60%)瓶蓋成為硬通貨一樣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巴菲特說:

“把全世界的黃金加在一起可以做成一個21米的立方體,以1750美元/盎司計算,這個立方體的總價值是9.6萬億美元。這些錢可以買下美國所有的農地,外加16個埃克森美孚(75.49, -2.07, -2.67%)石油公司,這樣還能剩下1萬億美元。你可以深情地愛撫這個21公尺的黃金立方體,但是它不能給你帶來任何回報。”

  巴菲特也是熱情洋溢的比特幣看空者。

  1972年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美元把自己和全世界交易最頻繁、市場最大的大宗原材料交易石油繫結,成為唯一的石油結算貨幣。這才是今天全世界金融系統的基石。

這次電子貨幣閃崩的原因是BCH比特幣現金的硬分叉和算力戰爭。BCH比特幣現金從比特幣“硬分叉”出來時的思路其實非常明確,一方面拓展線下應用,推行線下支付,一方面透過擴容、閃電網路、蟲洞協議等增加BCH的吞吐量、支付速度和價值傳遞能力。吳忌寒說過,“位元大陸會投資20~30家運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貨幣的私有中央銀行。”

 所以我們可以把比特幣現金BCH視為是1972年剛剛和黃金脫鉤的美元。但是目前最關鍵的,挖礦本身是沒有價值的,無論是BCH ABC還是BCH SV,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技術路線,都沒有找到可以掛鉤的,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資產”。

  在沒有找到“石油”之前,和“黃金”脫鉤的“美元”就是一張廢紙,澳本聰和吳忌寒爭奪的只是誰是最好的“印鈔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