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監管不只是達摩克里斯之劍更是爆發的助推器【下】

買賣虛擬貨幣

二、在STO全球監管趨勢漸成的情況下,各利益相關方將如何應對監管成為擺在面前最重要的問題,因為監管直接決定其身份和生死,以及未來的機會和方向。

就像我在之前文章中所說的,對於各參與者而言,監管政策是最大不確定因素,合法合規是基本底線。原因很簡單,監管無法決定哪個STO專案的誕生,卻可以決定哪個STO專案的死亡,甚至行業的死亡,這是監管的殘酷性和原則性之所在。

但同時,監管的細則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指明瞭未來STO的發展方向或者行業機會所在,儘管目前的監管政策並不完備,且存在諸多政策差異,但階段性的指導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當STO瞄準的市場從體量為幾千億美元的數字貨幣,轉向體量為數百萬億甚至上千萬億美元的有價資產時,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再輕視它。

從出臺相關政策的國家和地區來看,基本上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這意味著,STO監管的態度及細則與所在國的經濟、金融地位其實是基本匹配的。

與區塊鏈在全球遍地開花,不在乎所在國經濟、金融底蘊不同,STO的證券屬性註定了它需要金融和證券體系更加完備的地方率先完成監管制度的形成。

從監管政策的寬鬆程度以及監管國(或者地區)的性質兩個維度來看,大致可以將全球國家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如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經濟和金融大國,他們對於STO態度相對來說偏中性甚至友好態度,與此同時金融監管政策比較完善,不反對但有相關法律法規對其系統監管,保證STO完全在監管的掌控之下,同時促進新技術在合法合規情形下創新發展。

第二類是如新加坡、愛沙尼亞、馬耳他等國家和地區,對於STO的態度比較寬容,監管政策略微寬鬆,基本處於熱情擁抱的態度,這些國家顯然希望借這STO這一全新的事物在未來全球金融體系(證券體系)重構中佔得先機。

第三類比如中國,一直以來對金融體系的管控就相對嚴格,所以此前對ICO進行了一刀切,並對區塊鏈的Token化不鼓勵。但我們應該看到另外一點,即中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雖然非常堅決,但是對區塊鏈的態度卻相對包容。

資產證券化的內在需求,世界各國的爭相進入,以及體量巨大的有價資產的流通性需求,勢必讓更多國家加入到監管大勢中來,作為經濟和金融大國,中國的舉措預計依然從嚴,但應該不會缺席。

第四類是南美、非洲等相對落後的國家,暫時沒有出臺監管政策,這是其國家地位所決定的,不論傳統金融的影響力,還是科技水平,可能都不足以支撐專案和監管體系。

所以,STO的核心參與者包括資產方(進行Token化的資產擁有者)、交易機構(資產通證化後的發行和交易平臺)、搭建者(資產通證化的技術搭建者)、投資者(合格的投資人或機構),要全面評估各國的監管政策及未來的走勢,再去選擇專案的方向及落地的國家和地區。

資產方是STO生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STO監管最大的受益者。沒有資產就沒有STO,不論資產證券化,還是證券通證化,其背後就是資產。對於大宗商品、不動產、藝術品等等資產方而言,在STO沒有完備的監管之前,顯然是不敢進入這個領域的。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合規的幾十個STO專案基本都來自美國,就是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於STO的完備細則為資產方保駕護航,使得他們敢於擁抱這一證券革命,資產證券化使得資產能夠流通,而通證化則讓流通更加快捷和無阻。

事實上,很多沒有STO監管政策的國家的資產方也有類似的需求,比如屬於消費升級板塊,擁有穩定現金流且成長性的滑雪、溫泉、四季公園的專案,這其實也是適合在合規地區進行STO的。

交易機構是STO生態中的重要平臺,也是STO監管最主要的物件,它與監管的良性迴圈將促進行業前行,噁心迴圈則會阻礙行業發展。對比一下傳統的證券交易機構,比如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以及數字貨幣交易機構幣安、OKEX、火幣,各有利弊,傳統交易機構在強監管之下具備公信力,而數字貨幣交易所則因為監管缺失屢屢被質疑。

但同時,強監管的交易所因為中心化等問題不夠民主和透明,而這恰恰是區塊鏈所具備的屬性。因此,如何監管好STO交易機構,使其既具備公信力又能獲得區塊鏈所賦予的公開、透明、可追溯等特性,是能否促進證券通證化這一金融實踐獲得成功最為關鍵的一環。

許多人把股市稱作作弊的賭場,正是因為發行IPO的平臺有機制上的缺陷。原本股市應當是打通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橋樑,但現在由於各種中心化問題的糾纏其中難以解決,這條通路一直無法像期望的那樣順暢執行。

搭建者是STO生態中的技術驅動,是資產證券通證化的核心推動力,它的區塊鏈屬性使得監管變得困難。證券通證化的實現條件就是區塊鏈技術,它涉及的是區塊鏈中的鏈,以及鏈中產生的通證,即Token。

透過鏈改和幣改將資產上鍊完成通證化,並對接到交易機構中,就是搭建者的任務。就技術而言,資產的通證化並無太多困難之處,但對於監管而言,這卻是最難的。因為區塊鏈自身的屬性導致監管不可能像傳統證券那樣,按照各個國家壁壘森嚴、分割進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搭建者給監管者提出了一個全球性的難題。

投資者是生態發展的驅動力,沒有投資者的STO只能停留在實驗階段,所以合格投資者的認定就至關重要,因為不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在不同國家的認定標準並不相同。

未來已來,STO大勢不可阻止,專案必須學會擁抱監管,投資者必須學會謹慎和理性。不過作為新生事物,目前的監管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各國的監管態度差異化,區塊鏈屬性所帶來的監管穿透性難題恐怕是讓各國政府最為頭疼的。

一個更加相容、更加標準化的體系才能加快STO的發展程序,所以如何貫通國家間的監管差異,構建超級沙盒體系或許是未來的解決方案,這一話題我們將繼續關注和探討。



------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構成投資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專案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通往區塊鏈的新世界:關注“藍狐筆記”區塊鏈公眾號:lanhubiji 

或加入藍狐筆記的知識星球:https://t.zsxq.com/iaQNnIq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