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將迎來收益最慘淡的十年,是否能催生加密貨幣的春天?

買賣虛擬貨幣

許多華爾街資深人士都認為, 未來十年,股票和債券的回報速度將減慢。是時候將加密貨幣了新增到投資計劃中了嗎?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告訴彭博社(美國財經資訊公司):“未來十年的回報前景並不樂觀。與前幾十年相比,投資者面臨更加消極的前景,尤其是與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十年相比,當時的風險資產價格由正在瓦解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支撐。”

投資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則更加悲觀。他們的十年預測顯示,大型美國股票的增長率將達到令人失望的0.4%。小型股的價格僅略高一點,為1.9%。由於利率處於創紀錄的低點,債券的收益率將從零變為複數。他們指出,新興市場是唯一能在股市上獲得可觀回報的地方,儘管回報率也僅略高於7%。

Research Affiliates預測的10年的股票和債券回報率

美國銀行的分析師告誡投資者,未來十年可能需要重新考慮60/40法則,即60%的資金用於股票以獲得收益,40%的資金用於穩健的債券投資。他們認為:

“資產類別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至於許多投資者現在購買股票不是為了未來的增長,而是為了當前的收益,並參與債券中價格競賽。”

由於投資者擔心經濟衰退,2019年流入債券和流出的股市的資金都創了新高,這降低了債券的收益率,還引發了拋售的風險。美國銀行的分析師指出:

“當今投資者面臨的挑戰是,債券、分散投資所帶來的收益似乎都在減弱,而這恰恰發生在許多固定收益投資的倉位非常擁擠的時候,這使得債券價格非常容易被拉高,當資產管理人進行投資再平衡時,這些債券會瞬間被拋售。”

GMO對未來7年的預測顯示,美國大型股票收益率為-3.7%,債券收益率則持平或為負數。

GMO預測的未來7年的股票和債券預期回報

是時候將加密貨幣列為投資組合了嗎?

Bitwise最近發表了一篇假設性的論文,評估了自2014年1月1日以來,比特幣的1%,5%或10%的投資分配對投資組合的影響力,結果令人咋舌。

在“57%的股票分配和38%的債券分配”中增加5%的比特幣分配,將使投資者的回報率從26%提高到67%。分配1%的比特幣投資將使總收益增加4.5%,而從最高價到最低價間的損失實際上低於傳統的60/40投資組合的損失。

分配10%的比特幣投資將帶來接近80%的回報。但是,由於過去五年來的股票表現良好,因此該研究並未體現出相關性。

但Bitwise還指出了容易導致比特幣價格飆升的三種催化劑,第一個是2020年5月的區塊獎勵減半,這將使比特幣的供應增長率減半。

Facebook的子公司Calibra(Libra的錢包)也將推出一種透過WhatsApp和Messenger來使用加密貨幣的新方式,這可能會為Facebook增加27億使用者。

該“領先的指數和加密資產基金提供商”公司還引用Cerulli Associates去年末的一份報告,該報告稱基金經理正尋求將股票和債券轉向另類資產類別的多元化投資。

加密貨幣的非相關引數

傳統上,加密資產與傳統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較低。預計在未來十年內,股票和債券的收益將減少,許多人將比特幣的非相關性視為一種積極因素。

摩根凱瑞資產管理公司(Morgan Creek Capital)的Anthony Pompliano最近對FXStreet表示,“減半對於比特幣而言將是一個重大的時刻。我不認為其價格會在第二天暴漲,但我確實認為從現在開始,到2021年12月,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10萬美元。”

隨著千禧一代(出生於20世紀時未成年,在跨入21世紀以後達到成年年齡的一代人)在人口數量上超過嬰兒潮一代(各國的生育高峰時期),無論如何,親加密資產的和遠傳統投資組合轉向的發生是大勢所趨。如果這成為現實,那麼加密資產的需求將增加,從而導致價格上漲。

正如Crypto Briefing最近報道的那樣,Blockchain Capital Blog將比特幣定義為“人口大趨勢(Demographic Mega-Trend)”,各個年齡段的人們的興趣和意識都在提高,但“在18 - 34歲的人群中:將近三分之一的人更喜歡比特幣而不是政府債券;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更喜歡比特幣而不是股票;近四分之一的人更喜歡比特幣而不是不動產;超過五分之一的人更喜歡比特幣而不是黃金。”

人口趨勢帶來的影響可能已經開始了。正如Crypto Briefing上週報道的那樣,

“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GBTC)在千禧一代的持倉中排名第五,佔持倉量的1.84%。”

在後全球金融危機時代的低利率環境下,股票市場已經飆升到歷史最高點,部分原因在於投資者沒有別的選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股票和債務產品都面臨長期低迷的回報,加密資產或許可以享受相同的“別無選擇效應(TINA Effect)”。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