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 | 一文縱覽金融科技基礎設施變革趨勢與市場全景

買賣虛擬貨幣

傳統的金融科技應用將搶先向下移動其數字堆疊,還是幣安這類加密貨幣交易平臺將搶先搭建橋樑?撰文:Chris McCann,風投基金 Proof of Capital 管理合夥人編譯:Perry Wang金融科技(Fintech)類初創企業瞄準的是所有的核心金融應用,這些核心的金融應用包括銀行業(7 萬億美元) 、財富管理(75 萬億美元)、資本市場 (74 萬億美元)、借貸(8 萬億美元)、房地產(8 萬億美元)、保險(5 萬億美元)、支付(2 萬億美元) 和匯款(8 千億美元)。儘管這些金融活動有不同範疇,但它們全都互相連線,且大多要藉助傳統金融機構來完成,這些傳統金融機構則包括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匯豐、法國巴黎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美國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花旗等等。很多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是由技術開發者建立的,對傳統銀行而言,他們屬於非常新的客戶群,他們正在改變底層金融基礎設施的需求。在詳細解析基礎設施的生態系統如何演變之前,我想先講講造成這一變革的主要趨勢。Fintech 視野中主要的結構性趨勢

不斷擴大的全球客戶基礎

嵌入式 Fintech

金融機構的拆分

開發者成為終端客戶不斷擴大的全球客戶基礎如果跨越已知的地理障礙,金融服務企業過去僅面對範圍有限的客戶。傳統銀行起步時,在當地、城市、地區、州乃至全國建立辦公室,並與國際性通匯銀行協作,以跨越轄區,轉移資金。銀行建立的最初目的並不是為了服務國際性客戶的,在現有體系之下,傳送國際間的支付在監管和合規方面有巨大的沉沒成本。零售消費者之間的國際性匯款,平均支付成本達到 7%。與之相反,數字商務平臺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需要應對國際客戶。例如:

蘋果——在全球各大洲共有 14 億活躍蘋果裝置使用者。

Airbnb—— 65萬房主、1.5 億租客、 每天 200 萬筆訂單,覆蓋 191 個國家。

Shopify——覆蓋 175 個國家的 60萬商家,2019 年成交總額(GMV) 達 150 億美元。

Uber——覆蓋 80 個國家的 300 萬司機和 7500 萬乘客 ,2019 年 GMV 達 400 億美元。

幣安——覆蓋 180 國家的 1500 萬使用者,在一年半的運營時間裡平臺交易額達到 1 萬億美元,累計利潤達 10 億美元。今天的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在其起步的第一天就必須能夠應付所有司法轄區的客戶群體、所有的價值交換、所有型別的用例(生產者、分發者、消費者)。嵌入式 Fintech金融部門和金融科技一直以來被視為服務於特定用例(銀行業、借貸、交易等)的垂直性行業。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卻是「嵌入式 Fintech」的崛起。金融類功能不再是獨立的應用,而是被嵌入人們已經在使用的所有消費者和商業應用。例如:

Uber——推出 Uber money 功能,使司機可以實時彙集收入,還發行了信用卡 / 借記卡,讓司機可以將餘額花掉。

Grab——建立了自己的數字錢包,可用於儲存和花費價值(類似於微信支付)。

Google——現在正透過花旗和斯坦福聯邦信用合作社提供支票賬戶。

Facebook——正準備推出 Libra,這是一次野心更大的開發數字貨幣的舉措。

微信(騰訊旗下)——使用者數 10 億,微信支付的每日支付交易總額達 10 億美元。

金融機構的拆分金融企業過去是大而全的業務,面向全體客戶推出全套金融產品。比如,富國銀行向以下各個部分提供所有的服務:

消費者——支票賬戶、儲蓄賬戶、借記卡、信用卡、外匯、匯款和支付。

中小企業——企業支票和儲蓄、借記卡和信用卡、企業信用貸款、貸款、商家服務、信用卡處理以及收銀系統。

企業——商業支票、融資、房地產、員工福利、機構投資、投行、證券和財富管理。

by Tom Loverro: https://tomloverro.com/post/102797126721/banking-is-under-attack-heres-a-screenshot-of隨著金融科技企業獲得越來越多的推力,他們主要是瞄準狹窄的垂直領域和客戶群。上圖很好地展示了,每個金融科技公司是如何針對富國銀行所提供的某個特定的產品部分而展開進攻。傳統金融企業在各個細分市場和產品領域開始感受到大型競爭對手和金融科技類小企業的衝擊。當開發者成為終端客戶金融機構的設定過去是以既定人群為客戶(零售業務),或者以企業主為客戶(中小企業)。然而,現在出現了一類新的使用者——開發者,他們需要接入這些銀行所使用的金融基礎設施。開發者不僅想接入金融機構的資料,即「開放銀行」 ,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接入銀行所提供的底層功能。在金融科技平臺出現之前,如果一位開發者想建立一家新的金融科技企業,通常需要兩年多時間才能與一家銀行達成合作關係,然後才能啟動運營。而現在我們看到,開發者們利用金融科技平臺(例如 SynapseFi、 Sila 等)來啟動新的金融科技應用,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這極大節省了投入,也使得市場中金融科技應用的數量飛速增加。

我的預測是,未來這一趨勢將會進一步延續,金融基礎設施平臺會在一系列金融網路中發揮作用,包括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日益增多的數字錢包。這些開發者平臺將把橫跨多個金融合作者的複雜運作抽象出來,讓各類應用在其產品(包括金融科技和非金融科技應用)中嵌入金融科技服務。

金融科技基礎設施以上所有金融科技趨勢以及其他變化推動著金融科技平臺的需求,最明顯的需求來自開發者,他們正基於傳統的和下一代的金融基礎設施打造金融科技應用。以下是全新的金融科技金融基礎設施的空間圖:

傳統金融機構這個範疇包括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所有傳統銀行,其合作包括業務層面(白標銀行)、開發者層面(銀行即服務),以及現有的核心銀行業基礎設施提供商(FIS、 Fiserv 等)。其中的很多先行者是面向社羣的小銀行,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BBVA)是一個例外,它透過收購 Simple 開發了自己的平臺。

銀行即服務(Banking-as-a-service)平臺這一範疇主要由其他初創企業構成,它們試圖向開發者提供銀行的全部功能(存款、儲蓄、轉賬、取款),讓開發者可以在其自己的應用中構建金融功能。

銀行聯結器 API這個範疇主要包括讓使用者透過 API 關聯其銀行賬戶(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的平臺與服務,開發者可以將這些 API 嵌入他們開發的應用中。

放貸即服務該範疇包括提供端對端放貸解決方案的平臺,這些方案可以嵌入 金融科技應用中,或在放款人和金融機構中使用。這包括某些傳統玩家,也包括那些透過 API 提供這類服務的新興初創企業。

髮卡 API,針對開發者這個範疇主要指能讓開發者在其應用中向終端使用者髮卡(信用卡、虛擬卡和預付卡)的平臺。

經紀業務基礎設施 API這些 API 讓開發者能在其金融科技應用中提供股票交易和經紀服務。

其他金融基礎設施 API以下是其它一些例子,這些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公司能讓開發者在其應用中構建股票交易、交易市場和其它複雜的支付方式。

銀行 vs. 開發者上述為金融應用而建立的工具、API 和基礎設施,其中許多最初是為銀行業內部客戶建立的;然而,現在隨著消費者和企業類金融科技應用的崛起,我們需要將外部開發者視為逐漸浮現的新客戶。Plaid 是一家金融科技基礎設施企業,近期它被信用卡巨擘 Visa 以 5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後者在其併購報告中稱,Plaid 平臺上擁有 2,600 多名金融科技開發者。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在其應用中嵌入金融功能,我們將會看到,在所有細分市場和垂直領域「金融科技開發者」將急劇擴張。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未來演化大部分人通常認為,金融科技應用是在現有銀行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的。然而,隨著這一基礎設施層問題被解決,目前還處於襁褓期的、新的銀行業跑道將出現,最明顯的就是數字資產。包括比特幣、ETH,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各類穩定幣(USDT、 USDC 等)。鑑於數字資產本質上是可程式設計的,很多第一階問題自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得到了解決。數字資產儲存在一個共同的資料層(區塊鏈),有一個共享的介面(UXTO 或 ERC20 的介面),建立在可互操作的協議上(資產可以儲存在任何一個數字錢包中)。這裡有一個大疑問:是數字資產的第一批平臺(Coinbase/ 幣安)將搶先在這些鴻溝之間搭建橋樑,還是傳統的金融科技應用搶先向下移動其數字堆疊,答案仍不明瞭。這一交叉領域很有意思,我們也一直在密切關注。

本文作者授權鏈聞翻譯並發表該文中文版本。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