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託管銀行層的系統風險:為什麼比特幣脫離“幣本位”可能無法避免?

買賣虛擬貨幣

本文作者:Hasu 加密貨幣獨立研究者

比特幣允許使用者在不信任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儲存和轉移價值。但是,比特幣的交易頻率是有限制的,每個區塊平均可以打包4400筆交易(如果算上一對多付款,則更多)。在其他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容量受到區塊大小的限制。當前的區塊大小限制(1MB)是出於技術的原因以及和激勵上的相容性而設定的,這一限制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發生變化。

有人認為可以透過增加區塊大小來對比特幣進行擴容。雖然這將支援更多的交易,但是對這些交易的保障可能會不如原來好。因此,比特幣透過排除超出其安全容量限制的使用來保護網路上的財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比特幣安全容量的限制可以擴充套件開,例如使用諸如閃電網路之類的附加層。

筆者認為比特幣排除使用者的能力實際上比通常想象的要小。儘管比特幣可以控制網路內部的使用者數量,但它無法控制透過託管銀行訪問網路的使用者數量。銀行層的增長超出了網路協議的控制範圍,並且可能會增加比特幣的系統性風險。

使用者採用託管銀行是因為它們從不同維度上提供了較低的交易成本,包括更強大的網路效應,更快的付款清算,法律追索權,更低的交易費用,或獲取金融服務(例如交易所或貨幣市場)的便利性等等。

當今流行的觀點是,未來的“比特幣堆疊”將由不同的層組成,這些層各自代表信任/成本(Trust/Cost)圖上特定的點。如果較高的層崩潰,使用者可以轉移到較低的層。

在本文中,筆者將解釋託管銀行層如何為比特幣帶來系統性風險。

其次,是什麼推動了託管銀行層的增長,以及如何防止對比特幣帶來的負面影響。

託管銀行層如何為比特幣帶來系統性風險?

想象一下,如果未來有2億人使用比特幣,其中大部分人透過託管銀行層使用。這些銀行將基礎鏈用作銀行間的結算網路。使用者以代表比特幣存款的比特幣IOU(欠條)進行交易。

這種安排的長期穩定性取決於使用者和銀行之間哪一方更強勢。如果使用者可以隨時離開,到競爭對手那裡(包括系統的無需信任層),則託管銀行系統將會老老實實。但是,如果使用者沒有什麼選擇,則權力掌握在銀行(政府)手中。而使用者是否被鎖定取決於其退出系統成本。

人為退出成本

當政府可以介入並取消比特幣的可兌換性(可贖回性)時,這可能被視為將系統的退出成本提高到了無限大。政府可能會發現很難控制網路層本身,但是在這種情況,它們根本不需要控制。它們已經控制了銀行。

這就是美國公民手中的黃金在1933年發生的故事,1971年美元脫離金本位也發生了類似的故事。

如果取消了可贖回性,比特幣將根據達里奧的長期債務週期圖表完成向法定貨幣的過渡。

Source: Linkedin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比特幣本位的規則仍遵守比特幣協議的規則,這種情況下,使用者不能啟用軟分叉,也不能在協議層以任何其他方式做出反應。使用者讓它成為一個政治問題,需要一個政治解決方案。

有機退出成本

在實踐中,政府可能甚至不必取消比特幣的可贖回性,因為退出成本會自然增長得很大。

以銀行擠兌的情況為例,全部2億人(或其中至少有很大一部分)都想離開銀行系統,並向下轉移到更加無需信任的層。他們中的一些人可以成功地完成轉移,但他們會是拍賣交易的贏家,拍賣競價會讓交易費用高達數千至數萬美元。其餘的人只能留在較高層。

如果一個較高的層相對於一個較低層的容量而言增長得太大,那麼人們將失去向較低層轉移的機會。當使用者發現自己被永久鎖定在較高層時,政府可以非常安全地在系統中實施各種稅收或規則更改。

是什麼導致託管銀行層的增長?

人們之所以使用更高的層,是因為它們在信任/成本範圍內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優勢。請記住,“成本”包括很多東西,不僅僅是交易費用,它還包括網路效應、結算時間、可逆性、隱私等。

筆者擔心會存在一個反饋迴路,使託管層變得越大越有吸引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使用它們。

首先可以用金本位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每個黃金使用者都在與市場上的其他使用者競爭。如果他們可以早日償還債務,則供應商更願意與他們開展業務。如果銀行可以給他們更低的費用,他們就可以將節省的價格轉給貿易伙伴。結果是形成反饋迴圈,隨著時間的流逝,使用者遷移到最便宜的解決方案上。

使用銀行帳本的好處在於區域性區域性和即時的服務,而不利的方面則在於全球性,經常會拖延很久。

比特幣中存在相同的反饋迴圈,但是可以說以更強大的方式存在。如果託管銀行層變得非常成功,想象一下,所有的這些結算交易會提高基礎層的交易費用。突然之間,越來越多的人因為交易費大幅上漲而完全無法使用無需信任層。保管機構有能力為基礎層空間支付更多的費用,因為他們的交易代表了成千上萬鏈下使用者的捆綁利益。

結果,以前非託管的使用者可以發現自己面臨兩個選擇:託管,或者完全停止使用比特幣。對於閃電網路,這也只是在較小程度上適用,在該網路中,你無法安全地路由小於3.5倍鏈上費用限額的付款。

有趣的是,如果交易費用非常低,則反饋迴圈仍然可以保持。同樣,原因是費用僅代表總交易成本的一方面。如果主鏈的安全預算很低,那麼結算時間可能會變得非常長。這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等託管式鏈下解決方案的相對優勢。

如何預防可能對比特幣造成的負面結果?

筆者認為有兩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託管銀行層的系統風險。

首先,社羣可以阻止使用者大規模採用IOU。這涉及構建一種敘事,使新使用者仍然可以使用比特幣,但不能以能讓銀行在無需信任層上站穩腳跟的方式使用比特幣。

可以說,這在最近幾年已經發生,這表明比特幣社羣本能地理解到,如果有太多人以錯誤的方式使用比特幣,那麼對所有人的保障都會降低。

其次,我們需要繼續創新,將比特幣的無需信任能力擴充套件到更多使用者。具體來說,我們需要開創性的方式讓多個使用者共享一個UTXO,以便他們也可以捆綁自己的利益並在託管銀行的區塊鏈鏈上市場中生存下去。

比特幣中有一個隱含的假設,即使用者將為使用基礎層或其無需信任的擴充套件網路(如閃電網路)支付更多費用。實際上,比特幣不僅與法定貨幣甚至其他加密貨幣競爭,而且還與比特幣的託管銀行競爭。

筆者仍然會堅信自己是“小區塊主義者”,但是本文的分析引起了一些疑問,即保持較低的驗證成本是否像通常認為的那樣有效。你的驗證成本可能較低,但會因高昂的交易費用,很長的結算時間或其他成本因素而被迫進入托管層。

比特幣中的許多人認為,轉賬太快有很大的風險,但轉賬太慢幾乎沒有任何風險。如果比特幣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增長,那可能沒錯,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必須確保以無需信任的能力來滿足市場的足夠需求,否則,託管銀行系統將永遠成為基礎層的障礙。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