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 Protocol - 去中心化資料治理協議

買賣虛擬貨幣
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具有巨⼤潛力是因為其自動化執行、無須信任的智慧合約取代中心化的中間人將會對傳統商業產生顛覆性的創新。在Web 2.0的時代,中心化的企業是資料儲存及散佈中獲利最多的角色。而在Web 3.0中,去中心化網路可造成一個典範轉移,可讓使用者恢復自身資料所有權,並把網際網路歸還給使用者的手中。然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在一個無須信任的方式執行下仍然需要依靠資料,且智慧合約目前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訪問可靠的現實世界資料之手段,這使其應用場景相當有限。當前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仍然依賴於中心化資料中心,這代表單點故障的可能且在一開始就喪失了去中心化的意義。Band是一種開源協議,有助於管理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中使用的資料,且作為資料處理和管理的開源標準。本文概述了Band Protocol如何以完全去中化的方式解決資料可訪問性和可靠性問題。這包括Band如何提供資料端點,以便任何智慧合約都可以輕鬆訪問現實世界資料與資料治理機制來確保資料完整性。雖然Band最初是建立在以太坊之上,但協議本身是跨區塊鏈平臺的,最終將能夠支援所有主要的智慧合約平臺,包括Cosmos Network和EOS。Band的願景是成為去中心化的世界資料庫,任何去中心化應用都可以依賴這些資料庫來獲取可信資料。

Band Protocol 概述

圖 2:Band Protocol概述。區塊鏈上共存多個社羣化資料集,取決於其用途,不同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可對其進行組合運用。

Band Protocol的主要功能是彌合去中心化應用和現實世界資料之間的差距,利用經濟激勵模型同時可確保資料是準確和值得信賴的。Band Protocol最初將會是建立在以太坊網路上,但協議本身並不限於以太坊基礎設施。隨著該協議得到更廣泛的採用,它將支援所有主流的智慧合約平臺,為新一代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提供動力。

1. Dapps 的簡單資料層

現有的資料提供者網路(如ChainLink或Oraclize )需要智慧合約和資料層之間的同步互動。這種方法不僅使實現智慧合約複雜化,且因為兩個區塊鏈交易要按循序確認和執行故導致了重⼤延遲。

要獲取資料,智慧合約遵循圖中所示的流程。

圖 3:智慧合約與現有預⾔機網路之間的互動。實現資訊互動需要兩個分別的跨平臺操作。

1. 合約將當前交易狀態儲存到合約的儲存系統中。
2. 合約發出事件以請求資料,並停止當前交易。
3. 鏈下網路等待⾜夠的交易確認數。
4. 鏈下網路利用提供的查詢結果呼叫回撥交易。
5. 合約驗證交易,恢復狀態,並繼續執行。

Band Protocol改變了這個模式,除此之外還提供了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一個直觀的查詢介面,只要對一個智慧合約做簡單函式呼叫,便能接收真實世界的資料。資料提供者負責將資料輸入、整理到區塊鏈,使其準備能在Dapps 同步時使用。

圖 4:智慧合約和Band Protocol之間的互動,請求引數僅發生在一個交易中
如圖4所示,因此,對Band Protocol進行查詢資料將非常簡單,只會產生少許手續費(GAS)成本。此方法還可讓更多應用程式同時使用一個資料集,因為資料隨時可供多方使用,然而現有的解決方案需要每個應用程式執行冗餘資料查詢。

2. 資料治理組聯盟

圖 5:Band Protocol體系結構概述,多個獨立社羣一起為 dapps 提供資料。

Band Protocol 內部的資料集被拆分為多個資料治理組,每個治理組利用其自己獨特的“資料集”代幣,透過像最佳化代幣登錄檔或最佳化代幣資料來源這樣的機制來控制、最佳化和管理其資料集。 雖然資料治理組是獨立的,並且不共享相同的代幣,但它們都透過與Band Protocol原生代幣的繫結來保護。這與其他資料管理協議(如DIRT協議)有根本上的不同,其對所有的資料最佳化使用同一個代幣。

而每組資料治理組都有一個代幣有兩個優點。

• 代幣持有者有直接的動機來最佳化真實的資料。當代幣的價值直接與該組中管轄的特定資料集繫結,那整理真實資料這件事將完全帶給代幣持有者本身好處。相反來說,如果全網只有一個代幣,則導致無法得知任何特定資料集的貢獻是否會有顯著的價值。因此,資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模型較弱。這很容易導致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和資料分歧。

• 賄賂代幣持有者變得更加困難。反面來說,如果全網僅有一個代幣,一個錯誤的資料集可能不會導致代幣的價值顯著下降。因此,賄賂代幣持有者來操作一個資料集的可能性比一個資料集有一個代幣的情況更可能發生。因此在個別資料集個別代幣這種情況下,代幣持有者的損失將⼤於資料集的品質下降,更可防範賄賂的情況發生。

有關資料治理組(包括代幣分發和治理模型)的詳細資訊,請參閱第3節以瞭解更多詳細訊。

3. Band Protocol 原生代幣

Band Protocol是圍繞自身的原生代幣,Band Token(BAND)構建的。BAND 最初以ERC-20代幣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行。而隨著我們部署到更多的區塊鏈,BAND將支援在更多的區塊鏈間轉換。代幣為協議生態提供了四個主要功用。

• 為資料治理組提供流動性並保證代幣價值。當發行資料集代幣時,需要使用BAND代幣來進行抵押。任何人都可以藉由將 BAND 傳送到資料治理組的連結曲線函式智慧合約來購買資料集代幣。相反,資料集代幣可以被出售給連結曲線函式以接收回BAND。類似於ERC-20代幣的利基,而較少流動的資料集代幣亦會有一個利基。BAND當作全網代幣,在它們之間提供全球流動性,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在任何資料集代幣之間購買、出售或切換。

• 保持所有資料集的價值。當要鑄造任何新的資料集代幣時,都需要有BAND代幣來當抵押。因此,隨著資料集代幣需求的增加,BAND的需求也會增加。這有雙重效果。首先,BAND價格和代幣的價值將會增加,使其有效地反映在所有資料治理組的價值上。其次,由於資料集代幣按BAND價值進行估價,因此,BAND價格的上漲會提⾼所有資料治理組的安全性。

• 未來協議升級的治理。類似於專案0x的ZRX代幣,BAND可以被用來對於未來協議改進的提案和投票上。一但當Band Protocol部屬後,其內部邏輯不能輕易更改,因為升級可能會影響系統的安全性和可用性。BAND代幣將作為每個資料治理組中的利益相關者的治理代幣,以投票的方式來解決未來的去中心化升級和治理問題,例如更改投票方案或新增新的最佳化資料方法。

• 透過已最佳化資料集登錄檔控制資料集品質。最初第一組資料集將被嚴格精心挑選。但是,當Band Protocol逐漸朝向去中心化,建立或是最佳化資料集都將會變成是無需許可的。為了控制生態內部資料集的品質,BAND代幣持有者將共同維護一個已認證的資料集登錄檔。BAND代幣將為唯一表決的管道以保護登錄檔免受惡意參與者的侵
害。

4. 協議經濟

沒有適當的經濟激勵,一個協議就無法繼續生存。Band Protocol依靠查詢費用來支付給資料提供者,並激勵誠實的資料最佳化。每當智慧合約發出資料查詢函式呼叫時,它必須附加區塊鏈的本地貨幣(以太坊的情況下則為ETH)。查詢費用則根據資料集的提供者及代幣持有者在治理引數設定的費用表來決定。

圖 6:Dapps透過標準查詢介面請求價格,該介面將會把結果轉發到負責資料集治理引數的合約。

決定接受該區塊鏈的原生貨幣主要是為了簡化載入和整合的過程,因為要去假設每個程式都願意去持有資料集代幣或是BAND代幣都是不太合理的。在實際運作中,Band Protocol利用去中心化交易協議,如Uniswap,即時將接受的貨幣轉換成BAND代幣,然後透過同一交易中的連結曲線函式轉換為資料集代幣。 因此,儘管Dapps 以原生貨幣支付,資料供應者和代幣持有者仍會分得在資料集代幣中的收入。此過程中,當越來越多的BAND被鎖定到連結曲線函式中,資料集代幣的供應量將會增加,從而導致這兩種代幣的價格升⾼。

圖 7:在查詢價格時收到的原生貨幣手續費可透過Uniswap及連結曲線函式轉換成資料集代幣。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的資料管理辦法中不一定需要收入才能給予參與者一定經濟上的收入,像是最佳化代幣登錄檔。在這種情況下,資料集社羣可能集體決定將查詢費用設定為零。

資料集治理組

資料集資料治理組是Band Protocol中最基本的單位。Band Protocol由多個資料組組成,每個資料組都有自己特別的代幣。資料集代幣持有者參與社羣治理和資料庫整理,作為回報,他們接受⼤眾使用資料時所消耗的手續費,並從代幣增值中獲利。

圖8:Band Protocol中的每個資料集治理組都使用自己的代幣進行資料治理。但是,每個代幣都使用BAND代幣繫結。以 BAND 作為抵押品可確保資料集代幣始終具有有形的經濟價值,並且不能無中生有。

1. 資料集代幣是 

ERC-20類行的代幣,在建立時與治理組一起部署。代幣供應量由連結曲線函式合約控制,曲線函式合約具有鑄造及銷燬資料集代幣的完全許可權。資料集代幣藉由激勵代幣的資料組織管理和整理資料。Band Protocol為ERC-20 合約新增了三個額外的功能,以改善使用者體驗。

• ERC-223 的轉接和呼叫允許合約在單個交易中接收和處理代幣。
• 最小余額快照允許合約查詢任何帳戶的歷史餘額。這主要用於確定表決權和消除雙重投票的可能。
• 轉帳凍結允許已授權的合約關閉代幣轉帳功能。這主要可用於實施權利證明機制,同時仍允許持有者保留其代幣保管權。

2. 擔保代幣發行

資料集代幣發行權是以BAND代幣為擔保與資料治理組的連結曲線函式所結合。連結曲線函式概念最初由Simon de la Rouviere提出 。連結曲線函式確保(1)資料集權證的供應量上升時整體價值也會跟著上升,和(2)代幣持有人總是可以選擇藉由出售其資料集代幣以接收回等比例的BAND代幣此退出機制。這可確保資料集代幣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流動性和有效性,有一個好的激勵保護機制是成功執行的關係。

2.1 價值-供給 功能

這種凸函式和單調遞增函式可以說明資料集代幣的總供給量與其所有抵押的BAND代幣總價值之間的關係。 換句話說,假設現在供給S,V(s)產生在連結曲線函式合約中抵押的BAND的總數。 可以注意的是,透過定義此供應函式的值,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藉由給定總供應量P(s)的資料集代幣的現貨價格推匯出該特定供應值處的價值。

圖 9:具有線性價格的代幣和二次抵押品的連結曲線函式示例。這兩個圖形是相等的。

每當有人要購買資料集代幣時,買家就會將 BAND 代幣傳送到連結曲線函式合約。合約計算調整後的資料集代幣供應量,並將鑄造完成額外供應量給買方。當有人決定使用賣出資料集代幣時,就會發生相反的轉換。

圖10:當有人決定藉由連結曲線函式合約購買或出售代幣時的情況示例。

為了防止超前交易,連結曲線函式合約允許使用者限定價格,模擬傳統限價單。 如果交易未達到限制條件,則該交易將會重製,防止使使用者執行錯誤的訂單。

2.2 程式程式碼庫

Band Protocol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智慧合約庫,用於在 Solidity 中建構任意的程式碼任何可以由二進位制和三元運算來表述的遞迴應用及數字常數皆可被編碼。

2.3 流動性價差

流動性價差控制資料集代幣的買入和賣出價格之間的差異。可以透過在bonding:liquidity_spread下的治理引數設定。⾼流動性價差使得惡意參與者更難預先交易攻擊(Front-running attacks)。然而,⾼價差會導致代幣持有者在兌換資料集代幣時收到較少的BAND。流動性價差收入將會傳送到由bonding:revenue beneficiary引數指定的合約位址。預設是治理組的建立者地址。

3. 治理引數

資料治理組內的治理引數決定了該組的其他智慧合約的邏輯如何執行。也就是說,治理引數內會有一組 32 位元組⾦鑰和 32 位元組的值配對。32 位元組值依其⾦鑰可以為整數、百分比值、區塊鏈地址或 IPFS 雜湊值。舉例來說,bonding:liquidity spread的引數控制連結曲線函式買入和賣出現貨價格之間的價差百分比的整數。資料集代幣持有者可以透過以下過程對引數進行更改。

圖 11:更改引數提案的週期。

1. 資料集代幣持有者若想更改一個或多個引數,可以對治理合約發起一個”提案”交易,從而建立一個提案。一旦提案建立後,這個提案將在params:expiration_time的時間內保持開放。
2. 當提案開放時,代幣持有者可以投票贊成或否決該提案。
3. 投票期結束後,如果(1)所有參與投票的比例超過params:min particiation pct的比例,和(2)超過 params:support_required_pct:支援投票批准的參與代幣的百分比,提案獲得批准並應用更改後的引數。
4. 此外,為了促進一致的引數更改,當所有同意票的代幣⼤於params:support_required_pct比例,則可以在提案到期之前完成修改。

在建立資料治理組期間,將會需要同時設定連結曲線函式和治理合約的初始引數。需要注意的是,治理合約本身的三個引數也可以透過相同以上的提案投票過程進行更改。

激勵代幣的資料組織

在第一次主網啟動期間,Band Protocol將為資料治理組提供兩個主要模型,以利其之資料集代幣得共同治理和梳理資料。我們目前還在積極研究更多的資料最佳化模式,並將在未來的協議升級中新增。另外資料治理組不一定只能使用一種最佳化模式,同一資料集代幣可用於在同一資料治理組中的多個資料集。本節主要討論技術代幣機制。更具體將在潛在應用場景部分中解釋。

1. 最佳化代幣資料來源

最佳化代幣資料來源(TCD) 是一種用⼤吞吐量來管理資料的方法。TCD在許多面向類似於委託持有量證明(DPoS)。代幣持有人以候選人的名義獲取代幣,從而共同選擇資料提供者。資料提供者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權向公眾提供資料,並賺取從資料查詢中收取的部分費用。

• 資料提供者申請向資料集提供資料的許可權。擁有最多代幣的提供者得到提供資料的權利。 他們收到⼤部分的查詢費,從而願意提供他們的服務。
• 代幣持有者將代幣押用於他們信任的資料提供者。他們賺取一小部分的查詢費用,以換取保護最可信資料供應商的名單。

1.1 TCD 最佳化如何⼯作?

圖12:TCD供應商促使自己能成為提供資料的一員之流程圖。

• 希望成為資料提供者的代幣持有者將部署資料來源合約,並藉由持有min_provider_stake數量的代幣後註冊成為供應商候選人。

• 其他代幣持有者可以為他們信任的供應商候選者提供代幣當作權益證明。擁有最⼤函式max_provider _count代幣持有量的資料提供者候選人將成為有效資料提供商。

• 每當出現資料查詢時,TCD合約都會向每個有效資料提供者發出⼦查詢。查詢結果將聚合成為資料查詢的最終結果。

• Dapps必須為每個查詢支付query_price價格的ETH,該查詢得到後會轉換成社羣代幣有效資料提供者將得到owner_revenue_pct比例的收入。其餘的歸社羣成員,與他們的代幣持有量成正比。

• 代幣持有者可以隨時提取其代幣,並將其代幣與部分收入一起收回。提款後,將重新計算有效提供者清單。

• 資料供應商也可以提取其代幣。但是,他們必須通知TCD智慧合約關於他們的傾向撤回的withdraw_delay持續時間。這允許普通代幣持有者在資料者之前先撤回其代幣,預防資料者惡意操作。

1.2 與查詢介面串接

查詢外部資料的使用者利用查詢介面查詢資料,該介面聚合當前有效資料提供者之間的資料。並且僅當超過2/3的有效資料提供者提供此類資料時,資料點才有效。 這可以保證系統可以容忍多達1/3的惡意資料提供者。 Band Protocol將會在一開始提供兩種聚合資料的方式,例如:

• 給定在⾦鑰⾥所有結果中的中位數。
• 給定在⾦鑰⾥所有結果中的多數值,如果沒有多數則宣告失敗。

1.3 經濟分析

本小節討論最佳化代幣資料來源的經濟觀點。

對於資料提供者是低成本的。更新資料點對資料提供者的成本非常小,舉例來說資料提供者在Ethereum上更新鍵值,其GAS成本是約26000 GAS(5000用於儲存字元更新,21000用於完成交易)。因此每小時更新一次此資料點的成本僅為(假設5Gwei的GAS價格)26000245/109 =0.00312 Ether,或是每天$0.624美元(ETH定價200 USD/ETH)。對於重要資料點(如現實世界的價格反饋或其他區塊鏈的雜湊值),每天每個資料點的更新成本只要不到一美元是相當低的。 此外,在未來的Band Protocol更心中,資料提供者還可以透過提供資料集的雜湊樹值(Merkle hash)而不是每個單獨的資料點來節省成本。

對於資料消費者是低成本的。資料消費者在向網路廣播交易時已經支付了GAS。 假設複雜的交易需要平200000 GAS,GAS價格為5 Gwei,則交易已經花費20美分(200 ETH/USD)。 因此,假使為確保資料安全而額外支付10美分不應該會破壞使用者體驗。請注意,可以根據資料的安全需求調整費用。

健康的利潤率和名譽收益。結合前兩點,我們可以看到資料提供商只需要少量的查詢數即可達到盈虧平衡點。使用上面的數字,如果有10個資料提供者,則每天只需要10*0.624/0.1≈60個查詢來支援資料提供者。超過這些外,資料提供商就是純粹的經濟利益。除了經濟效益之外,資料提供商還透過採用該協議獲得聲譽。例如,加密貨幣交易所可以透過向網路提供有效和最新的價格資訊來獲得支援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聲譽。

市場可擴充性。隨著更多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加入Band Protocol,它們就可以開始消耗資料和支付費用,而不會給資料供應商帶來任何邊際成本。這直接導致了資料集市值的增加,使資料提供者和代幣持有者受益。此外,資料治理組可以擴充套件以支援更多TCD,而無需發出不同的資料集代幣。

1.4 安全分析和可能的攻擊媒介

≤1/3的提供者商串通:少數資料提供商可能串通以篡改資料結果—惡意攻擊者數量微不⾜道不會影響網路的整體資料完整性。我們下面顯示案例分析。

> 2/3的有效資料提供者持續提供資料:在這個案例中,誠實的提供者提供了⼤於一半的資料(因為> 2/3提供有效資料,≤ 1/3提供惡意資料)。這歸功於中位數級多數,得以抵抗小於一半的惡意資料點,我們的協議還是可以正常運作。

≤2/3的有效資料提供者持續提供資料: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的協議將會暫停提供資料給使用者。也就是說我們寧願暫停也不願提供不安全的資料。當>2/3的資料繼續被有效提供,資料供給才會繼續,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 1/3的提供者商串通:多數資料提供商可能串通篡改資料結果 — 如果超過三分之一的提供商提供不良資料,協議將不可避免地向dApp提供不良資料。 但是,如果發生此類攻擊並且資料變得不那麼有用,則代幣的價值基本上被破壞,因為不再有任何dApp願意為這些資料付費。 “撤銷延遲”機制阻止資料提供者在普通代幣持有者之前將資料集代幣轉換為BAND。這可確保資料提供商在治理組崩潰中遭受最⼤的損失。巨⼤的經濟損失威脅應⾜以阻止全社羣與資料提供者勾結。 不僅與此,一旦串通的話現實聲譽損失也可以作為防止資料提供商惡意行為的動機。在未來,我們還會考慮強制使用代幣削減作為懲罰條件來進一步消除不誠實行為。

富有的攻擊者: 富有的對手可能使用⼤量資本購買代幣並獲得顯著的攻擊力,對TCD進行1/3攻擊 –然而購買代幣推翻現有的代幣持有者是令人望而卻步的昂貴。由於代幣發行的連結曲線函式性質,新的代幣越來越昂貴。作為一個具體的例⼦,要在20%的儲備比率下實現1/3的連結曲線函式供應量,需要鑄造目前供應量的50%。成本是1.5(100%/ 20%)≈當前抵押品的7.6倍,對於市值很⾼的治理組來說,成本極⾼。未來可能遇到的威懾還包括延遲成為資料提供者的資格,例如他們需要先購買並持有代幣一段時間才能夠享受持有權益。這樣的延遲治理組可對突然上漲的價格做出反應。

拒絕服務:由於資料提供者的身份可能為人所知,惡意攻擊者可能會直接攻擊提供者,使他們無法提供資料 - 資料提供者負責對於服務正確連結到區塊鏈,但與直接提供給使用者資料的傳統資料 API供應商不同,Band Protocol 利用區塊鏈基礎設施來達成資料分發。攻擊者幾乎不可能關閉 Band Protocol的資料服務,除非他們關閉整個區塊鏈系統。

2. 最佳化代幣登錄檔

代幣持有者可以使用最佳化代幣登錄檔(TCR)共同構建公共資料集。TCR 是包含 32位元組項次(包括字串、地址、數量或雜湊)的鏈上清單資料結構。 總共有三方參與構建 TCR,包括應用程式候選人、代幣持有者和資料消費者。

• 應用程式候選將資料集代幣抵押於系統中的項次,實質上可作為資料提供者。如果它們的項次與TCR的準則不一致,則它們可能會喪失代幣。

• 代幣持有者監視TCR上項次的品質。他們篩選低品質項次,並以投票的方式支援持續的篩選。而他們因執行管理⼯作而獲得獎勵。

• 資料消費者讀取和利用有關 TCR 項次的資訊。消費者不付費,他們為TCR項次的擁有者提供內在價值。

可能透過TCR進行眾籌來源和最佳化的資料示例包括但不限於,已驗證滿⾜某些標準的加密貨幣專案清單、符合社羣標準的新聞和研究清單,或由受信任的第三方提供的唯一身份認證清單。當涉及到透明度和龐⼤規模時,TCR提供潛在優勢超過中心化資料整理方式。

2.1 TCR 最佳化如何⼯作?

圖13:TCR內項次的週期

1. 候選人透過透過持有min_deposit函式的資料集代幣來申請在 TCR 上列出項次。如果該項次在apply_stage_length函式持續時間中沒有被提出質疑,則會自動列出該項次。

2. 代幣持有者可以透過持有匹配的存款來質疑項次。項次進入投票期間,使用資訊提交協議(commit-reveal),代幣持有者投票保留或刪除該項次。

3. 如果參與的代幣參與率不到min_participation_pct函式,則認為該質疑沒有成功。匹配的存款將返回給質疑者,並且項次保留在 TCR 上。

4. 如果有⾜夠的代幣參與,並且超過support_required_pct函式比例投票的項次將被刪除,項次的存款成為質疑者的獎勵。質疑者接收dispensation_percentage函式百分比的代幣,而獲勝投票者得到剩餘的部分。

5. 另一方面,如果質疑失敗,質疑者抵押的代幣將被沒收,並在項次所有人和投票保留人之間分配。項次所有者接收dispensation_percentage百分比,而獲勝投票人得到剩餘部分。

Band Protocol正在積極試驗在項次存列中加入降價抵押模型,它允許項次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價值減少。

2.2 安全性與經濟分析

自2017年以來,TCR的經濟和安全一直在被積極研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從TCR Reading List中瞭解更多關於機制的知識。 除了眾所周知的觀點之外,如2.2節所述,Band Protocol在每個治理組的基礎上使用不同的資料集代幣這一事實也有助於提⾼系統的內在激勵和安全性。

潛在問題和限制

1. 寄生資料來源

寄生智慧合約將會消耗資料集中的資料,然後以更低的成本將其重新分發到其他 Dapps。在本質上,它充當原始事實的快取層,導致原始最佳化資料集的收入損失。雖然傳統公司可以以法律阻止轉售企業資料,但自主資料治理組的智慧合約卻沒有這種特權。不幸的是,Band Protocol作為開放式協議無法阻止這種存在。

但是,選擇依賴寄生智慧合約的Dapps是會冒著收到已失效或惡意資料的風險。 隨著Dapps變得越來越⼤,由於他們的信任和聲譽受到威脅,他們應該就會選擇消費來自官方資料來源的資料。

2. 鏈上投票

基於代幣的鏈上投票的可行性尚未得到充分證明,特別是在潛在的賄賂方面。 這個主題已經被幾個團隊積極研究。 然而,截⾄目前,基於代幣的投票是最廣泛採用的機制,是對抗女巫攻擊(Sybil Attack)的最佳方式。 Band Protocol實現了以下額外的層來阻止攻擊。

• 雖然資料集代幣可以透過連線曲線函式自由買入或賣出,但合約在買入和賣出價格之間施加了小的流動性價差。這使得購買代幣只是為了影響特定的投票必須付出⾼昂的代價。

• 聲譽對於權益也是關鍵資源。資料提供者一般需要提交他們的身份,以獲得社羣的信任。因此,每個資料提供者是將貨幣價值和聲譽都抵押於資料集 — 這也降低了他們採取惡意操作的動機。

• 每個在Band Protocol內部以投票為基準的決定都可以被社羣重新考慮。如果前一個質疑者以不利的結果結束,則可以再次發起TCR質詢。治理提案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被重新提案。

Band Protocol將繼續積極研究鏈上投票,如果更好的技術和實現方式,將會升級開發投票機制。

潛在應用場景

1. 去中心化⾦融

⼤多數現有的去中心化⾦融(DeFi)應用共用一個關鍵的單點風險來源:外部價格資料來源,知名的專案,如MakerDAO、Compound、Dharma、dYdX、或是SET,僅僅依靠相對較少的受信任開發人員來向協定提供鏈外價格資訊。而Band Protocol可以填補提供此關鍵資訊,使專案能夠於在專注於他們最擅⻓的方面的同時享受Band資料供應商帶來的安全資料。這也延伸到未來的去中心化⾦融應用,例如現實世界資產的衍生品交易,這需要獲取現實世界的資料,如利率,外匯匯率,股票,債券和⼤宗商品等證券的價格。

2. 去中心化商業

許多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使用代幣作為付款條件,這意味著他們必須以代幣為其產品和服務定價。但這很是困難的,因為這些應用通常會以穩定的法定價格定價,而這些代幣的價格波動卻很⼤。 因此,他們需要一個機制來不斷將其商品的法幣價值轉換為代幣價值,這需要一個可靠,持續的提供加密貨幣價格的來源。

3. 身分識別層

許多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難以處理假帳戶和女巫攻擊(Sybil attacks)的難題。如Vitalik所⾔,身份層是構建抗串通代幣系統的關鍵部分之一 。Band Protocol可以作為不同平臺間身份認證服務的協議,以共同管理身份資訊,透過簡單的查詢介面程式進行整合。

4. 遊戲、Du Bo和預測市場

遊戲和Du Bo一直是區塊鏈生態系統中最⼤的行業之一。透過使用Band Protocol,dApp 可以訪問不受單一現實來源控制的可信現實世界資訊。與 DeFi 類似,這允許開發人員專注於其核心功能,同時利用Band Protocol的安全性。

5. 供應鏈溯源

使用加密貨幣以完全無需信賴的方式購買和銷售真實世界的產品,在當前技術下幾乎是不可能的。Band Protocol允許供應鏈相關資料,如發貨訊息或非區塊鏈支付,智慧合約可以在鏈上驗證此類資訊,並有效地執行財務邏輯。

6. 現實世界API連線

智慧合約目前是有限的,因為它們無法在數位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架起橋樑。而Band Protocol可以支援現實世界API連線,所以智慧合約完全意識到現實世界事件以及能夠向 API提供輸入到觸發特定事件。舉例來說,若連線銀行API,智慧合約可以確切知道有鏈下交易發生,或是當有鏈下交易發生可以自動觸發合約。

未來技術目標

1. 最佳化⼤量資料集

為了使Band Protocol成為資料查詢的所在,就像是於傳統的網路維基百科或維基資料,它必須能夠支援⼤量資料集。在目前的 TCD 設計中,資料供應商必須將資料集中的每個資料都提交到區塊鏈,由於成本⾼昂,這根本上不可行。Band Protocol的下一次版本將允許資料提供程式僅提交完整資料集的雜湊樹(Merkle root)。原始資料將透過鏈下網路分發,代幣持有者將共同驗證資料。鏈上智慧合約可以透過同一查詢介面檢查資料有效性。

2. 跨鏈通訊

資料集資料治理組將可用於整理其他區塊鏈的雜湊值。結合上述的雜湊樹壓縮,以太坊智慧合約將能夠檢查其他區塊鏈上發生的情況,如Bitcoin或EOS。

我們將Band Protocol設定為跨區塊鏈的協議,每個被支援的區塊鏈(包括 Cosmos Network和EOS)都提供Band Protocol。為此,Band 代幣將支援區塊鏈之間的跨鏈原⼦交換,類似於 BancorX,儘管使用由 Band Protocol 本身提供的去中心化資料外部呼叫。啟用此功能後,我們可以有效地將不同區塊鏈間相連結,並增強更廣泛的去中心化應用。

3. 鏈上資料隱私

某些資料無法作為純⽂字進行儲存和釋出。個人資訊(如姓名、年齡或信用評分)是隱私的。然而,這樣的資訊對於解放去中心化應用的潛力⾄關重要。例如,非抵押貸款申請需要個人信用才能做出合理的貸款決定。在未來的Band Protocol升級中,我們計劃採用尖端的加密技術,包括可信執行環境 (TEE)和零知識證明等等允許在不損害使用者隱私的情況下進行不須信任的資料決定。

關於更多Band Protocol資訊:https://bandprotocol.com/
更多區塊鏈專案介紹:http://www.qukuaiwang.com.cn/news/xiangmu
風險提示:區塊鏈投資具有極大的風險,專案披露可能不完整或有欺騙。請在嘗試投資前確定自己承受以上風險的能力。區塊網只做專案介紹,專案真假和價值並未做任何稽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