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的商業模式轉變與參與投資邏輯

買賣虛擬貨幣

細數計算機誕生以來的商業模式轉變,從硬體銷售到許可軟體使用權銷售再到開源後的資料收集變現,商業巨頭們從IBM到微軟再到Facebook已歷經超過一甲子的時間,而未來的商業邏輯將更多基於三個方面:邊緣計算,機器學習以及分散式的網路架構,由此所產生的新興參與方式與投資邏輯值得當下的每個網路參與者思考。

1.平臺架構與商業邏輯的轉變

1.1 架構歷史


我們正處於軟體架構正規化轉變的開端:去中心化資料網路運動的首波浪潮。

我們在過去幾年中所目睹的運動已在不經意間超越了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資產,甚至是開源軟體和區塊鏈。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它是基於開放式的點對點資料網路的勝利,它反映了經過適當調整的經濟激勵的力量,並開始利用之前忽視的,每個人的生活中的個人資料中心。

隨著高速無線寬頻的普及,快速成熟的雲原生軟體以及近期機器學習技術的激增,這一運動正在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技術架構的進步使作業系統和軟體包商品化,使其可以透過資料中心和雲基礎架構在全球範圍內訪問。而在這一波新浪潮中,資料中心正在擴充套件到網路的邊緣,資料本身正在“開源”,商品化元素轉變為可重複使用的可信賴“區塊“。

分散式使用者和機器透過對等網路的基板與該資料互動。這些對等資料網路成為一種“結構”,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的情況下驗證和管理資訊輸入,同時以可用,安全和可擴充套件的方式為各個使用者提供自己的資料。

雖然谷歌已 悄然放棄了“ 不作惡”的座右銘,但我們對新的軟體架構更感興趣,其座右銘是“ 不能作惡”。

1.2 個人主權


透過賦予使用者自己的資料主權,分散式的資料網路浪潮正在打破被眾多企業視為生命線的龐大資料孤島。受Equifax公司資料洩露,或者劍橋分析公司使用8700萬Facebook賬戶中的個人資料以及最近另外50萬使用者登入資訊洩漏的影響,使用者已厭倦了將他們的個人資料委託給這些集中式孤島。

雖然谷歌悄悄地放棄了它的“ 不作惡 ”座右銘,但在新的網路架構中,其座右銘是”不能作惡”:所有使用者都在本地控制他們的資料,從而促進個體主權的崛起。

正如Yuval Harari在最近的TED會議上所說的那樣,極權主義並不是經常描述的那麼顯而易見的作惡; 相反,它本身也就是一個誘人的簡單解決方案,解決了當前可能看起來很愚蠢的問題。Harari認為,某些商業或政府組織內資料的集中可能誘使他們掌握並個性化這種技術,達到迄今為止無法想象的程度。而我們則需要新的組織結構,資料架構,激勵架構和技術架構來抵消這種危險。

1.3 向以人為中心的計算的轉變

雖然信任層已經成為個人和社羣之間的共性,但事實證明,在人類與硬體裝置和軟體應用程式交易中建立它很困難。隨著軟體以越來越親密和個性化的方式為我們提供服務的潛力不斷擴大,提供可信賴關係的必要性也在增加。當一個人分享個人遺傳和生理資訊時,這依賴於演算法在人類危險時刻甚至在過濾構成我們日常決策的事實基礎的新聞流時進行瞬間權衡。 

在“Sapiens”中,Yuval Harari還探討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有能力透過語言概念化抽象概念,並透過不斷分享構建出允許陌生人之間合作或社羣興起的共同信念。技術現在有能力透過在協議層編碼生成正確激勵來抽象出這種信任,從而允許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合作和貿易。

即將到來的分散資料網路浪潮將我們從零和博弈資本主義轉移到合作社羣的複合利益。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式自治組織可以在一系列新領域實現彈性和效率,協調和激勵的平衡。使網路採用共同利益從而取代當前所有者的利益,使建立者,服務提供商和使用者之間的激勵措施保持一致,從而改變當前自上而下的網路控制權,以及具有高度腐敗傾向的網路組織架構。

要了解未來價值可能出現的位置,以及投資者和創業者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效地集中我們的努力,對於瞭解技術在長遠角度如何推動商業模式的演進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興技術與其價值捕獲所衍生出的商業模式,資料來源:Fabric Ventures

讓我們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戰後美國繁榮中挑選故事。隨著美國公司成為跨國公司,技術公司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為了利用生產昂貴的專有計算機硬體。結果是計算機仍由少數使用者組成,包括政府,企業和富有的個人。

隨著微處理器的生產成本急劇下降,一種新的計算體系結構從根本上改善了經濟效益,從專有硬體系統向晶片製造商和軟體公司轉移了業界的力量。IBM的Tom Watson當時無法想象未來人們需要多少臺計算機,但微軟的比爾蓋茨明白:未來每個家庭都會擁有一臺個人電腦。

隨著個人計算機訪問的民主化,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引發了一股新浪潮,科技公司將其商業模式轉變為銷售具有許可作業系統的廉價硬體

隨著微軟的強勢崛起及其對贏得開發者參與的不懈追求,消費者選擇了具有最多相容應用程式的平臺,該公司的Windows作業系統開始在硬體提供商之間傳播,並將幾乎所有軟體包統一在同一屋簷下。到2000年,微軟的市場份額超過所有銷售的個人電腦的90%,並從操作軟體和應用軟體層獲得了大部分價值。

然而,雖然微軟擁有桌上型電腦的統治地位,但它從未在配線櫃和資料中心中保護伺服器 ——這些仍然是80年代最成功的Unix工作站公司(Sun,Silicon Graphics和IBM)的領域。在90年代早期,Linus Torvalds試圖透過更便宜和更開放的替代方案來破壞這種昂貴的霸權:Linux——用於軟體伺服器的Unix作業系統的開源版本。

透過將商用硬體和Linux作業系統與Apache Web伺服器,MySQL和PHP相結合,實現了新一波技術業務。截至2012年,微軟在計算市場的份額已降至20%,而到2017年,基於Linux的Android佔據了移動計算市場的85%。

這種獲取更便宜軟體的民主化加上廣泛可用的網路,促使技術企業將其商業模式轉向提供免費軟體和網路,目的是將他們收集的資料貨幣化。今天的技術巨頭已經選擇了開源軟體,並將其與大量壟斷的使用者資料孤島相結合,以建立有競爭力的護城河,保護數萬億美元的市值。

然而,由於現有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資料使用問題,使用者開始仔細審查其資料的所有權,政府也正在推動廣泛的資料保護監管(例如歐洲的GDPR)。

在硬體,作業系統,軟體和網路的民主化之後,我們觀察到的新正規化轉變將開放對網路內資料的訪問權確權。隨著現有資料孤島的崩潰,我們將觀察到資料本身的價值提現和訪問途徑的商品化。但問題仍然存在: 一旦資料壟斷受到侵蝕或死亡,技術公司的商業模式將會變成什麼樣?

新興技術架構的產生與其早起採用者,資料來源:Fabric Ventures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重新追溯了開源軟體開發的歷史,以及隨之而來的動機和貨幣化方法。自一開始,自由軟體運動出現在隱私和安全愛好者,駭客和政府實體之間,他們意識到他們無法將他們的軟體商業化。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道德上的信念,即軟體應該處於開放的領域,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開發人員意識到,除了免費提供軟體外,開源模型從根本上改進了軟體開發過程。社羣圍繞專案建立起來,聲譽層開始在這些社羣中定居,在貢獻者,維護者和使用者中產生指數級增長。

由於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分發軟體,開發人員開始組建公司,將廣泛的貨幣化層新增到廣泛的分銷網路中。1993年,Bob Young成立了ACC公司,銷售Linux和Unix配件,後來成為Red Hat。大約在同一時間,1994年,Monty Widenius開始研究MySQL,它將自己整合到Linux,Apache,MySQL和Python中,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隨著大公司意識到開源開發的可行性和優勢,整個世界已經變得依賴於開源軟體。React和React-native JavaScript開發工具主要由Facebook維護,而Google則為Android,Kubernetes和Go等人做出了無數貢獻。

微軟在不到20年前被認為是開源的主要對手,而最近它已經在2017年成為支援最大數量的開源開發者的公司,最近更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Github。這些技術巨頭已經選擇了開源軟體,大多數都停止了對軟體的收費,並且已經將他們的整個業務建立在圍繞使用者資料進行貨幣化的過程中:透過使用他們不擁有的軟體和不屬於他們的資料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值。

科技巨頭透過使用他們不擁有的軟體和不屬於他們的資料創造了數萬億美元的市值。

不幸的是,在第三波開源軟體開發中,開發人員已經失去了推動第一波浪潮的道德願望和浪漫動機,也往往沒有受益於推動第二次浪潮的金融上行空間或聲譽獎勵。

隨著Satoshi Nakamoto 2008年釋出的比特幣白皮書,我們進入了開源軟體開發的第四個時代:透過解決“雙花”問題並在分散式系統中建立“數字稀缺性”

這種基本的架構突破使開源網路能夠在沒有中央機構或贊助商的情況下獎勵和激勵貢獻者。開放平臺和“去信任”點對點網路的創新與通證驅動的激勵和治理系統相結合,開啟了圍繞開源專案的開發商和生態系統的寒武紀大爆炸。

1.4由三大趨勢驅動的正規化轉變

過去二十年來,Web 2.0時代的成功主要由三種基本技術主導:雲,社交網路和行動通訊。我們相信,未來幾十年的技術創新將受到邊緣計算,機器學習和分散式資料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驅動:大量裝置上的邊緣計算捕獲數百萬個資料點,機器學習演算法的進步吸收了這些資料財富和建立了分散式資料的基礎,從而在網路中實現安全和可擴充套件的通訊,協調和公平的激勵。

邊緣計算、機器學習與分散式資料架構所構建的新興網路,資料來源:Fabric Ventures

這三個技術浪潮將開闢出大量資料,而這些資料目前仍因隱私,信任或競爭原因而被鎖定。2010年,世界產生了大約1個zettabyte的資料。根據麥肯錫的資料,2016年,世界產生了16個zettabytes的資料,但僅分析了1%的資料。到2025年,世界資料生成預計將超過160 zettabytes。

以前未開發的資料來源,隱私保護機制和更加細緻的顆粒度分佈,將帶來目前看來仍然不可思議的突破:例如透過基因組資料的個性化醫療預測,分散式自治代理的協調以及為資料生成器解鎖新的未開發的貨幣化方法。

然而,如果今天孤立的資料結構沒有迅速升級,可用資料的激增和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效率可能很快導致我們成為監視資本主義和政治的反烏托邦未來,資料壟斷者不僅可以預測,而且可以利用我們的情緒“仁慈地”規定我們尚未作出的決定。

實際上,他們對未來的行動具有極高的精確度,目標既不透明也不符合我們自己的真正決定。而分散的資料架構不僅會阻止科技巨頭和其他資料壟斷企業獲得如此巨大的權力,而且還會使個體參與者透過這一新的應用浪潮改善他們的生活,同時他們既能保護對隱私的控制,又能從參與中獲得經濟回報。

1.5通證和加密經濟學的新穎性


歷史上困擾所有網路架構師的基本問題可以簡化為網路價值創造與股權結構價值捕獲之間的不匹配。
股權結構的價值來自中央公司以淨利潤從客戶中獲取收入的能力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一個適用於銷售商品和服務的公司的系統:Apple銷售高階硬體或Netflix和Spotify銷售月度會員資格。

然而,當應用於核心價值在廉價分銷和使用者驅動的內容建立中的網路時,股權模型確實會產生危險的利益分歧:Twitter難以貨幣化其使用者群建立的內容,Facebook必須轉向幾乎是反烏托邦的 用於貨幣化其使用者群和開源網路的全景模型,從未設法正確地將其全部價值創造貨幣化。

當社羣在網路內生成有價值的內容時,使用者將從客戶轉變為產品本身。根本的不匹配在於,一箇中央實體試圖捕獲使用者社羣創造的整個價值,這些價值不會帶來任何經濟上行回報。

透過遠離管理網路的中央股權公司,而是使用本地通證將網路建模為數字經濟,我們不僅可以增加捕獲的價值,還可以將其分配給實際的價值創造者。這種數字經濟使用通證作為網路內數字稀缺性的表現形式,用於激勵分散式使用者,機器和其他參與者貢獻和管理寶貴的資源,工作內容和使用時間。

將網路的數字稀缺性(例如計算能力,人工,內容建立或治理)表示為數字通證,使其可不斷升級且無限靈活。這些通證成為人與其擁有的資產之間的可程式設計數字軟體連結——包括虛擬資產(例如個人資料)和物理資產(例如房地產)。

這些通證所實現的是透過通證經濟學——激勵機制設計的新前沿——為使用者,開發商,資源提供者(例如礦工)和資本提供者(例如投資者)實現的網路內在利益和效用巧妙構建平衡。由於通證化允許在整體巨集觀的基礎上重新設想所有權,甚至超越純數字資產,現有資產將享有改善流動性,透明度,訪問權的潛力,從而形成新的加密資本市場。

幾十年前,我們目睹了資料和內容從模擬到數字分發的轉變。這樣就可以重新設想數字內容從建立、分發到貨幣化的所有過程。數字化對報紙,電視和電影內容的影響已得到充分證明:像Netflix和Spotify這樣的新巨頭已經出現,像Blockbuster和Kodak這樣的公司被邊緣化或消失了。而我們現在已經確信,將內容歸於數字化的同時,將對所有權進行通證化。

“數字化是指內容,通證化是指所有權。”

1.6通證型別


在通證世界中,我們將其根據不同的特徵分為三個核心類別:貨幣和商品,效用通證和證券令牌。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單個通證可能同時表現出幾個特徵,甚至在其底層網路的生命週期中發展其特徵,我們總結了以下這些特徵的觀點:

根據不同特徵所產生的通證分類,資料來源:Fabric Ventures

  • 價值儲存(SoV)通證: 依賴於其審查抵制和對等交易功能,以確保與任何其他市場,商品或貨幣完全不相關的價值儲存。例如比特幣,Monero和Zcash,它們在交易速度,網路安全性和網路隱私方面都有輕微變化。這些最接近等價貨幣,在考慮貨幣的定量理論時,可以用交換方程(MV = PQ)來理解它們的動態。

  • 穩定幣:目的是將波動性與密碼集合分離,並提供與法定幣(例如美元)掛鉤的數字資產,主要用作賬戶和交易媒介的單位。3大類包括:

 a) 集中的IOU發行 - 透過集中保管的等額儲備保持價格穩定。

 b) 抵押品支援 - 由諸如乙太網託管之類的加密資產過度抵押。

 c) 演算法- 重建一個演算法中央銀行,透過槓桿控制供需。

  • 支付通證:是最簡單和迭代最快的版本,它們經常被強制實施到網路中,作為網路提供的數字資產的唯一支付方式。結果,它們更接近於數字經濟中的貨幣,而不會變得可投資,流動或穩定。相反,在未來的均衡狀態下,他們會更接近於一種營運資本形式,使用者會因資本的機會成本而儘量減少營運資本。但大多數很可能會因價格走低後以極高的速度結束。透過開原始碼(可複製和可分叉)的性質,這些通證模型以分叉的高風險執行,並由能夠被適當的價值儲存令牌中進行支付的等效協議取代。

  • 證券通證:是一種象徵性的資產代表,從傳統商品和股票到藝術品,一直到加密收藏品形式的虛擬土地。前者依賴於對相關資產的所有權的有力保證,並且可以透過其相關資產的價值進行估值,並具有流動性,可分割性和可訪問性的溢價。後者通常代表稀缺的數字資產,其價值如藝術或房地產——即創造者的名聲,數字景觀中的位置和對資產的整體需求。

  • 治理令牌:讓持有者對網路的執行方式,開發人員的工作重點以及應該實施軟體升級的方式進行投票。隨著網路價值的上升——透過在其上執行的公司數量或其處理的交易數量——影響其發展的能力將成為稀缺資源。事實上,這種網路中投票權的價格可能會以其所確定的價值呈指數級增長。該通證特徵通常與前述通證設計中的一個相互組合。

  • 折扣通證:賦予所有者在購買數字網路提供的資產時享有折扣的權利。購買折扣令牌可等同於購買合作社,並獲得網路內所有經濟活動的設定折扣百分比的權利。隨著網路的價值和活動的增長,通證的持有者可以獲得更大的折扣價值——並有效地建立只能在網路服務方面宣告的版稅費用(無貨幣支付)。

  • 工作通證:根據服務提供商需要啟用“遊戲中的面板”來為網路提供高質量工作的想法來實現。無論是計算資源等客觀工作還是定性評級等主觀工作,服務提供商都有義務將一定數量的通證投入網路,以換取提供有利可圖的工作的權利。如果工作“正確”完成,則服務提供商將獲得使用者支付的費用(不一定在本地通證中)。相反,如果服務提供商惡意行事,他們的利益就會被削減並分發給其他服務提供商。隨著網路使用的增長,將會有更多的即時和未來有利可圖的工作交付,導致希望提供這項工作的服務提供商的增加。結果是,對這些工作通證的需求將增加,並且由於其固定供應,通證的價格應隨著網路的使用而增加。

  • Burn&Mint均衡通證:構建基於兩個簡單的特徵:網路使用者使用通證支付服務費用,但不是支付費用,燃燒通證(以美元計價)並且同時透過鑄造新通證存在持續的通貨膨脹過程(以原生通證計價)。由於網路使用者為每個已燒錄通證引用服務提供商,因此他們會收到新建立的通證的分配作為付款。因此,當平臺使用量增加且使用者燃燒的通證量超過通貨膨脹時,供應量將減少並提高每個通證的價格。

2. 投資者的利益

投資於這些通證模型的投資者的角色必須從簡單的資本分配器演變為網路中的主動參與者。從社羣建設,令牌工程,積極執行節點,到積極管理流動資金的位置,活躍在這個領域的風險投資基金很快將被要求在網路中運營。這同時也履行了他們的信託義務:即最大化其LP的資本回報,並且還有助於引導他們投資的網路。

最活躍的投資者將在投資期間不斷從多個方面與網路互動:

  • Staking:由賭注證明(PoS)或委託證明(DPoS)網路在主網上執行,通證持有者將能夠放置其通證以便為網路提供有利可圖的工作(驗證交易,計算,仲裁,轉碼或提供安全性)並由網路(例如塊獎勵)或使用者(例如交易費用)獎勵。在DPoS網路中,網路中的運營商可以將工作作為分擔支付的服務,並且通證持有者可以將其通證委託/繫結給運營商。

  • 投票:許多網路都在使用他們的通證作為治理工具——無論是透過簡單的代幣投票,二次投票還是流動民主,通證都會給持有者發聲的權利。長期投資者將參與網路的治理過程,並將其引導至最佳利益方向。

  • 策劃:使用通證策劃登錄檔(TCR),此類網路中的早期投資者需要積極參與策展過程,同時保持註冊管理機構的高質量,並對相關發展協議作出擬定參與。

  • 執行節點和使用網路: 由於投資者也可能是網路的使用者,他們可能會主動為網路構建早期的用例迭代。從網路中的執行節點出發,為了自己的資料驅動跟蹤目的,積極參與網路經濟(例如購買服務/資產),這些投資者最初將種植建立在網路之上的生態系統。

因此,為實現更有價值的投資者收益,投資機構的邏輯也將轉變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為這些網路提供更多價值。

首先,早期投入的價值將更加凸顯,雖然以前的技術浪潮使新的商業模式在新技術平臺之上蓬勃發展,但向分散式資料網路的轉變允許在基礎協議中實現貨幣化。因此,與之前的技術浪潮相反,更多的早期價值創造可以大量集中在開發人員構建的技術基礎架構層中。

其次,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式必須以最短的時間迭代到足夠的可用性,Web 2.0和Web 3.0之間的重大技術進步需融入到成功應用程式的背景中。消費者反過來會克服以前沒有感覺自然的用例中的某些心理障礙,從而採用新的習慣。新的產品和新市場將得到新的市場戰略和分銷形式的支援——例如金融獎勵,通證空投和分散式的應用商店。

我們相信,特別是在未來2 - 3年內,大多數有趣的專案將專注於基礎設施層:開發人員工具,為智慧合約和資料管理框架等領域的團隊提供服務; “供水和鏟子”將促進商業與機構投資者向Web 3.0過渡並提供包括計算,儲存和資料隱私等基礎協議。

因此,作為投資者的將專注於從發人員那裡採購創新專案,審查他們的Github提交內容,開發並採用的領先的指標,評估他們在分散式的應用程式堆疊中的適合性。在持續轉變的過程中,未來的最大投資機會也許將透過參加(並促成)駭客馬拉松來發現。在軟體正在更加普及的時代,開發者是下一個王者,也是作為投資機構更值得花時間與他們合作的人。

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比特幣引入了一個可行的數字儲存價值作為政府發行的貨幣和黃金的替代品,透過將有限的供應與不可變的分類賬相結合,我們相信這波技術將帶來更多的新機會,而不僅僅是額外一種形式的錢。

在金融領域,我們認為合規將自動納入任何資產的轉移功能,信用評分和保險費將動態適應全球範圍內的無數資料來源,資本市場的整體概念將轉變為使用程式模組化作為財務語言:一組開放且無許可權的資料模組,可以在任何財務應用程式中使用資料集,以及可以在任何可以想象的資產中使用資料集。

同樣有機會從頭開始構建的行業例如供應鏈管理。從多個提供商的庫存跟蹤和物源驗證到自動化信貸融資和審計。特別是在汽車領域,支援跨車製造商汽車與汽車資料共享和車輛跟蹤開闢了一整套新的可能的運營和互動。

通證化首次實現了數字資產的全球所有權——資料從簡單的加密收集開始,不可避免地朝著主權身份和身份驗證發展。資料,軟體許可和工作提供商的點對點市場可以以其真實形式蓬勃發展——沒有AirBnB或優步對每筆交易都進行利潤削減。

透過抽象化信任,導致我們今天觀察到的中間方逐步消失,分散網路不僅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所有現有行業的業務運作方式的看法,而且還會引入全新的商業模式。

如前所述,關於投資者在該領域的作用,我們已經看到了資本提供者從根本上發生改變的機會。主動網路參與可以採取在網路證明中驗證區塊的形式,以換取區塊獎勵。

此外,它可以專注於為網路提供所需的資源,以換取使用者支付的費用,例如儲存,資料或登錄檔管理。透過在這些網路中設計適當的激勵措施,個人和專業服務提供商將迅速提供服務以獲得獎勵和費用。在競爭分散網路的情況下,網路提供商將跟隨網路參與者,並且這些網路參與者可能會聚集到具有眾多提供商的網路(這可能導致雞與蛋的情況)。

另外,在網路的早期,當在真空中觀察時,存在網路參與在經濟上不可行的風險:在沒有交易的網路中依賴交易費用或者在有任何買方生成之前向網路提供資料流損失。除了早期的投資者之外,特別是沒有理性行為者會滿足的場景。風險投資基金的回報主要是透過最大化每個投資的異常成功機會來推動的,因此,這種網路中的潛力超過了配置和播種網路的沉沒成本。

然而,流動性市場確實能夠將機構的組合更早期的流向市場,在基金的生命週期即將結束時,與傳統的股票股票不同,通證銷售將更容易,且不會對專案產生負面影響。

未來機構沒有必要推動首次公開募股或收購,而是能夠在公開市場上向經過認證的投資者進行交易,這些交易所受到完全監管,甚至可能包括鏈上合規框架,同時還保留向其出售通證的選擇權。此外,OTC銷售中的大買家。還有機會為具有不同風險/回報的資本或網路內的戰略參與者讓路,這可能最終增加剩餘通證的價值。

結論


當前的運動不僅僅是網路架構的代際轉變,而是組織原則的錯位。新一波以人為本的服務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前所未有的人與網路的親密關係,以及人類相信他們的機器對手不要濫用日益增長的無障礙資料,我們需要這一層加密隱私架構和適當的激勵措施。

同時我們也相信,從技術基礎架構,開發人員工具和資料管理框架開始,構建可擴充套件,安全且保護隱私的Web3.0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Fabric Ventures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fabric-ventures/the-fabric-ventures-investment-thesis-6cd08684b467

翻譯:達瓴智庫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