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危機的湖北紅十字會,能靠區塊鏈技術重獲公眾信任嗎?

買賣虛擬貨幣

疫情當前,湖北紅十字會的工作卻出現了問題。將大量口罩發給莆田系醫院,讓疫情重災區協和醫院拿不到口罩……湖北紅十字會成為了眾矢之的。非常時刻,公益慈善機構的公信力,也開始被公眾評判。一直以來,區塊鏈技術都被喻為“製造信任的機器”。那麼,在公益慈善行業,區塊鏈又該如何重塑信任?

01 信任危機新冠疫情肆虐,全國都在關注著武漢人民與前線醫務人員的安危,湖北紅十字會卻在這時刷了一波存在感。

1月30日,湖北紅十字會首次公佈了疫情以來的捐贈物資使用情況:武漢協和醫院收到個人捐贈的口罩3000個,武漢仁愛醫院收到口罩16000個。

其中,前者是新冠肺炎治療的第一批定點醫院,後者是一家經營無痛人流、不孕不育診治的私立莆田系醫院,未設發熱門診,不接收發熱病人。

訊息一出,輿論譁然。

而紅十字會對防疫物資的發放效率及捐款去向,也引發了質疑。

新京報1月31日報道,武漢各大醫院口罩等防護物資緊缺,與此同時,武漢紅十字會的倉庫卻堆放著大量物資。

湖北紅十字會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1月31日0時,累計募集捐款4.27億元,累計募集物資1876.2萬元,累計募集款物合計4.4億元。

截至目前,湖北紅十字會公示了每筆款項的來源,但公眾最關心的款項去向,卻沒有被公佈。

全國人民都在捐贈,為什麼武漢醫療前線還是告急?湖北紅十字會到底做了什麼?

在1月31日晚的湖北新型肺炎防疫釋出會上,武漢市政府黨組成員李強解釋稱,紅十字會在官網上釋出了急需的物資,但部分捐贈物資與急需物資的品種、型號、標準不完全一致。

他表示工作中存在一些差距,比如週轉不夠快、調撥不夠及時,“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加以改進”。

不久,湖北省紀委監委網站顯示,湖北紅十字會三名領導被問責,專職副會長張欽被免職。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鄭功成認為,捐贈款物無法及時使用、醫院各自求援的局面,是缺乏有效的資訊共享平臺與多方協調機制導致

02 解決方案湖北紅十字會引發的信任危機,如何解決?答案之一,就是依靠區塊鏈。

如何讓捐贈者信任、建立公信力,一直是公益行業的一大難題。公信力需要透明度來保證,但一些慈善機構缺少必要的監督與審計,做不到透明化。

而區塊鏈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點,可以將捐贈資訊與資金流動上鍊處理,從專案、稽覈、啟動捐贈到款項到位,全鏈記錄。

上鍊後的資訊,不僅無法篡改,還可被便捷追溯。有了區塊鏈,公益組織的可信度也將得到提升。

針對疫情期間的公益捐贈、物資分配難題,國內的區塊鏈團隊迅速反應,已有多個“區塊鏈+公益”專案上線,或將於近期上線。

杭州複雜美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33慈善區塊鏈登記平臺就是其中之一。個人、企業只要完成實名認證,就可以在這一平臺上公示自己或他人的公益捐款、志願者或獻血資訊。完成登記後,這些資訊的雜湊值會儲存在區塊鏈上。其他人登陸平臺,便可以查詢到所有公示的捐款記錄,記錄內容涵蓋捐款詳情、上鍊時間與存證地址等。

杭州複雜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吳思進表示,目前,該平臺上的捐贈資訊主要覆蓋兩類,一類是個人捐贈者主動上傳的捐贈資訊,一類是由權威公開渠道蒐集到的機構捐贈資訊。

“這些資訊本來就是要公示在網際網路上的。但與網際網路公示相比,區塊鏈的流程公開透明,資料不可篡改。”他稱。

“現在有4家機構,會同步將資訊上傳到我們的平臺。”吳思進介紹,“我們也聯絡了數百家慈善機構,邀請它們將公益捐贈資訊上鍊。”

官方資料顯示,目前這一平臺已經實現了6111條公益資訊的上鍊。

吳思進表示,接下來,他們還會與慈善機構合作,邀請對方共同參與捐款確認工作,確認簽名也將在鏈上完成。

2月4日,趣鏈科技也宣佈,將聯合多家企業,共同釋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慈善捐贈管理溯源平臺。

趣鏈科技稱,該平臺將基於聯盟區塊鏈網路,邀請各大捐贈機構、基金會將資料上鍊,以區塊鏈技術特性來提高資訊透明度與公信力,追溯和管理各企業團隊的捐贈物資、捐贈資金用途,最佳化物資分配過程。

據悉,該平臺收集上鍊的資訊,包括捐贈證明、物流運單、傳送方接收方等多個維度,以解決“需求難發聲、捐贈難到位、群眾難相信”三大難題。

目前,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捐贈資訊收集工作。

趣鏈科技表示,平臺將上線救助需求釋出、捐贈資訊釋出、捐贈和救助資訊公示、監督查詢等功能。

“平臺將於近期上線。”趣鏈科技工作人員告訴一本區塊鏈。

03 落地難點區塊鏈與公益慈善的結合,並不新鮮。2016年至今,國內慈善領域已有數十個區塊鏈應用落地,涉及捐贈、溯源、資訊共享等方面。

但區塊鏈+慈善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早在2016年,我還在銀行工作時,就開發過基於區塊鏈的公益捐款系統。”趣鏈科技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貝龍對一本區塊連結串列示。

在專案推進初期,他對專案信心滿滿,堅信區塊鏈可以幫助慈善業讓捐款資訊公開、可追溯、不可篡改,同時保護隱私。

從純技術角度看,區塊鏈確實可以實現這些目標。

然而,任何技術的落地,都不能只關注技術本身。區塊鏈從業者們遇到的最大難題,或許就是專案推進難。

“很多慈善機構會在捐贈的款項中抽取管理費,有些機構甚至會抽成20%-30%。”張貝龍表示,他當時聯絡了多家慈善機構,然後就沒了下文。

“當你想用區塊鏈技術顛覆一個行業的時候,肯定會受到很大阻力。” 張貝龍說。

而慈善機構的觀念也急需改變。一些慈善機構負責人並不瞭解區塊鏈,機構的內部決策流程也很長。

“不少慈善基金不願意上鍊。相比之下,網際網路企業和使用者就表現得相對積極。”吳思進表示。

區塊鏈+慈善的另一大難點,是源頭造假。

“目前,我們還做不到上鍊資訊的絕對真實,只能做到相對真實。”吳思進表示。

33慈善平臺採取的策略是,個人或企業在登記資訊上鍊時,必須透過實名認證,即個人或企業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你要P圖,我們也沒辦法。”吳思進坦承,“但偽造資訊一旦上鍊,便不可修改,會成為造假者的信用汙點。”

在他看來,區塊鏈+慈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平臺的參與者越多,才會越具有吸引力。“就像淘寶最開始起步時,也不能保證沒有假貨。但平臺做大了,自然會慢慢完善。”

事實上,許多區塊鏈從業者都認為,光靠技術,無法改變一個行業。

“公益慈善領域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治理’才能解決。”張貝龍表示,“治理可以理解為‘對管理的管理’,即利用更高層級的制度推動。”

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一個平臺,但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作。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在幾乎所有領域的落地,都將面臨這樣的問題。

從“郭美美事件”到“口罩門”,信任,一直是公益慈善組織的“命門”。

此次疫情,或許會成為區塊鏈“攻克”公益慈善領域的一個契機,在外部力量的推動下,區塊鏈技術有望重塑公益慈善組織。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