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幣大學於佳寧:網際網路是現在 區塊鏈是未來

買賣虛擬貨幣

兩會期間,眾多代表提出區塊鏈相關提案,涉及技術、產業、政策監管等多個層面。對此,金色財經圍繞兩會的區塊鏈提案,特舉辦「兩會系列專題」AMA,專題分三期進行,首期為“學者篇”,主題為“兩會中的區塊鏈:現實發展VS想象空間”。

6月2日16:00,金色財經特邀請中國行動通訊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曉華、中國政法大學區塊鏈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繼曄、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鍾巨集、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做客「金色相對論」,透過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思維碰撞,深入探討區塊鏈的巨集觀發展方向。

為了可以直觀清晰的理解各位嘉賓的觀點,金色財經特對每位嘉賓在直播過程中的分享做了整理。本篇為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的分享。

王瑜琨:兩會期間,我們看到了大量有關區塊鏈的提案,請問於校長主要關注到了哪些提案?對於提案相關領域觀察到了哪些方面的變化?眾多提案帶來的實際效力有多大?另外,人大代表提到“通證經濟”和“幣改”是不是意味著政府從之前的“談幣色變”到願意去了解token這個基於區塊鏈的元素了呢?

於佳寧:不能過度解讀,只能說明社會整體對於區塊鏈應用邏輯和真實價值的認識在逐步深入,當然,認知就會帶來改變。

又如,有代表委員提出出臺國家級的區塊鏈產業發展規劃,設立政府主導的區塊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這種提案落實的可能性相對較大,也是順應區塊鏈發展歷史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檀結慶建議藉助國家編制“十四五”規劃的視窗期,明確出臺全國性的區塊鏈產業發展規劃;設立由政府主導的區塊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扶持優秀區塊鏈企業;研究並推出區塊鏈應用示範方案;將全產業鏈條的區塊鏈企業集中在一起,打造生態圈完整的政務區塊鏈示範園。

我想這位代表說出了每個區塊鏈從業者的心聲,關於提案的效能必須重視,因為對於代表委員的正式提案,相關的部委都必須進行研究並給出答覆,很多提案都有機會納入正式的政策,因此提案實際上是最前瞻的政策風向標。我認為,今年兩會有關區塊鏈的系列提案,實際上說明區塊鏈行業正在進入“政策紅利期”,產業區塊鏈即將迎來爆發。如何把握政策紅利,應該是每個從業者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王瑜琨:國家發改委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各產業擁抱區塊鏈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區塊鏈將如何改變企業發展模式?區塊鏈的發展又將為經濟社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於佳寧:區塊鏈既是新基建的基礎,又是新基建的組成。區塊鏈的價值是讓整個網路變得可信化,讓資料要素實現價值化,隨著從資訊網際網路向價值網際網路升級,關鍵性的變化在於推進資料開放共享、提升社會資料資源價值、加強資料資源整合。區塊鏈作為“新基建”的十四大領域之一,隨著新基建投資額和政策利好的逐步釋放,區塊鏈產業也將在新基建投資的推動下加速發展。

另一方面,新基建提檔加速將為“區塊鏈+”落地提供了大量試驗場,區塊鏈與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端計算、資料中心、智慧計算中心、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其他新基建領域深度融合、碰撞,迸發出偉大火花,成功落地案例和商業模式也將為後續區塊鏈的大爆發大繁榮打下堅實基礎。

區塊鏈引發了價值網際網路革命,是網際網路到升級版,也將是各行各業實現5G時代新一輪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基礎性平臺。伴隨著政策的出臺,與技術的逐步成熟,區塊鏈賦能千行百業的時代即將到來,區塊鏈即將像交流電、自來水、網際網路、雲端計算一樣,成為各行各業的新型基礎設施,並帶動商業模式變革,引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的是,區塊鏈是堪比網際網路的偉大變革,區塊鏈也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創新、一種新的基礎設施,更是一種全新的商業邏輯、全新的經濟模型、全新的組織方式,甚至是全新的思維方式。因此,如果想真正意義上藉助新基建東風,真正讓區塊鏈發揮作用、創造價值,實現“區塊鏈+產業”應用的落地突破,關鍵是要實現思維換腦,掌握“區塊鏈思維”,思維的升級才是突破的關鍵。

區塊鏈是技術槓桿的一個支點,是一種新的模式,包括新商業模式、新建設模式、新運營模式、新社會治理模式等。它的地位等同於網際網路與雲端計算。區塊鏈開啟了Web5.0價值網際網路時代,過去上網,現在上雲,未來上鍊,都是新業態新經濟發展的必備要素。區塊鏈是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它包含於“新基建”之中。區塊鏈既比“新基建”低,因為它是新基建的基礎,同時又比“新基建”高,它是一種模式、一種思維、一種組織,起指導性作用。

因此,掌握了區塊鏈思維,才有機會真正把握區塊鏈新基建的紅利。

王瑜琨:您如何看待5G基建、大資料、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與區塊鏈的關係?

於佳寧:5G是區塊鏈的加速器,區塊鏈是5G的“防彈衣”。大資料是區塊鏈的血液,區塊鏈是大資料的“防腐劑”。工業網際網路是區塊鏈的著陸點,區塊鏈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網”和“價值閥”。這幾句是概括,具體不展開了。但是要注意的是,區塊鏈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融合。區塊鏈本質上是四位一體式的創新,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數字金融為動力,以經濟社群為組織,以產業應用為價值。這種層次的融合是要注意的。

王瑜琨:目前我國的區塊鏈專利雖位於世界前列,但多集中在應用層面;在基礎理論層面,無論是主流的基礎共識演算法、基礎架構,還是跨鏈、分片、閃電網路等拓展技術,都是由國外企業或開發團隊主導。您如何看待這種差距?對比世界主要經濟體,您認為,中國區塊鏈發展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趕超的關鍵點要從幾方面著手?

於佳寧:公鏈、聯盟鏈、區塊鏈儲存、Layer 2這幾大核心賽道的技術確實都處於跟隨狀態,差距客觀且明顯,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創新文化的差異。

我曾經多次帶火幣大學全球區塊鏈領導者課程GBLP的遊學團訪問矽谷,矽谷的“工程師文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技術人員在矽谷公司的話語權較之在中國類似企業的要大得多。在矽谷,技術創新甚至並不以短期的商業目標為導向,很多工程師真的是以興趣而非商業前景為目的進行創新。矽谷的很多大公司就工作八小時,不加班,不搞996,晚上六點之後到辦公室就沒人了。但是這些人下班後去幹什麼了?並不是去應酬、娛樂,而是繼續寫程式碼。但是這些程式碼就不再是為老闆而寫、不再是為賺錢而寫,而是為了情懷寫。為什麼這麼講?我們看到有大量開源專案的程式碼就是這麼來的,這些開原始碼並不能給開發者帶來直接的商業利益,甚至很多開發者是匿名的(比如中本聰),連名聲都獲得不到。在矽谷,都是小城鎮,沒有那麼多娛樂設施,在週一到週三晚上絕大多數酒吧等都不開業,營業的也沒有幾個人,大家生活都很簡單,但是對於解決技術問題、推動技術進步卻是很有激情的。

因此,我個人認為,縮小創新水平的差距的關鍵,在於建立工程師文化,樹立一批技術楷模,倡導開源文化,改變以短期商業利益為驅動的創新邏輯。

王瑜琨:加密貨幣誕生的目標之一是作為無邊界的貨幣,但現在隨著各個國家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或者自己版本的“Libra”,您認為未來的貨幣是分割性、有邊界的數字貨幣還是無邊界的貨幣?無邊界的貨幣在現實世界怎麼才能勝出?

於佳寧:區塊鏈和其他數字化技術勢必會改變貨幣形態,但是貨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維持主權信用背書的屬性。例如,Libra的演變過程就體現了這一點:Libra1.0是個宣言,很精彩,很振奮人心,但是難以落地。Libra2.0就是具體的規劃,沒有那麼大的變革性,但是很具有落地性。

美元已經形成了“數字美元”(潛在)-USDT(影子美元)-USDC、Libra USD等(合規數字化美元)-DAI(數字金融原生美元),就是因為在數字金融體系的貨幣主權繼續存在,但是交易成本更低,因此這個層面的貨幣競爭是更為劇烈的,這套數字美元體系是美元競爭力在數字世界的延申。

王瑜琨:從當前的政策環境以及區塊鏈行業發展的狀況來看,您認為,目前區塊鏈發展面臨亟待解決的困難有哪些?未來區塊鏈產業鏈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哪些行業會帶動行業認知,加速行業普世化程序?

於佳寧:網際網路是現在,而區塊鏈是未來!區塊鏈本身就是最大的趨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