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起來了!冰島人瘋狂挖礦,氣候學家怒噴比特幣

買賣虛擬貨幣

在一片已經極度融化的南極冰川上,古氣候學家和他的同事在冰川上考察時,親眼目睹整個拉森冰架全部斷裂。

這是災難大片《後天》中的場景,如今在南極也真實上演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世界上最危險的冰川——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這個位於南極西側的大冰蓋將會碎裂,很有可能導致海平面在十年內提升3米。”

南極西側的冰蓋是最後一紀冰河時期的遺蹟。

半個世紀以來,氣候學家一直將其視為懸在人類文明上方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最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在北極圈附近已經出現了罕見的30度高溫,冰雪融化的速度加快,海平面加速上升。

究其原因,正是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

不少環保人士認為比特幣挖礦就是加速冰川融化、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

他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網路所不可或缺的,而搭載這項技術的電腦執行時則需要大量電力。

區塊鏈技術僅僅是一個出現還不到十年的試驗性概念,並沒有實在的內在價值,全球卻為其投入如此多的電力消耗。

據Cryptoglobe最新訊息,由於地熱資源豐富,冰島公民對加密挖礦的投入力度加大。

據估計,該國採礦活動消耗的電力約為840億千瓦時,超過了其30多萬居民家庭所消耗的電力。

冰島的政府官員和許多公民擔心採礦業對該國環境的負面影響。

分析人士計算,現在獲得一個比特幣所需的電力幾乎相當於一戶普通美國家庭兩年的用電量。

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爾塔烏斯強調,這是一條不可持續的增長軌跡,也許到2020年2月,僅比特幣網路的用電就“將相當於目前全球的用電量”

比特幣是否是罪魁禍首呢?

01

在比特幣挖礦過程中,耗電最大的便是比特幣的專用積體電路,即所謂的ASICs,它們能夠以最高速度解決複雜的演算法。

這類特殊的電路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倉庫中飛速運轉,從明尼蘇達到蒙古,不斷地計算併為交易網路提供電力。

根據Digiconomist統計的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截至10月19日,比特幣在過去一年內挖礦的電力總消耗已累計達到73.12太瓦時(TWh),約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33%。

電力支出佔全球各地加密貨幣挖礦總支出的74%。

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師Nicholas Ashworth在年初的研報中曾預計2018年全年比特幣加上其他數字貨幣的挖礦用電需求最高將達到140太瓦時(TWh),達到全球總用電量的0.6%。

02

雖然這一數目相當驚人,但真的令人擔心嗎?

事實上,需要人們正確理性地看待這一資料。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針對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研究顯示,目前25%的家庭能源消耗浪費在了閒置的電器裝置上。

著名經濟博主查爾斯·休·史密斯解釋道:“這就意味著這些處於關閉、待機、或休眠模式的裝置可以消耗相當於50個大型電廠生產的電力,每年浪費超過190億美元的電費。”

除了家庭的能源消耗外,銀行業的耗電量也同樣驚人。

根據股票和投資網站ADVFN的CEO ClemChambers的比較和世界銀行的記錄顯示,目前世界上每10萬人佔有12.5家銀行分支機構,還不包括能源消耗巨大的銀行總部和大規模的伺服器。

由此可以推算,全球有至少100萬家銀行分支機構。

此外,全球有大約300萬個ATM機,和ASIC比特幣礦機的數量差不多,它們兩者消耗的能源也相差無幾。

因此Chambers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一定是比傳統銀行業節能的,不然不可能具備經濟上的可行性。

僅僅因為數字貨幣挖礦是一個新的、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的電力消費來源,就將其判定為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未免太過絕對。

雖然對比特幣挖礦耗電的最初擔憂主要來源於大部分電廠都是高汙染的煤電廠。

但是,不只是加密貨幣挖礦,全球依然大量依賴化石燃料進行發電。

數字貨幣挖礦反而促進了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增加。

不少擁有大量清潔能源的國家都對數字貨幣挖礦企業表示歡迎。

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就積極邀請加密數字貨幣公司使用它們的閒置水電裝機;冰島(地熱發電)和瑞典(水電)亦是如此。

但是,潛在的盈利往往比環保人士的警告和對於環境的影響更有吸引力。

根據the Joule Study的作者Alex de Vries的說法,由於電力成本高昂,礦工也樂意向電價便宜且氣候有利的地區遷移,比如在氣候寒冷的國家就無需給伺服器降溫。

除了礦工外,不少的科技公司也在想方設法地為比特幣挖礦減少能源的消耗。

美國英特公司的目標是將比特幣挖礦的能源需求減少約35%,他們還為可以在較低溫度和更小空間中執行新一代硬體加速器申請了專利。

利用過剩的電力和可再生能源,再加上效能更好的硬體,或許很快就能減少比特幣對於環境的汙染。

03

對於數字貨幣而言,演算法上的重要改進或許也能夠降低能源需求,並提高替代加密貨幣的成本效益。

比特幣使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協議(PoW),這在2009年比特幣首次亮相時可謂是最先進的演算法。

為了阻止駭客、防止崩潰,比特幣要求任何請求服務的人解決一道複雜的數學難題,其中第一個完成並提交解決方案的便可獲得比特幣的獎勵。

工作量證明旨在防止有人重複消費同一個加密貨幣,難度提高意味著需要在電腦上進行更多工作,也就會使用更多的能源。

如果能把PoW上浪費的能源利用在其他需要大量算力的服務中,會大大減少對能源的消耗。

例如Gridcoin和FoldCoin中的觀念,它們讓使用者為一些有益的事情(醫學研究和氣候研究)做貢獻,同時也會有一些激勵的機制存在,可以視為首個PoW改進的例項。 

此外,被看好的綠色替代演算法還包括權益證明(PoS),以太坊等一些比較新的貨幣會採用這種演算法。

軟體工程師弗蘭德稱,這種權益證明演算法用“基於投票的獎勵對策”取代了複雜的計算鏈,加密貨幣的挖礦是透過尋求Token來維持系統的運轉。

它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擁有更多的幣能賺更多的幣。

採用PoS挖礦的優勢便在於它消耗的能源更少,任何人都能夠參與到網路中,不需要購買特定的軟體或者具備技術知識,同時也保證了礦工的算力不能用到其他地方去。

另一種可行的辦法便是延時工作量證明(DPoW),DPoW能讓其他種類的加密貨幣像比特幣一樣安全,但是又不需要大量的礦工網路,它依賴於一個次級公證人節點網路來提供這種改進的安全機制。

按需區塊的生成能夠節省區塊鏈的能源,這使得比特幣區塊鏈的能源使用更有效率。

當在記憶體池中檢測到一筆交易的時候,挖礦才開始,這樣能節省很多的能源,而不挖礦的時候,cpu處於閒置狀態。這樣不僅能夠節省空間和電力,也能夠節省同步時間。   

氣候變暖或許已經是無法逆轉的程序,但人類能做的還有很多,畢竟人類的想象力是無限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