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企業跑馬圈地,區塊鏈賦能版權保護前景可期?

買賣虛擬貨幣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人民版權意識的提高,侵權成本低廉與維權意識提升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根據國家版權局、中國信通院《2018 年中國網路版權保護年度報告》資料統計,2018年案由為“侵害作品資訊網路傳播權糾紛”的民事、刑事判決書共4785 份,網路版權侵權案件增長率連續兩年超過 80%。

與激增的侵權糾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使用者端的付費意識逐漸強烈。據統計,2018 年中國網路版權產業使用者付費規模接近 3686 億元,同比增長 15.8%。使用者付費規模佔整體市場規模的比重也從 2016 年的 44%增到 2018 年的近 50%,實現持續高速增長。

不管是從創作者還是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市場已經為版權保護孕育了一定的市場環境。不過,版權確權難、侵權監控難、版稅結算難、內容廣泛傳播受限、維權取證難依然是推進版權保護的幾大“攔路虎”。

新興技術為版權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版權保護中的應用被賦予了極強的想象空間。

頭部企業入場加持

區塊鏈技術因其資料不可篡改、防偽可追溯等特點和數字版權保護具有天然契合之處,給數字版權保護帶來機遇。

在版權確權環節、侵權存證環節、舉證維權環節,區塊鏈技術均有用武之地。中國網安區塊鏈研發中心業務總監胡師蜜在接受小鏈財經採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可以完整的記錄版權作品和創作者的原始詳細資訊;鏈上的節點共同記錄,共同維護;並且蓋上不可篡改的可信時間戳,為版權提供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包括了作品的形成時間,登記時間,所有權歸屬等等);區塊鏈還記錄點選和交易資料,並可以追溯全部過程。”

基於對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版權領域的應用前景,企業參與熱情極高。2019 年 3 月,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聯合新浪微博、迅雷、京東等 12 家成員單位釋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中國數字版權唯一識別符號 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標準聯盟鏈。

根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資料和測算,截至 2019 年 8 月,全國有投入產出的 672 家區塊鏈企業中,有近 15%的區塊鏈企業提供數字版權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雲推出了阿里Baas,實現版權存證和交易的標準化與一體化,實現透明結算收益;百度推出了百度超級鏈版權解決方案,覆蓋圖片生產、權屬存證、圖片分發、交易變現、侵權監測、維權服務的全鏈路版權服務平臺。

此外,人民網、愛奇藝、視覺中國等紛紛啟動區塊鏈技術進行產權保護。大公司的加入可謂為區塊鏈賦能數字版權樹立了標杆。

四大難點有待改進

能夠吸引各方投資者進場跑馬圈地,是區塊鏈技術得以在數字版權領域應用的第一步。隨著產業的發展,如今已有不少問題得以顯現。

首先,行業跨界牽涉多部門,資源整合難度較大。區塊鏈+數字版權屬於跨行業應用,牽涉區塊鏈、數字版權、司法等多行業多部門,各方認知存在差異,行業資源整合存在難度。

其次,區塊鏈平臺尚未互聯互通,導致存在資訊壁壘。市場湧現了百度超級鏈版權解決方案、版權家、中國版權鏈、紙貴版權、原本等一系列基於區塊鏈的版權服務平臺,但是各家版權資訊並不互通,若版權資訊被侵權者或抄襲使用者惡意登記其他版權平臺,不利於原創者發現和維權。

再次,區塊鏈版權服務同質化,盈利模式較為單一。企業業務主要圍繞區塊鏈存證服務和區塊鏈技術服務作文章,其服務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較為單一,未來亟待創新發展。

最後,侵權手段方式渠道不斷變化,版權保護技術面臨挑戰。數字版權侵權手段、方式和渠道不斷變化,給侵權監測識別技術帶來挑戰。

而胡師蜜認為,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數字版權產業的的市場處於需求增長期,受到的最大阻力是網路生態長期的不良環境和版權產業的傳統商業模式制約。

因而,為了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版權領域的應用中更進一步,政府部門應發揮作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新技術和數字內容產業深度融合,建立區塊鏈數字版權服務應用試點示範;行業內也因推動建立區塊鏈數字版權行業聯盟,實現跨界資源整合與合作。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