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資本投資比特幣的邏輯是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昨天比特幣一舉突破了14000美元,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新高。這一價位儘管沒有維持很久便又跌回到14000美元以下,但這個新高卻給圈內注入了一股強心針。尤其在當下其它代幣價格都跌跌不休時,比特幣的一枝獨秀更是讓人驚豔。

很多投資者都把比特幣近期的頻繁向上突破歸結於大機構的持續加倉:microstrategy和灰度資本。

microstrategy自不必說,這家機構因為近期持續大手筆買入比特幣而頻頻在圈內曝光;灰度資本則是數字貨幣投資領域的老牌機構了。

根據aicoin資料顯示,十月份,灰度持有的比特幣大約增長了24416枚,而近五個月則總共增持了差不多12萬枚比特幣,平均每個月差不多都是兩萬多個。

如果我們仔細看比特幣的走勢圖,我們就會發現自7月底開始,比特幣的價格就一直高於10000美元,但機構投資者們對此毫不在意,仍然在大筆持續的加倉。

我以前在文章中曾經說過,大機構投資一個品種,首要考慮的有流動性、安全性和長期盈利的穩定性。一旦機構買入一個品種,一般都是著眼於長期的收益,而這個長期少則三、五年,長則可能是十年甚至數十年

機構在1萬美元以上都毫不畏懼地買入比特幣,則態度鮮明地表明它們非常看好比特幣長線的表現

相比機構,我們卻經常看到散戶投資者發出這樣的問題:“比特幣太貴了”、“比特幣下個月能漲到xxx嗎?”、“比特幣現在這麼高,過段時間會不會跌?”。

投資者之所以有這些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用短線思維看比特幣這樣長線大牛的資產。如果我們用短線思維看投資品,想的必然就是今天買明天賣,那必然就會關注明天價格會漲還是會跌。

這種投資思維對比特幣這樣的資產其實是不合適的。我們看比特幣一定要用長遠眼光,我們做不到機構投資者三、五年的思考跨度,至少也要有一、兩年的思考跨度。

為什麼?因為比特幣這樣的大資產必須要在更大範圍內發酵才能彰顯出它的價值,而在大範圍發酵是需要時間和累積的。

那什麼是大範圍的發酵呢?

這方面,microstrategy的執行長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最近就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註解。他表示,市值2500億美元的比特幣 “可以解決價值250萬億美元的問題”。

在他看來,“全球99.9%的資產是‘替代型’資產”,這些資產包括“債券、股票、房地產、貴金屬和衍生品等”,這些資產的總價值為250萬億美元。

實際上,如果真按照塞勒的標準計算,這些資產的價值遠不止250萬億美元,而可能接近500萬億美元,因為僅全球房地產市場的價值就為280萬億美元。

而所有這些資產都會因為美聯儲及全球央行的濫發貨幣而貶值,塞勒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是比特幣,因為它供應有限,不會引發通脹。

賽勒更樂觀地認為:“這是一場森林大火,而microstrategy正是助燃火勢的東風”。

如果按照塞勒的估算,比特幣能夠解決250萬億美元資產的問題,把2100萬枚比特幣平攤到250萬億美元,那麼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將達到驚人的1200萬美元。這個價格實在高得讓人乍舌。

塞勒的觀點是否合適暫且不論,但他的思維方式代表了機構投資者典型的思維方式:他們更傾向於從全球、巨集觀的大場景來看待比特幣,因此他們看到了比特幣光明的未來,也就不會在意當下市場的波動,反而大手筆買入比特幣

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散戶投資者借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