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不能“包治百病”,仍面臨諸多挑戰和質疑

買賣虛擬貨幣
在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論壇和《當代金融家》雜誌聯合主辦中國區塊鏈產業大會上,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義先、北京太一雲科技有限公司ceo鄧迪、中信銀行創新實驗室人姜鵬、巴位元ceo科幻作家長鋏就區塊鏈與大資料的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認為未來區塊鏈仍將面臨諸多挑戰和質疑。

區塊鏈將助推普惠金融真正實現

鄧迪認為:區塊鏈會改變以往的產業模式或商業模式。到了區塊鏈的時代,首先從比特幣開始就不是這個概念了,它限定了一個總量,這個總量就是有一定的總量控制。

在交易過程中會發現,比特幣隨著流通逐漸的增加,相對來說,前期的參與者分享市場收益會更多一些;到大資料交易方面,用區塊鏈代替做一個標識,資料就限定一千家企業或者每年限定十萬次的訪問次數,多了就不再提供,將來大資料的交易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姜鵬表示,“其實在一個新領域中,技術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現在處於區塊鏈技術爆發的前夕,我們更關注的是業務模式的探索。在一些業務場景方面,比如說一談區塊鏈就談到的強監管,如果把區塊鏈技術結合進來,可以降低資料管理的複雜度,同時又提高了監管的水平;談到區塊鏈和大資料的結合,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網路放貸p2p,假如說,可以拿到一個使用者健康完整的資料,那麼對他平時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能力,個人的信用,都能夠進一步的畫像,其實有利於真正實現普惠金融。”

長鋏認為,在數字世界,最難實現的就是數字的不可複製,區塊鏈建立起來以後,這些資料、知識、資訊資源就可以像現實中交易競爭性的資源一樣進行流通,我們都非常強調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還有利用的完整性,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區塊鏈上的交易跟普通的交易不一樣,跟支付寶交易、微信支付的交易也不一樣,它是具有時間性的。

區塊鏈面臨四大挑戰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區塊鏈面臨著以下四個挑戰。

第一,安全問題:從網際網路安全的角度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相信一個系統是絕對安全的。

第二,擴充套件性問題:區塊鏈是一個很難去預測的系統,不管商業模式還是技術上,當擴充套件到一定數量級的時候,在超過了原先設計規模之後能否繼續運轉,是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問題。

第三,責任主體的問題:區塊鏈說是去中心化,假如說,真的按照這個想法做一個完美的組織,當區塊鏈本身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誰來承擔責任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四,效能方面的問題:資料在區塊鏈上面確權的問題,是由於資源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現實中對競爭性資源可以搬到區塊鏈裡面交換;而資料型的、智慧財產權型的,非競爭性資源反而不太適合在區塊鏈上面進行交換。

區塊鏈或將迎來質疑期?

楊義先教授認為,區塊鏈技術現在叫區塊鏈,十幾年前已經有類似的技術,應該說過去一直在用,現在馬上可以用,今後也可以用,關鍵是要想好能真正發揮其作用的領域,不要一開始就作為一個包治百病的東西,單點突破一定會做出好的東西,特別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才是最關鍵的。

鄧迪認為,從目前來說,現有系統只用到區塊鏈技術簡單的功能,還不能說它是大規模的落地,因為它的可替代性太高。如果尋找區塊鏈特色的場景去做的話,將來會形成很多小型經濟系統,只要這種模式跟邏輯行得通,就有可能長成未來的巨無霸。

姜鵬認為,區塊鏈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但是我們要理性的看待它,目前可能還是在做技術的研究,等到真的落地的時候,有可能會發現有很多的缺點或者困惑,到那時,整個區塊鏈領域可能會迎來一個質疑期,等挺過質疑期,成為拳頭產品的時候,才是區塊鏈技術爆發的時期。

長鋏也認為,作為區塊鏈從業者,他非常看好區塊鏈的前景,尤其看好區塊鏈本身資料的突破;另外一個領域是區塊鏈技術對現有信用體系的改造;將來如果使用區塊鏈系統,信用會有絕對專屬性,跨時空性,跨空間性。所以,區塊鏈的信用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更貼近於現實中每個人的真實信用的一種信用評價體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