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爭奪戰

買賣虛擬貨幣

2020 年 1 月份以來,我國一批頭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快海外市場佈局。近期,小米、螞蟻、騰訊與今日頭條相繼宣佈,已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從戰略規劃來看,我國網際網路巨頭“出海”拿金融牌照動作,展現出日漸清晰、完整的全球化佈局成果,將科技能力輸送至更多的國家。

小米金融宣佈已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2020 年 1 月 7 日,據小米集團對外披露訊息,尚乘集團、新能源集團、小米金融和 FundingSocieties (以下統稱“聯合方”)共同宣佈建立獨家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已經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新加坡金管局”)正式申請發起設立新加坡數字批發銀行(digital wholesale bank)。

螞蟻金服、騰訊、今日頭條均看中數字銀行牌照。此前,在 2020 年 1 月 2 日,螞蟻金服表示已經向新加坡金管局申請數字批發銀行牌照,進而推動全球普惠金融業務發展。同時,今日頭條與騰訊投資的東南亞電商公司 Sea Limited,也表示將競爭這一牌照,拓展東南亞地區的普惠金融商機。

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高度重視數字銀行。不僅是新加坡,東南亞其他國家在 2020 年初,相繼提出由政府與監管部門推進數字銀行建設,引入具備電商平臺、通訊服務商、網約車機構甚至是各大財團,推出創新性的數字銀行服務,從而構建更為多元化的金融生態圈。

出品 | 零壹智庫**
**

作者 | 李薇

2020 年 1 月初,新加坡金管局官網披露,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已收到 21 份數字銀行牌照申請。具體來看,包括 7 份全數字銀行牌照(digital full bank licences)申請、14 份數字批發銀行執照(digital wholesale bank license)許可申請。在 21 家申請機構之中,最多將下發 5 張數字銀行牌照,我國多家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搶奪這一“金礦”市場。

東南亞被稱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上,市場預測 2025 年東南亞地區的數字金融服務收入,有望在突破 380 億美元。進入 2020 年之後,我國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速海外市場佈局,將進一步推動消費信貸、小微金融與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從而構建出全球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產品創新體系。

一、21 家發起申請: 數字銀行牌照緣何競爭激烈?

**
**

新加坡金管局宣佈,已有 21 家申請了數字銀行牌照。在招標過程中,獲得了多行業頭部巨頭的積極參與,譬如電商公司、科技和電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例如眾籌平臺和支付服務提供商)和金融機構。究竟這 21 家機構是由哪些公司構成的?零壹智庫瀏覽新加坡金管局官網發現,並未披露具體名單,但從國內金融科技公司的表述中,可判斷其牌照申請訴求、主要參與者情況。

(一)牌照申請訴求

我國金融科技公司與新加坡本地企業均爭搶數字銀行牌照,核心原因在於——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基地,與中國經貿往來合作頻繁,是我國進行技術輸出、拓展海外客群的一次良機。推出數字銀行牌照,是新加坡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銀行業自由化行動,在國際範圍內具有前瞻性影響,將促使那些能夠以較低成本運作並提供不同於現有服務的線上銀行成為可能。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谷歌以及國際管理諮詢公司貝恩等三方,在 2019 年 10 月末釋出了名為《東南亞數字金融服務報告》(“Fulfilling its Promise—The Future of Southeast Asia’s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這份報告的研究物件涵蓋了東南亞地區的六大市場,即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並指出“東南亞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藉助於智慧手機,將促進更多消費者使用嵌入式金融服務”。

圖 1:2019 年與 2025 年東南亞國家數字經濟服務發展規模對比

資料來源:《東南亞數字金融服務報告》

報告指出了一組核心資料——到 2025 年,東南亞地區的數字金融服務每年將產生約 380 億美元收入,其中借貸行業約佔一半,主要是消費貸款和中小企業運營資金融資方面帶來的推動。同時,從市場規模來看,2020 年東南亞的數字支付將超過 1 萬億美元大關,並且數字借貸、保險和投資正以每年超過 20% 的速度增長。

圖 2:2019 年與 2025 年東南亞國家數字金融服務收入佔比構成對比

資料來源:《東南亞數字金融服務報告》

(二)主要參與者

儘管新加坡監管方面並未對外披露 21 家申請機構的名單資訊,但部分參與投標公司表示,已發起數字銀行牌照申請。因此,零壹智庫梳理出下述 10 個主要參與方,包括 7 家數字批發銀行與 3 家全數字銀行,並且大部分以財團形式主導推進,以供同業機構參考借鑑。(有關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的分類,將在後文詳細介紹)

7 家數字批發銀行以中國內地企業主導或參與為主,具體包括:一是螞蟻金服;二是 AMTD 為首的財團(小米、Funding Societies 和新加坡能源公司參與);三是奕豐集團為首的財團(億聯集團、瀚德集團參與);四是盛業資本為首的財團(輝立資本和 Advance.AI 參與);五是位元組跳動;六是 Beyond 財團(V3 集團、遠東機構、新加坡工商總會 SBF、三井住友保險、EZLink 以及淡馬錫旗下的 Helliconia Capital);七是擁有國有控股區塊鏈背景的啟迪區塊鏈集團,聯合中思博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申請。

3 家全數字銀行以新加坡本地企業為主,但背後也有中國企業投資控股,具體包括:一是 Grab 和 Singtel (Grab 佔比 60%,Singtel 佔 40%),其中滴滴是 Grab 的投資方之一;二是以雷蛇為首的財團(包括昇菘集團、FWD、LinkSure Global、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 和 Carro,其中雷蛇佔 60%);三是騰訊投資的東南亞電商公司 Sea Limited,這家是目前第一個宣佈申請此類牌照的單獨申請人,並且在美國紐約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奕豐集團為首的財團(億聯集團、瀚德集團參與)作為數字銀行牌照申請方之一,股東實力十分強勁。兩家中資的參股方之中,一家是億聯集團,它背後是具有民營銀行背景的億聯銀行,而在港上市的美團點評則是億聯銀行的股東;另一家是瀚德集團,創始人曹彤是前微眾銀行行長。由此可見,這家牌照申請機構的背後齊聚了美團與兩家民營銀行(億聯銀行與微眾銀行)。

表 1:申報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的部分公司介紹

資料來源:公開披露資料,零壹智庫

綜上所述,參與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的中資企業,包括螞蟻金服、騰訊控股、小米金融、位元組跳動、滴滴、美團、億聯銀行與微眾銀行等股東基因,科技實力十分顯著。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均試圖藉助自身的資源稟賦與海內外聯動優勢,進一步擴張普惠金融業務版圖。

(三)國有區塊鏈企業入局

零壹智庫發現,在已披露的 10 家申請機構之中,有一家屬於國有控股的區塊鏈科技企業——北京啟迪區塊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區塊鏈公司”)。據企查查資訊查詢,啟迪區塊鏈公司成立於 2018 年 11 月,註冊資本 1.5 億元,經營地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

從股權結構來看,它的第一大股東是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啟迪控股”),而啟迪控股的股東之一為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因此啟迪區塊鏈公司可稱為一家國有控股的區塊鏈科技企業。由於啟迪控股的對外投資公司較多,因此展示出部分對外投資主體。

圖 3:啟迪區塊鏈公司及其股東啟迪控股的股權結構情況

資料來源:企查查

啟迪區塊鏈公司本次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將藉助國有控股的優勢,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一帶一路”建設之中。相對於其他民營主體的牌照申請機構,啟迪區塊鏈公司具有獨特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利用安全可信資料交換技術,建立“政企銀”高效協作平臺,建立“信用+金融”通道,服務於政務、企業、貿易、金融、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投資等應用領域。

由中資背景的“國家隊”入場,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將贏得更大的勝算。啟迪區塊鏈公司已擁有 31 項技術專利、10 項軟體著作權,並且在雄安新區、成都與海南自貿區進行數字金融佈局,構建資料與演算法合力決策的新型服務模式,未來將助力新加坡構建“金融高速公路”,並加速“一帶一路”建設。

二、新加坡數字銀行監管:牌照分類、准入條件與財團申請流程

根據新加坡金管局官網披露的數字銀行牌照相關規定,當地使用的專業術語是“數字銀行許可證”,具體劃分為數字銀行(DFB)許可證與數字批發銀行(DWB)許可證兩類。這一分類界定是新加坡金管局在 2019 年 6 月 28 日對外宣佈的,下面分別介紹兩類牌照的發展定位、資格標準與評估標準。

(一)兩類數字銀行牌照的發展定位

表 2:新加坡金管局規定的兩類數字銀行牌照定位

資料來源:新加坡金管局官網,零壹智庫

(二)申請數字銀行牌照的資格標準

新加坡金管局規定,申請全數字銀行(DFB)牌照的機構,目前要求必須由新加坡人控制,總部設在新加坡、錨定在新加坡的申請人。從披露申請這類牌照的機構情況來看,主要是新加坡本地企業。

這一規定使人不僅聯想到,2019 年下半年香港地區披露的持牌銀行數量,此前零壹智庫在 《最新!香港持牌銀行增至 164 家,30 家內地銀行及金融科技公司已佈局》 一文中曾指出,香港將持牌銀行分為註冊地為內地與香港兩類,而換到新加坡“出海”之時,則對異地申請人更為謹慎,因此會優先將全數字銀行牌照批給新加坡本地企業。

無論申請上述兩類牌照當中的哪一類,新加坡金管局均要求滿足下述條件:

(1)申請人組中的至少一個實體,在經營技術或電子商務領域的現有業務方面,擁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往績記錄;

(2)關鍵人物合適;

(3)證明有能力在開始時滿足適用的最低實收資本要求,並持續滿足最低資本要求;

(4)提供明確的價值主張,並結合創新的技術使用來滿足客戶需求,並覆蓋新加坡市場服務不足的細分市場;

(5)證明擬議的數字銀行的業務模型是可持續的;

(6)提交可行的計劃,以促進擬議數字銀行的有序退出;

(7)擬議的數字銀行的股東,承諾提供金管局就擬議的數字銀行的運營可能要求的責任書和承諾書。

(三)數字銀行牌照的評估標準

新加坡金管局提出,新的數字銀行許可證發放數量將不超過 5 個,包括最多兩個 DFB 許可證和三個 DWB 許可證。然而,目前參與申報的機構多達 21 家,競爭十分激烈。從進展情況來看,申報時間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並將在 2020 年 6 月宣佈成功申請者名單,預計 2021 年中開始營業。

哪些申請機構能達到新加坡金管局的准入要求?官方指出,重點評估申請機構在下述三方面的發展狀況:

(1)申請人商業模式的價值主張,結合創新技術的使用來滿足客戶需求,並覆蓋新加坡市場與現有銀行不同的、服務不足的細分市場。金管局還將考慮申請人實施提案的能力。

(2)具有管理審慎且可持續的數字銀行業務的能力,包括對銀行業務主要風險的瞭解程度以及其合規性和風險管理計劃的實力。新加坡金管局還將考慮申請人股東的聲譽、以往業績、財務實力和承諾。

(3)增長前景和對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其他貢獻,例如它將為新加坡帶來的工作,對發展當地勞動力技能的承諾,將在新加坡設立的能力(包括技術),將要在新加坡設立的總部職能固定在這裡及其區域擴張計劃。

三、新型銀行 PK:從民營銀行、虛擬銀行,再到數字銀行

面對金融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的飛速發展,各國銀行業均快速推進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近兩三年以來,市場上也出現了名目繁多的新型銀行稱謂。從我國內地由 2014 年底開始批設的民營銀行,到 2019 年香港批覆 8 家虛擬銀行,再到 2020 年初新加坡金管局提出將發出 5 張數字銀行牌照,持續重新整理著人們對於新型銀行的認知。

此外,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銀行業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歷程,也先後出現了直銷銀行、網際網路銀行、開放銀行等名稱。如此繁多的命名,哪一個代表了目前最新趨勢?是否數字銀行將引領未來幾年業界創新?究竟何為數字銀行,它將帶來哪些變革?圍繞這些問題,零壹智庫翻閱了相關概念,下面從其定義、內地企業“出海”情況等角度闡述,試圖給出一個相對合理的答案,以供參考。

(一)數字銀行的概念內涵

目前,監管部門並未提出數字銀行的定義範疇,這是各國銀行業實踐探索數字化轉型的一種新型業態。零壹智庫查閱了市場主流觀點,發現克里斯•斯金納 (Christ Skinner) 在釋出的《數字銀行 (Digital Bank)》一書中,給出了相對合理的解釋,書中指出:“數字銀行區別於傳統銀行的關鍵在於,無論是否設立分行,其不再依賴於實體分行網點,而是以數字網路作為銀行的核心,藉助前沿技術為客戶提供線上金融服務,服務趨向定製化和互動化,銀行結構趨向扁平化”。

從這一定義來看,數字銀行具有明顯的純線上、強技術特性,基於這一理念,如今形成的直銷銀行、民營銀行、虛擬銀行均可認定是數字銀行範疇。同時,透過對比歐美先進國家與亞洲新興國家的數字銀行實踐成果,我們發現兩者執行的是差異化發展路線:

一方面,歐美國家數字銀行實踐起步時間較早,出現於 2013 年“網際網路金融元年”之前,因此當時的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技術,應用領域並未十分普遍。歐美地區在探索金融變革之初,更傾向於將渠道由線下到線上變革,而對於新興技術的探索較少;

另一方面,亞洲新興國家則正好相反,更多地運用新興技術,近年來加速銀行業轉型升級。圍繞近幾年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智慧手機等快速普及,一批網際網路公司以科技驅動普惠金融發展,並且由國家層面設定了專項金融牌照,推動數字銀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數字銀行這一新興業態,將成為未來幾年全球銀行業變革創新的重要風向標。此前微眾銀行在 2019 年釋出的《決戰數字之巔——2019 全球數字銀行報告》中提出,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多地數字銀行佈局情況如下:

圖 4:全球各地區數字銀行分佈情況(截至 2019 年)

資料來源:《決戰數字之巔——2019 全球數字銀行報告》

(二)聚焦中國:3 家公司同時申請虛擬銀行與數字銀行

縱觀 8 家香港虛擬銀行與已獲知的 10 家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申請者,零壹智庫對比發現:從申請牌照機構的股東背景來看,有 3 家中資企業同時參與了兩個牌照申請,分別是螞蟻金融、騰訊控股以及小米公司。

上述 3 家均屬於網際網路公司性質,在我國金融科技公司之中處於頭部地位,這些機構正在加速“出海”佈局,不斷最佳化完善數字金融服務體系。但不容忽視的是,將核心資源分散在多地區,是否能夠真正發揮出聯動優勢並輸出科技能力,保證各地分支機構均能實現盈利,是擺在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面前的一大嚴峻考驗。

表 3:虛擬銀行與數字銀行的申請機構股份背景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三)不止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相繼提出數字銀行

梳理近兩年的各國數字銀行牌照批設程序時,零壹智庫發現: 除了新加坡之外,馬來西亞也已經提出將頒發這一牌照。2019 年 12 月 27 日,馬來西亞國家銀行(Bank Negara Malaysia,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釋出了《數字銀行許可框架徵求意見稿》(Exposure Draft on Licensing Framework for Digital Banks),其中指出馬來西亞央行首批將頒發最多 5 張數字銀行牌照,此舉是該國推動金融創新的重要措施之一。從公開披露資訊來看,可能參與馬來西亞數字銀行牌照申請的機構包括:Boost、Grab、TNG 電子錢包以及 BigPay 等機構。

此外,菲律賓也提出有關發展數字銀行的新舉措。2019 年 1 月 6 日,菲律賓眾議院籌款委員會 Joey Salceda 表示:“數字銀行能夠以更加便捷、廉價的模式,為更多傳統金融無法覆蓋的使用者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是實現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途徑。剛剛提交的 5913 號提案若能順利透過,將為菲律賓數字銀行發展提供有效統一的中央監管框架,為消費者提供存款保險、資料安全等多重保障”。

新型銀行形態的出現,對於眾多傳統商業銀行而言,無疑是強有力的競爭者。以本次新加坡批設數字銀行牌照來看,將改變長期以來由新加坡本地三大銀行巨頭壟斷的競爭格局,包括星展銀行(DBS),華僑銀行(OCBC)和大華銀行(UOB)。數字銀行牌照下發後,將促使傳統銀行加速數字化轉型速度,加速彼此之間的業務融合,從而形成一個更加開放、智慧、場景化的金融生態服務圈。

四、結束語

2020 年初以來,全球銀行業將關注焦點鎖定於數字銀行,這一業態對於傳統商業銀行的衝擊與挑戰十分巨大。新加坡央行從 2019 年下半年開始,提出將頒發數字銀行牌照之後,瞬間吸引了我國眾多網際網路巨頭,這些頭部的金融科技公司正逐步加速“出海”佈局。目前,已有 21 家發起申請牌照,但監管方表示最多僅批覆 5 家,究竟鹿死誰手?讓我們一同拭目以待。

同時,新加坡央行將數字銀行牌照分為兩類,即全數字銀行與數字批發銀行,規定前瞻性的創新業務必須由本國企業作為主要股東,意在防控金融風險,這種模式也將被其他國家借鑑。此次由螞蟻金服、小米系與騰訊系共同參與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的申請,預示金融科技將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更大浪潮。

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消費群體需求十分旺盛,並且與我國企業的經貿往來關係密切,擁有電商平臺、通訊技術運營經驗的金融科技公司更能發揮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實現跨境業務聯動。

展望 2020 年全年,面對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巨頭加速佈局銀行牌照,未來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創新者之間的合作範圍將更為廣闊,藉助科技賦能來拓展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市場規模,實現合作“共贏”。

End.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