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kt掀起巨浪之後,期貨合約交易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買賣虛擬貨幣

Bakkt這首巨輪,在加密貨幣期貨領域掀起了滔天巨浪。當眾人的目光紛紛聚集時,才發現,期貨合約的藍海里,早已千帆相競。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個月來,宣佈上線期貨合約(定期合約/永續合約)的交易所不下十家,更有數十家交易所蓄勢待發。

(近三個月期貨合約相關動態,資料整理:BA社羣)

而TokenMania研究院的最新市場報告顯示,包含Bithumb、Bitfinex在內九大交易所總成交量為2143億元人民幣,較上週減少972億元,跌幅為31.2%,十大數字資產平均換手率為94%,較上週下降36個百分點,市場交投氛圍進一步下降。

(資料來源:TokenMania)

Coinmarketcap上的資料也顯示,截止到1月10日18時(UTC+8),有成交記錄的交易所僅為229家。

大環境如此艱難,為什麼期貨這條賽道里的參與者還是絡繹不絕?

(一)路徑

因為機會確實存在。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道格拉斯·諾斯,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路徑依賴”,是指經濟、社會和技術系統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由於慣性的力量而不斷自我強化,使得該系統鎖定於這一特定路徑。

但目前看來,加密貨幣領域的崛起與衰退,都迥異於傳統投資領域。它並沒有清晰的路徑,很多時候,無法預料的機遇與轉折,便能成就一代傳奇。

這裡最著名的例子,當屬幣安。成立於2017年7月的幣安,可以說是現階段主流交易所中最晚成立的。其他交易所大都聚焦於法幣交易時,幣安憑藉著專注於幣幣交易模式、堅定的全球化戰略及社羣運營,在94之後,其他主流交易所焦頭爛額之際,短短几個月迅速崛起。“94”之前,幣安交易所的日成交量僅在兩三千萬美元徘徊,排名20名開外,4個月後,日成交量已達數十億美元,漲幅近百倍,一躍成為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迄今依然穩居三甲之列。

(幣安的交易額與排名,資料來源:非小號)

對於投資者而言,單邊下行的現貨市場套利空間幾乎不復存在。這種情況下,擺在投資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囤幣,佛系持有,短期不再關注,等待可能的下一輪牛市。

另一條路,就是無論牛熊,均存在保值和套利空間的期貨。

華爾街高頻交易公司 DRW 創始人唐·威爾遜,威爾遜認為,亞洲市場可能非常需要類似的比特幣衍生品交易工具。他表示:“如果你看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比特幣期貨資料,會發現亞洲交易時段的交易量幾乎與美國相同……而在非加密貨幣交易,比如外匯交易中,即便是日元兌美元交易,亞洲市場的交易量也是很低的。”

但是,期貨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二) 監管

在傳統期貨領域,以滬深300指數期貨為例,投資者若想參與其中,需要滿足三個硬性條件:

1.投資者開戶的資金門檻為50萬元;

2.擬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投資者需透過股指期貨知識測試。該測試將由中金所提供考題,期貨公司負責具體操作,合格分數線為80分;

3.投資者必須具有累計10個交易日、20筆以上的股指期貨模擬交易成交記錄,或者最近三年內具有10筆以上的商品期貨交易成交記錄。

換言之,這不是人人都能參與的遊戲。但在波動性顯著超越傳統金融市場的加密貨幣領域,這些都被掩蓋在了“可能的巨大收益”光環之下。

10月24日,OKEx官方微博發文提醒投資者:除了對沖風險的功能之外,(期貨)合約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不過這隻適合專業的投資者,他們通常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或接受過專業的金融知識學習。抱著希望透過合約一夜暴富心態的人群,建議不要參與合約的投資交易。

去年9月底,註冊於馬歇爾島的比特幣期貨交易所1Broker被美國三大機構聯合“圍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稱,1Broker違反了聯邦證券法;CFTC稱其違反了商品交易法;FBI稱其涉嫌非法融資,並沒收了1Broker.com的域名。1Broker的“落馬”,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對客戶進行KYC,從而存在洗錢風險。

沒有監管的期貨交易,就像刀尖上的舞蹈。

Bakkt之所以被大家寄予厚望,實物交割比特幣的模式固然是重要因素,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仍然擁有對Bakkt金融產品的管轄,也被認為是強有力的保障。

與1Broker類似,全球最大的數字貨幣期貨合約交易所BitMex同樣不需要KYC,這與美國的監管相違背。因此,BitMex官網明確宣告美國人不得註冊。

這也是為什麼,當去年11月,香港證監會推出面向虛擬交易的監管沙盒模式時,諸多交易所爭相提交申請。

因為監管的存在,就代表著一種“可信任來源的託管服務”,這對於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 量化

說到機構,去年下半年開始,量化團隊逐漸成為區塊鏈論壇的“標配”。

“只要有波動,就能賺錢”,期貨合約模式強化了波動與收益之間的相關性。

量化交易往往意味著程式化交易,包括利用數學模型制定策略、程式化執行交易等,是期貨合約交易天生的“搭檔”。但如何制定模型和策略,減少因情緒化和手誤等帶來損失,依然考驗著量化團隊的本事。

可是加密貨幣領域的量化門檻低,也就導致了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據星球日報揭露,近幾個月來,量化基金劇增,為了獲客,一些新機構開始拿散戶錢、P 假淨值圖騙錢、胡編策略、虧錢就跑路。“能用 python 寫幾行程式碼,不懂金融也能做量化。有點資源的人,找幾千個以太坊不是問題。”

如何篩選出優質的量化團隊,以提高期貨交易的深度,也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四) 創新

期貨合約的高風險,催生了產品設計模式上的創新。

永續合約的“鼻祖”BitMex創造了名為“標記價格”的概念,用於計算盈虧和保證金,該價格有可能與合約最新成交價有偏差,設立該標記價格的目的是計算一個現在合約的合理價格,而不是使用最新的交易價格,以避免市場操控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劇烈波動時,發生大規模的爆倉。

從業十多年前的期貨專家Andy表示,BitMex的合約設計已經近乎完美。

這種有效降低合約投資風險的產品設計,紛紛被其他交易所效仿。OKex的定期合約及永續合約現已支援了標記價格,JEX、BitAsset等平臺也紛紛將標記價格作為標配。

此外,許多合約交易所也在尋找其他的突破口,並在諸如全倉、逐倉切換、梯度保證金、槓桿倍數等功能方面進行了完善。但大都也只是修修補補,並不能作為核心優勢,也很難形成競爭門檻。

不得不承認,期貨合約底層設計上的推陳出新實在太過艱難,可以玩出花樣的,更多是在業務層面。

頭部交易所日積月累的品牌、使用者習慣等帶來的馬太效應依然存在,新興交易所只能透過交易手續費等環節的優惠來打動投資者。以OKex為例,他們根據使用者交易量的不同,設定了階梯式的手續費:使用者LV1-4,Maker(掛單)在0.02%-0.005%之間,Taker(吃單)維持0.03%。而據BitAsset的產品總監張涵表示,他們的合約手續費是Maker 0%,Taker 0.03%,顯著低於中低檔位的Okex。

傳統期貨市場經歷考驗,“學齡期”的加密貨幣遠比不上。

TokenMania創始人樓霽月曾吐槽:“API 連不上經常發生,幣圈的網站還是中心化系統上世紀 80 年代的水平,一天 crush down 好幾次。”

期貨閃跌本來就容易遭遇操作峰值,幣圈的基礎配置難以支援這樣的高併發。 據TokenPanda COO 邵昱淇估算,“交易所技術,傳統期貨的 API 能做到 1 毫秒以內,幣圈目前最多 50 毫秒。”

因此,對系統容量與併發效能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升級,也是期貨合約賽道里,“彎道超車”的重要一環。

(五)希望

雖然面臨交易深度、產品創新、使用者教育、監管等多座大山,但期貨合約,至少存在突破的可能。

即將在2月推出實物比特幣交割,與Bakkt“正面抗衡”的CoinFLEX 交易所CEO Mark Lamb,就對期貨市場的潛力非常有信心,他表示,目前基礎加密貨幣市場的每日交易量約等於衍生品交易量,約為30億美元。他說,在其他市場,期貨交易量可能會達到現貨交易量的20倍,這表明與數字資產相關的合約交易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以“永不停止的狂風”和“創造性的破壞”,來描述現代商業革命的過程,這也同樣適用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這個年輕的領域,沒有坦途,總有“狂風”造成破壞,也引領著每一輪的創新。而最重要的,就像前天微信公開課張小龍演講裡所說的——

“萬物之中,希望至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