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區塊鏈PoS共識》第十三章 後PoS時代

買賣虛擬貨幣
我無法預言時代,但是可以從目前歷史進展中窺探未來趨勢。PoS共識是未來嗎?我覺得未必,從2009年發展出來的比特幣,讓我們認識到了分散式網路達成共識的可能性,PoS共識只是在PoW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更高效率,浪費更少能源的共識方式,而科技始終是在進步的,為了達到更安全,更快,更去中心化的共識,分散式共識的發展還會一直進行,而我相信,PoS共識也只會是一種過渡態。
這種過渡態會持續多久呢?PoS從2012年提出到現在,發展了7年時間,這段時間裡面,PoS共識從一個小小的實驗變成了逐漸被多數專案接受,發展足跡可尋,但是開發一個去中心化網路的時間往往需要3年,甚至是4年以上的時間,這讓發展了7年的PoS共識顯得有點單薄,而且第一批PoS專案存在諸多問題,第二批最佳化的PoS專案幾乎都是從2014年後發展起來的,到現在2019年,很多專案的主網才陸續上線,PoS專案並沒有真正經歷過考驗。而最重要的,PoS共識專案的主網上線後碰到的是2018年熊市,他們要面對的考驗還沒開始。PoS時代和後PoS時代的劃分點應該在下一輪牛熊轉化之後,隨著牛市來臨後,大量的價值交換產生,無論這是發生在主網,側鏈還是Dapp,都會讓PoS所謂的每秒處理百萬筆資料得到考驗,屆時我們就能知道PoS是不是有能耐,支撐區塊鏈共識架構走的更遠。2019年是二級市場築底的一年,2020年希望能看到PoS的實踐過程。這一過程和我們上面各章已經講述的PoS共識特點有關係,無非也就是測試白皮書中所描述是否能實現,是否能經歷考驗。而後PoS時代裡,共識層仍然會圍繞安全和效能為中心來展開,更安全,更快是大家一致追求的目標。
對於任何共識來說,安全是第一要務,其次才是效能。安全一致都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而效能會隨著5G網路的到來發生質的變化。我不是共識安全領域的專家,無法對共識安全作出更多的解讀。但在區塊鏈共識效能上,可以預料的是,隨著2019年底5G網路的初實驗,我們的網路資料傳播速度將達到10GB每秒,這對於相對於4G網路的傳播速度是100倍。這會催生出一些現象,一些PoS共識的效能可能不依賴於自己的升級,只依賴於網路升級就可以輕鬆處理超過100倍的交易資料,這對於解決區塊鏈效能瓶頸問題是一個質的飛躍。同時,也會催生出來一些落後區域的問題,比如第三世界國家,並沒有及時跟上5G網路的基建鋪設速度,那麼作為P2P網路中一個平等節點,其延遲速度可能為所有節點之末,那麼當社羣共同決定設計區塊處理速度從5s變成1s時,網路速度落後的區域很可能一個區塊都處理不了,這會趨使眾多的分散式網路向區域性網路發展。其實,現在這種情況就已經有苗頭了,從各個專案的節點分佈情況來看,歐美國家的節點數覺得是領先的,而且是大規模領先的,其實是亞洲國家,再次是第三世界國家。從地圖上看,第三世界國家基本沒有節點能接入,估計就算有,也是透過AWS或者谷歌雲這樣的伺服器接入的。我覺得這樣最終的結果會讓一些專案看到差異化打法的機會,那就是:區域高效能區塊鏈專案。這種區域性的專案對於效能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不允許任何一個節點掉隊,只要掉隊,都有可能會被Slash。為了表明去中心化的精神,這種區塊鏈專案是不會設定太大的門檻的,如果設定了嚴格的門檻,就是聯盟鏈了,聯盟鏈不屬於我們討論的範圍。區域性區塊鏈專案這種嚴格如同現在的國家貨幣,對交易對效能的要求驅使了這種趨勢。國家貨幣就是區域性的,區域性的壁壘也一直存在,那就是政治。但是政治不能作為一個要素在去中心化網路中存在,所以使用別的“武器”或許會成為一個專案主導的方式,這個“武器”,比如,網路延遲速度。5G國家和3G國家,網路的延遲速度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對延遲速度的限制或許會演變成一場政治遊戲,這種政治因素或多或少的會使得本是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網路變成一個聯盟性質的網路,這可能是現存絕大數人不想遇見的,但卻是未見入區塊鏈的新人不可參與改變的趨勢。
效能的另外一個最佳化方向就是區塊鏈的架構。我們知道我們說區塊鏈區塊鏈,區塊鏈是由一個個區塊按順序連起來,形成的一條鏈。這條鏈的每個區塊都記錄了不同時間發生在鏈上的交易資料,所有的區塊連起來構成了一個賬本,這個賬本被所有網路中的節點記錄在自己的伺服器上,並按照一定的數學共識,各自更新自己本地的賬本。其中,按照數學共識這塊就是我們經常說的PoW啊,PoS的共識。區塊鏈先驅者認為按照一個塊一個塊的方式連結起來的區塊鏈會存在效能上的缺陷,所以提出了一種DAG的區塊鏈架構,DAG可以和Chian做對等,業界沒有統一叫法,我稱作為雜湊矩陣鏈。其用一種纏繞型的網路代替了鏈狀結構,用執行多鏈架構的通訊方式,成功提高了拜占庭容錯的共識效率。在 老楊_QQ122209017部落格裡面讀到過這麼一段話:DAG(有向無環圖)上的共識,比如SPECTRE。DAG作為一種資料結構其實就和鏈(Chain)本身一樣,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在大部分情況下,把DAG系的鏈叫做BlockDAG沒什麼毛病。DAG和單鏈比起來就是前者先上車(出塊)再買票(共識,獲得一致性),後者是先買票再上車。所以DAG系的鏈都是動輒吹噓自己百萬併發,先瘋狂出完塊,然後再一起捋出一個最長鏈來做主鏈。由於其拓撲結構的複雜性,以及出塊和共識的天然順序,在雙花問題上DAG比傳統單鏈要麻煩不少。像SPECTRE這種的共識引入了投票機制,將DAG的拓撲結構翻譯成了投票。節點互相不交流,也不參與投票,投票者是區塊本身,區塊會為自己所置身於的鏈投出支援票。所以如果先忽略DAG帶來的安全問題,DAG所帶來的共識和以往的PoW和PoS都不一樣,DAG是先出塊後共識,而PoW和PoS都是先共識後出塊,相反的順序是DAG帶來效能提升的解決方案。有很多專案都利用了DAG的架構來設計,比如IOTA,Hashgraph,Dexon等,這些專案目前都是開發當中,也多多少少代表了區塊鏈世界一個新的探索方向。
最後我們來看,效能和安全問題是圍繞共識的兩個發展方向,很多專案都希望成為一個健全,又想成為一個能承載大量價值場景的公有鏈,發揮更大的價值,但是這個目標註定是巨集大且遙遠的,依賴於網速,依賴於設計哲學,依賴於天時地利人和,所以這些區塊鏈先驅們,值得被尊重。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