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訊:央行有望開啟對跨境支付的嘗試與探索。近日,央行釋出訊息稱,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宣佈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m-CBDC Bridge),將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有業內人士指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是數字人民幣國際化最基礎的措施之一。在多輪國內零售場景測試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央行將開啟對跨境支付的嘗試與探索。這也是數字人民幣的重要作用之一。
將推進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
央行表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將透過開發試驗原型,進一步研究分散式賬本技術(DLT),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對的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結算,便利跨境貿易場景下的本外幣兌換。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所謂PvP是降低跨境交易風險的一般類專案,透過類似的專案,能夠促進交易的發生,提高安全性。“這可以解決清算轉接過程中的信任問題,這將是為未來數字人民幣的進一步跨境支付構建基礎設施。”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則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各國研發的進度不同,也面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而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也將在早期建立起統一的標準,將更好地促進我國數字人民幣未來在跨境領域中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的國家,都是與中國在如旅遊、出口、大宗交易等領域聯絡緊密的國家和地區。有業內人士指出,從這些國家開始,這一專案或將更好推廣。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近日撰文表示,中國的數字貨幣發展可以穩步慢慢向前推進。首先建立堅實的零售支付系統。在此基礎上,先重點解決跨境旅遊等經常專案的支付,同時尊重有些國家防止美元化的心理。
有望解決跨境支付效率低等問題
央行表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將進一步構建有利環境,讓更多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央行共同研究提升金融基礎設施的跨境支付能力,以解決跨境支付中的效率低、成本高及透明度低等難題。根據研究成果,各參與方將評估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在跨境資金調撥、國際貿易結算及外匯交易中應用的可行性。“該專案標誌著我們在致力解決傳統跨境支付交易效率低、成本高的痛點方面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金管局高階助理總裁劉應彬也表示,“專案所建議的創新獨特方案,不但能以區塊鏈技術解決實際應用時可能發生的各種技術問題,亦能就央行數碼貨幣的使用為中央銀行界提供有用的參考。”有業內人士表示,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領域十分具有想象空間。但跨境匯款真正的難度不在技術方面,可能還涉及兌換、匯入匯出管理等方面。“傳統跨境支付的費用高、成本高,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一部分就是監管所帶來的監管成本。”“數字貨幣如果要搞跨境交易,應以零售為基礎。”周小川認為,在以零售為基礎的情況下,尊重各國政策和法律規定,尊重各國貨幣主權、匯率制度,以及有關兌換和匯款規定。依靠技術措施,很多問題在支付瞬間都可以解決,也很方便。比如支付環節,不管用不用區塊鏈技術都可能有智慧合約,或者有支付條件控制。不過,周小川還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人民幣國際化,一定不要基於強制,不要讓人擔心貨幣人民幣化,央行要把主要精力用於維持跨境支付合作的清算環節。
數字人民幣試點正在穩步推進
“現在央行推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正是時宜。”一位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當下數字人民幣在國內已經進行了多輪、多點的數字人民幣測測試,均較為穩定。而基於國內零售業務的測試已經有所進展,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順理成章。實際上,數字人民幣的測試正在穩步推進。在國內,目前已經有深圳、蘇州、北京等地至少完成一輪測試,而據財聯社記者獲悉,今年3月份,或將有多個城市進一步參與到數字人民幣測試當中,如成都已經宣佈將發放4000萬紅包,此外,雄安等地也有望在3月份進行測試。不過,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測試目前暫未開啟,但相關前期動作卻絡繹不絕。今年2月初,央行機構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聯手在北京成立了金融閘道器資訊服務有限公司。而在2020年11月,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局長霍學文曾表示,將在空港區域積極推廣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等應用場景。珠海市近日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今年將致力於做大做強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範區,爭取數字人民幣在跨境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試點更令人期待。”陳文表示,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或將構建新的跨境支付體系,也有助於打破當下跨境支付領域的格局,有助於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
作者:,來源:數字法幣研究社